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西方的地貌表示法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中。洋务派翻译的书籍《行军测绘》《测地绘图》中将等高线理论引入中国,随后出现了少量等高线地图。晚清的等高线地图的绘制水平高低不同,有不规范的假等深线地图、等高线地图,同时也有标准等高线地图;标准等高线地图类型多样,以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城市图、矿区图为主,主要由官方推动测绘。晚清等高线理论通过译书出版、教育传播和实物传播三种主要方式在国内传播,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籍和地图。  相似文献   

2.
1569年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即墨卡托投影)来绘制海图,此后该投影被广泛应用于绘制世界地图和海图.晚清时期,中国的地图首次集中出现了应用墨卡托投影绘制的地图,并且西方译著和中国人的地理著作中也出现了对墨卡托投影的介绍.墨卡托投影通过地图和书籍两个途径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墨卡托投影的传播与应用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通过地图中对其应用推动了它的传播,而通过书籍中对它的传播强化了对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一文最早在期刊上将使用线性差分法计算整数乘方运算的差分机原理传入中国。1876年1卷1期《格致汇编》所刊《算器图说》一文对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机械计算器作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该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用途。1890年5卷2期《格致汇编》所刊《新式算器图说》一文在回顾前文的同时又介绍了两种改良型的新式计算器。结论《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早期传入欧洲计算技术,表明期刊是书籍之外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另一主媒介;晚清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表明中国的科学计算由纯粹的手工推步拨算步入了机械计算的时代,同时计算器在天文观测计算等领域的首先使用也再次表明直到晚清,数学和天文历算仍然是引领中西科学交融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两幅清华学校时期学生绘制的地图,并在2019年展出。本文介绍和分析这两幅地图的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推测出这两幅地图是1916年清华学校学生在地理课上绘制的教学地图。根据20世纪早期欧美的地理教育手段和内容以及民国初期中国地理教育状况,分析了这两幅地图在当时可能的使用方法和目的,指出当时清华学校地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处于先进地位,与美国接轨。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地图上的重要元素文章进一步指出这两幅地图从物质层面证明了清华学校时期地理教学内容的非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两幅清华学校时期学生绘制的地图,并在2019年展出。本文介绍和分析这两幅地图的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推测出这两幅地图是1916年清华学校学生在地理课上绘制的教学地图。根据20世纪早期欧美的地理教育手段和内容以及民国初期中国地理教育状况,分析了这两幅地图在当时可能的使用方法和目的,指出当时清华学校地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处于先进地位,与美国接轨。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地图上的重要元素文章进一步指出这两幅地图从物质层面证明了清华学校时期地理教学内容的非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新的印刷技术——石印术传入我国,石印术的照相技术可以使图画完好无损地得以再现,因此,小说插图的创作再次掀起高潮。吴友如作为晚清时期最有名的风俗画家,主要是为画报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大量的小说绘制插图。本文以吴友如采用石印术为晚清小说绘制插图为切入点,研究吴友如对于晚清小说插图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两图俄罗斯地区图幅之间投影转换关系入手,寻找论证《雍正十排图》俄罗斯地区绘制所参考原图的投影类型的线索。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出版的亚洲地图进行对比,经过地图投影经纬网构形特征和相对位置偏差的逻辑分析,认为《雍正十排图》俄罗斯地区绘制所参考原图的投影类型应是"三角形等面积投影"。研究表明《乾隆十三排图》在利用《雍正十排图》资料时,没有准确识别《雍正十排图》俄罗斯地区图幅的投影类型。辨识地图投影经纬网构形规律为寻找清初三大实测地图所参考外国原图来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之《格致汇编》在晚清西方科学传播中的特殊意义。方法历史考证、辨析。结果其中大部分文章由傅兰雅编译,涉及各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还包括科学仪器、科技发明、科技研究信息的报道,以傅兰雅的《格致略论》、《化学卫生论》、《混沌说》、徐寿的《考证律吕说》等内容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科学传播价值。结论认为傅兰雅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传教士,他特别发表声明退出教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位纯粹的科学传播者。《格致汇编》的传播内容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科学家虽介入编辑传播,但仍以西学为传播内容的主体;其受众局限于沿海、沿江的知识分子阶层,未形成广泛的受众群体;作为中国最早的一份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  相似文献   

9.
地面起伏的各种形态,如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从几何学的观点来说,那是三度空间的曲面,都是由不同形态的斜坡组成的;而地图是二度空间的平面。把三度空间的曲面,展绘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而且要求地形图[注1]上地貌[注2]现图具有量算性和明显性,那是很不容易的。长期以来,经过人们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种表示地貌的方法,如晕滃法、晕渲法、高程注记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截至现在为止,人们公认等高线是一种具有量算性和明显性的方法。在用等高线法表示地貌的地形图上,可以判定斜坡的倾斜方向、量算地面点的高程和地面坡度的大小,从而揭示出地面起伏的状态的真实情况,指出区域地貌的结构。因此,等高线法被广泛地用于地图来表达地面起伏的状态。我国的地形图就是用等高线法[注3]来表示地貌的。关于用等高线  相似文献   

10.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和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CNKI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地图制图"类文章进行计量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全面反映中国近二十年地图制图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在中国地图制图研究领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王家耀、武汉大学的李霖、杜清运等学者是领域的领军人物;《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等是领域中的代表性期刊;领域研究热点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地图符号、测绘科技等;研究前沿为挖掘ArcGIS的功能、提高制图效率等.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地质学这门19世纪新兴的科学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甲午战争后,近代地质学教科书成为地质学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文以商务印书馆《最新中学教科书·地质学》(1905年)为例,考察晚清英美地质学教科书的引进情况。通过与赖康忒(Joseph Le Conte,1823~1901年)原著《地质学概要》(A Compend of Geology)初版、修订版的对比研究,指出中文本翻译底本为1898年修订版。分析中文本对原著的增删,探讨其语言特点与译者对术语的处理方式。在分析该书以及同时代其他教科书的同时,尝试梳理地质学在晚清传播的过程,进而探讨地质学传入与晚清时代背景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益闻录》中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为勾勒晚清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轨迹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详细统计出了《益闻录》中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篇目总数共为878篇,其中地理所占比例最高为57%,其次为物理14%、工程技术13%、天文10%;地理学知识中,人文地理为390篇,约占到总地理篇目的79%,以世界各地"考略"为主,并对应附有地图;物理学内容涉及声学、热力学、光学、形性学、电磁学5个方面,其中声学、力学、光学多为对17世纪之前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译介报道,热力学和电磁学内容涉及蒸汽机及德律风等最新科学发明。结论作为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主笔的天主教第一份机关刊物《益闻录》,在19世纪70年代传教士所办期刊中极具代表性,曾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报道了最早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和机器耕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幻灯技术早期传入及其在清代传播和应用的相关史料,重点研究了1873年4至7月发行的《中西闻见录》中连载的长文《镜影灯说》,对其中有关幻灯机构造、光源制作、幻灯片制作及幻灯机的使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镜影灯说》是晚清论述幻灯机及相关知识最为系统和详细的文献.对《镜影灯说》刊行后一段时期幻灯技术传播和应用的情况也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对书中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与今日名词术语进行对比,考察《测候丛谈》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情况,初步分析其对中国气象学教育和气象学知识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中国医学期刊在晚清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晚清共创办医学期刊26种,在中国医学期刊史上只是一个萌芽时期,但对中国医学,尤其是西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是《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部分与《博医会报》合并而来,并延续了《博医会报》卷期。  相似文献   

16.
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27—1935年间与中国学者合作,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了为期八年的野外考察,为《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的绘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战争的影响,该图集直到1966—1982年间才陆续出版,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完成了西北地区的测绘工作。因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人的勘测资料不为西方人所掌握。这就造成《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认识水平,而它对于同时期的中国学者来说却已经成为了历史。本文通过对该图集测绘与出版过程的梳理以及图集内容的分析,展示地图的绘制出版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27—1935年间与中国学者合作,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了为期八年的野外考察,为《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的绘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战争的影响,该图集直到1966—1982年间才陆续出版,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完成了西北地区的测绘工作。因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人的勘测资料不为西方人所掌握。这就造成《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认识水平,而它对于同时期的中国学者来说却已经成为了历史。本文通过对该图集测绘与出版过程的梳理以及图集内容的分析,展示地图的绘制出版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整理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特殊途径,分析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详细列出了晚清期刊中有关无线电报技术的文献,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重点分析.以3份期刊为例,介绍早期在中国通过期刊传播的无线电报技术.<时务报>最早出现"无线电报"以及"电浪"(电磁波)一词;<知新报>最早报道传真电报知识;<东方杂志>较为深入地传播了无线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论 晚清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完全不同于图书和报纸的传播渠道,这对信息交流、新闻事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奠定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期刊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调绘底图的制作及其图幅大小的确定《地区地理志》附图,都属专门性地图。为了达到制作草图时只要勾绘专门要素,就可以说明它与其他基础要素的关系,及便于套版绘画的目的,就需要用能表示出图廓、比例尺、经纬线、河流、居民点等要素的透明板材阳图,作为调绘时复制素图的底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年间成书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和绘制的记载就屡见不鲜,地图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人都知道的典故“图穷匕首见”讲的就是地图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收集大量诸侯国地图,以更好地管理国家,可惜这些古地图都未能完整地保留下来。1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