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2.
桂馥为清代研治《说文解字》四大家之一,其精力之作为《说文解字义证》。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于研治《说文解字》和文字学、词义学均有重大贡献和不可低估之价值。其论六书自有其特点:征引广博,宗许佐许,虽有说形不忘义证,鲜下己意追求客观。其独特之点,亦为其著书指导思想之使然。  相似文献   

3.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假借正诠周官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六书者,造字之本也。文字不越形、事、意、声,故六书之中,指事、象形、会意、形声之为造字,其事易见也,转注之同意孳乳,其为造字,亦人所易晓也。独假借以节文为造字,其事甚晦,其理似乖。故自来说假借者,直不胜其  相似文献   

4.
桂馥为清代研治<说文解字>四大家之一,其精力之作为<说文解字义证>.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于研治<说文解字>和文字学、词义学均有重大贡献和不可低估之价值.其论六书自有其特点:征引广博,宗许佐许,虽有说形不忘义证,鲜下己意追求客观.其独特之点,亦为其著书指导思想之使然.  相似文献   

5.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6.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7.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8.
《易经·泰卦》云:“小往大来”。其爻辞云:“拔茅茹以其汇,征吉。”王弼注云:“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孔颖达《正义》云:“拔茅茹者,似拔茅,举其根相牵茹也。以其汇者,汇、类也,以类相从。”《易经·否卦》说:“大往小来。”其爻辞说:“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王弼注云:“居否之初,处顺之始,为类之首者也。顺非健也,何可以征?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茅茹以类贞而不谄则吉亨。”孔颖达《正义》云:“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处顺  相似文献   

9.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10.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11.
“琅当”是个叠韵联绵词。它最早见于: 《汉书·西域传上》:“阴末赴锁琅当德,杀副以下七十余人。”又《王莽传下》: “以铁锁琅当其颈。”颜师古注曰:“琅当,长锁也。” 所谓长锁,即今之铁锁链。若以此释验于传文中,则殊为不辞。清·王筠曾指出:“说长锁固不误,然铁锁琅当相连,似不可如此说之。琅当,叠韵,盖形容拘系牵曳之状。”然王氏释为形容词,亦与文意相龃龉。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云:“以铁锁琅当其颈,犹言以铁锁锁其颈。”释为动词拘锁,最切。但此释并未引起后来注家的注意,而只沿袭铁锁链之说。  相似文献   

12.
编后随笔     
做文章 ,须有几分霸气。霸气者何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有一段精彩的文论 :“余尝与宋遐叔言 ,孟子之言道如项羽之用兵 ,直行曲施 ,逆见错出 ,皆当大败 ,而举世莫能当者 ,何其横也 !左丘明之于辞令亦甚横。自汉后千年 ,唯韩退之之于文、李太白之于诗 ,亦皆横者。近得眉山《谷记》、《经藏记》,又今世横文章也。夫其乃自得而离俗绝畦径间者 ,故众不得不疑。则人之行道文章 ,政恐人不疑耳 !”此中的“横”实可作“霸”解。循规蹈矩 ,囿于窠臼 ,言人之所言 ,行人之所行 ,是断不能有传世之作的。霸 ,方能立九鼎之言 ,著百代华章…  相似文献   

13.
释“恭俭”     
“恭俭”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学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巽乎人之求之与?”《论语》是儒家经典,自汉代郑玄以后,一千七百年来为之作疏解者代不乏人。即此“温良恭俭让”一句,如把目前能见到的诸家疏解文字汇集起来,篇幅也是颇可观的,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说:《水浒》“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当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相伴,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全劣无好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他说:“则是褒贬固在笔墨之外也。”又说皆出于“深文曲笔”。  相似文献   

15.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17.
《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句中“鸩”,王逸注曰:“运日也,羽有毒,可杀人,以喻谗佞贼害人也。言我使鸩鸟为媒,以求简狄,其性谗贼,不可信用,还诈告我言不好也”。王逸认为鸩喻馋佞,其后注者均沿袭此说,吴曾、周去非、朱熹、鲁笔等引经据典给鸩做详注,皆不脱其窠臼。  相似文献   

18.
《汉书》词义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捐《高帝纪下》: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以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按:颜注:“捐,弃也。”历来注家均未注“出”字。按“出”字亦有舍弃义。《孟子·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谓遗弃妻儿则终身不得赡养。《吕氏春秋·忠廉》:“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陈奇猷校释:“本书《上农》‘不出粪’,高注:‘出,捐也’,捐、弃同义,是出生即弃生也。《贵生》:‘危身弃生以徇物’,弃生亦此出生。”汉何休注《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归日来归”,谓妇女无子、淫逸、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与禅宗皆以"无为"为核心,两者的意蕴在究竟理地并无不同,且两者之"无为"皆有顿、不全圆顿、圆顿之微妙次第。本文就是以此为主旨,去探研《道德经》与禅宗之各次第境界,以及在这些境界里其所展现的不同慧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认老子之"无边"亦即并无局限之真正圣者气质。  相似文献   

20.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又称《大藏音义》、《一切藏经音义》、《慧琳藏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慧琳姓裴氏,本西域疏勒国人,唐大兴善寺僧。《宋高僧传》卷五称其“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此书一出,备受推崇。“京邑之间,一皆宗仰。”“议者以为训诂之府,无出琳之右矣。”近人乃至当代学者无不摧崇备至。杨守敬说它“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丁福保认为它“诚艺林不可少之书,亦今世不可多得之本也。”严北溟先生更称许“这部辞书也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之作”。⑥这些评价,《慧琳音义》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本文拟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正续一切经音义》,具体探讨《慧琳音义》在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