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丞相是封建国家政权机构中居于中枢地位的官职,其职责是辅助皇帝、总理全国政务。西汉统治者继承了秦的丞相制度。西汉前期,丞相的权力比较大;汉武帝时期,丞相职权开始衰弱;成帝时,统治者置三公官,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哀帝时,丞相被大司徒所代替。西汉丞相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要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进行理性行政。  相似文献   

2.
周勃与肖何、曹参一样都是“佐高祖定天下”的主要功臣,为刘邦统一中国,建立西汉王朝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长期的斗争中,刘邦对他们有着深刻的了解,为了巩固刘氏天下,防止吕后和诸吕的篡权夺位,刘邦在生前就对相位的继存问题作了明确的安排:指定肖何死后由曹参继任相国,曹参死后,王陵可继任,但要陈平当助手。最后刘邦对周勃的任用问题强调指出:“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这是刘邦对周勃的高度信任。刘邦死后,周勃为巩固西汉地主阶级专政而作出的努力,证明了刘邦的预见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贯于高喊要用“马列主义观点来研究历史,”要“正确研究儒法斗争史”的大野心家江青,却伪造历史,把一个明明与吕后及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贤主都知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①,把重视贤才作为“致安之本,致治之道”②因此,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择与作用.按末人苏东坡的说法,中国选任官吏的方式经历厂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索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交,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③几个发展阶段.本文就科举制实行前的选官制度作一简述.一、“三代以上出于十”的“世卿制”“二代”指夏商周二个奴隶制王朝.“三代以上出于学”主要指商周。三代时期选任官吏实行的是“世卿制”这是一种奴隶主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在西周发展最完…  相似文献   

4.
《周书》卷四人《萧传》日:及高祖(周武帝宇文邕)平齐,(萧)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来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萧)荷太祖(宇文泰)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椅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泅交流。高祖亦为之嘘唏。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里叱(叱?)列长义(叉?)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日:“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叉?)未能辅桀,翻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日:“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日:“…  相似文献   

5.
《隋书·高祖纪下》曰:“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旧史学据此指责隋文帝残暴,而现在一些史学工作者则认为是隋文帝打击门阀士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此,笔者难以苟同,特辩述如下。隋文帝的确杀掉过一些“佐命功臣”,也用贬斥、免职,废官爵等手段来对待一些曾为他出力的将相大臣。据《隋书》记载,被隋文帝先后诛杀是:王谊、刘昉、梁士彦、宇文忻、元谐、虞庆则、刘昶、王景、王世积、元旻、史万岁、李彻和燕荣等。我们先论述这些“佐命功臣”被杀的原因。王谊是周末隋初的重要大臣,尉迟迥等三方作难时,他是平定司马消难的主要指挥者,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在论述中国神话“历史化”时,常常提到孔子强作解人,把神话“夔一足”解释为“夔一而足矣”1。有趣的是,大家都满足于指出孔夫子在这个问题上闹上笑话,却未能作出合乎初民神话思维逻辑的科学阐释。2“夔一定”不是哑谜!现在是到了我们破译这一神秘形象原型的时候了!甲骨文的高祖律即帝俊,是殷商人的始祖,现在已成定论3。殷商人是鸟图腾族,崇鸟之风盛行人因此,殷商人的高祖资的舞字在甲骨文中尽管有很多变形,但均离不开鸟的造形。在上古神话中,日、鸟二者往往密不可分。鸟、日均凌空飞行,鸟鸣日出,鸟栖日落,原始人故视…  相似文献   

7.
汉元成二帝在位时期,正是西汉国势日衰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高潮再起,阶级矛盾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元帝刘Shi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纵容宦官迫害贤臣,政治黑暗腐败;由于成帝刘鳌“湛于酒色”,宠任外戚乱政,才使西汉走向衰亡。但在元成二帝时期、对外关系,综合经营的田庄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事物是复杂的,在衰败中也有平稳和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壮志的话,那么在他们对“凌烟阁”的否定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他们的深沉思考与新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视角一:传统学生观,分化学生乱点鸳鸯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法,不外乎看学分和操行其中尤其重学分,这势必把学生人为地分为好、中、差三等。优等生被视如掌上明珠,而“差等生”则多遭冷眼。其结果是“差生”更差,好生则不一定更好。其实,从一开始,我们的评价角度就错了,我们患上了“单相思”,喜好不喜差;我们戴上了“有色镜”,用一种眼光看人。究其根源,好生符合教师愿望,能为他们带来利益和声誉,而“差生”则会给他们增添麻烦,增加劳动强度。人的避重就轻、好逸恶劳的本性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0.
汉元成二帝在位时期,正是西汉国势日衰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高潮再起,阶级矛盾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元帝刘shi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纵容宦官迫害贤臣,政治黑暗腐败,由于成帝刘骜“湛于酒色”,宠任外戚乱政,才使西汉走向衰亡。但在元成二帝时期,对外关系,综合经营的田庄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事物是复杂的,在衰败中也有平衡和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一、辩护制度的沿革辩护作为一种制度是在古罗马共和国后半期产生的。当时,社会上曾出现了一些被称为“保护人”、“雄辩家”之类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他们积极参加到诉讼中去,替被告人反驳无根据的指控,并给被告人提供某些法律上的帮助,从而使法院对被告人的判处趋于合理。虽然这些人所从事的并非法律明文规定的诉讼行为,但却是为国家和社会所认可的职业。显然,他们的行为已经被纳入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即早期的辩护制度。从他们所起到的维护被告人利益的作用上看,无疑已经充当了现代意义上的辩护人。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酒徒的历史     
中国人有空的时候,就总在琢磨谁是中国酒量最大的人。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里做了一个统计,并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是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国,说他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其他高手还有汉朝的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汉朝的卢植是一石的酒量,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史学界对明初功臣群体的研究着力颇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对功臣个体的研究似嫌不足。本文拟就傅友德、冯胜之死因作进一步探讨,为研究明初功臣整体的命运提供参考。明初,朱远璋借胡蓝党狱大肆屠戮功臣,“株连死者且四万”,①“元功宿将相继尽矣。”②事后,还颁布了《昭示好党录》与《逆臣录》,将其“罪状”公诸天下,以示惩戒。洪武二十六年九月,朱元津以胡、蓝二党诛杀过当,下诏回:“今后放其余党,皆勿问。”③然此诏颁布后不久,大将如颗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亦相继被赐死。但唯独冯胜、傅友德被诛后,朱元津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末”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要主张,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长期推行这一经济政策。西汉前期是否也是这样?当今一些重要的《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某些文章都认为西汉前期“压抑商贾”、“重农抑末”。一说:“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商人采取压抑  相似文献   

15.
夜郎一词,随着“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流行,可说是尽人皆知。但“夜郎”在贵州的古代,却有其黄金时期,它曾以国名、封君、郡名、县名、坝名等载于古代贵州的史册。“夜郎”成为贵州特有的名词之一。一“夜郎”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它是战国至西汉前期存在于古代贵州的小国家,其主要辖区在今贵州的西部、西北部和中部一带,即今安顺、黔西南  相似文献   

16.
广平 《科技智囊》2009,(11):80-83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口)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名称取其两九相遇之义,“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宋·吴自牧《梦梁录》)。重阳节起源很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出现了“集重阳入帝宫兮”诗句(屈原《远游》)。西汉时期,宫廷开始流行重阳风俗,高祖成夫人侍儿贾佩兰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晋·葛洪《西京杂记》)。  相似文献   

17.
“工人阶级”在英国成了一个矛盾的词汇:那些被定性为工人阶级的人通常不工作,他们失业,并目.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集体,也看不起所谓的“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躁动期,其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中学生,其内部需求已接近成人,但因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经济上尚不能独立,所以在需要的满足上往往要受到很多限制,于是便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如若教育不当,就会与父母产生隔膜,甚至滋生逆反心理。他们特别希望家长和老师把自己看成是平等的一员,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最讨厌“家长式”的喝斥,这方面的冲突如若得不到合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吕后病逝后,功臣集团和刘氏宗王势力联手,迅速剪灭了吕氏外戚集团。吕氏集团覆灭后,大权在握的功臣集团声称少帝刘弘“非刘氏子”,将其废黜,继而杀之,改立汉文帝刘恒。此段公案疑点甚多,但由于功臣集团剪除吕氏势力的举动为后人所肯定,文帝刘恒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明君,故后世文家未见有人对功臣黜、杀少帝的理由提出怀疑。笔者在研读有关史籍记载后,对少帝弘“非刘氏子”的说法提出以下辨析意见,特使教于高明。一、太史公从未说过惠帝无嗣太史公述及少帝弘身世的史料有三,见诸《史记·外戚世家》及同书《吕太后本纪》。《外戚…  相似文献   

20.
读者圆桌     
杨瑶 《世界博览》2009,(23):3-3
看《世界博览》,总有收获和感动。贵刊第21期《大都市里的拾荒人》一文,就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让我眼前一亮,感慨万千。文中向读者呈现了生活在西方国家都市里一个“另类”的群体,他们并不贫穷,不是衣食无着的人,但他们却甘愿过“下等人”的生活,做“拣食族”。他们的想法很朴素:看不惯别人的暴殄天物。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在给那些习惯浪费的人做出表率,是反讽,是无声的抗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