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1年生三角叶杨扦插苗的生长规律,并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成活期为4月20日~5月10日,生长前期为5月11日~6月27日,速生期为6月28日~9月14日,生长后期为9月15日~9月25日,速生期苗高生长量占苗木全年总生长量的75.5%,根据各个生长期提出了关键育苗措施,保证苗木速生期有充足的水肥条件,延长速生期提高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2.
以选育出的杨树新品系J号杨、50号杨、B号杨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龄型-根-干苗主要生长性状及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78 6以上,并以此将J号杨、50号杨、B号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各品系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分别为J号杨59.8%,70.3%;50号杨65.1%,64.6%;B号杨60.3%,68.8%,均高于小黑杨.  相似文献   

3.
印楝1年生苗木生长节律与数量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年生印楝实生苗木群体的动态研究,建立了苗木的年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和日平均生长量模型,并据此模型将印楝苗木生长节律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10月中旬至下旬)、生长初期(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速生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和生长后期(10月上旬至下旬);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地径的函数模型关系表明,苗木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全株干重)与苗高、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全株干重占全株鲜重的38.8%,地上部分干重占全株鲜重的26.8%,占全株干重的69.1%;同时,以苗高、地径为参考指标,对9个月生的印楝造林苗木进行了数量分级标准划分,并运用该分级标准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将印楝造林苗木从数量指标上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是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其中仅Ⅰ级与Ⅱ级可以用作造林合格苗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中牡1~#杨壮苗技术要点,和幼苗期生长规律.幼苗期中牡1~#杨生长速度低于迎春5~#杨,速生期超过迎春5~#杨;中牡1~#杨苗速生期苗高生长有三个高峰期,地径生长有二个高峰期,高峰期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60.9%和41.9%.  相似文献   

5.
青檀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檀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同时可把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5月1日以前)、生长初期(5月1日~6月15日)、生长盛期(6月16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6日~10月30日),其中、生长盛期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60%左右。一年生播种苗地上部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叶:木质部:檀皮=40.1:47.8:12.1;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檀皮)呈线性相关,且地径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檀皮的相关系数分别要大于苗高与两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
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幼林为材料,采用组培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苗木进行桉树生长规律及抗病性衰退的比较研究。组培繁殖设4个处理,分别为第1、8、15、28次继代苗(简称为组培1代、组培8代、组培15代和组培28代);扦插繁殖设3个处理,种植第15代组培苗做采穗圃,分别于第1、2、3年后采穗扦插的扦插苗(简称为1年扦插、2年扦插和3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繁殖方法的幼林树高、地径生长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6月,树高、地径生长量及月增长量变化不同,组培苗在地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树高生长方面虽然前期较差,但后期增长快,总体上仍具有优势;同一繁殖方法随着繁殖代数增加,树高、地径生长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繁殖方法以及不同繁殖代数都会对抗青枯病能力造成影响,组培苗的抗病性优于扦插苗,同一繁殖方法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抗病性下降,但抗病性衰退速度不同;不同无性繁殖的抗焦枯病能力不同,组培苗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减弱,扦插苗随着繁殖年份的增加而升高;7种无性繁殖复壮措施的抗衰退能力为组培1代最强,组培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和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对钟萼木的当年生苗木高与地径生长量的不同生长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苗木群体高与地径生长划分为8个不同生长类型,群体表现明显的早期生长分化,群体平均值与相邻两区间生长类型个体权重占整体的85%以上,生长较好与较差的生长类型两极分化所占比例较小;不同生长类型分类较好地表明群体生长性状多样性组成和物种潜在生长优势,可为优良生长类型筛选提供依据.对不同生长类型个体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树种生长类型差的个体高生长期较短,优良生长类型个体有更长的高生长期,但地径生长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受高生长期与光合作用率影响,说明遗传品质对苗高与地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花曲柳速生丰产造林技术及生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条件下对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进行速生丰产造林试验,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花曲柳幼林期,2种造林密度1m×1m和1m×1.5m对花曲柳生长影响差异不大;花曲柳幼林在阴坡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应选择阳光充足的立地造林;通过适当断根处理的花曲柳苗木,地径、树高的生长速度分别是同等条件下未切根苗木地径、树高生长速度的1.13倍和1.19倍.因此,可采用切根法营造速生丰产林,但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光皮桦苗期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一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光皮桦苗高、地径、主根长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用Lgistic曲线方程拟合苗木高和地径生长,划分各生长阶段,揭示速生树种的苗期生长特性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 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南林895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叶面喷施处理20 d后,研究扦插苗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下扦插 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升高,20 mg/L Ca2+处理下Ci值最大;但Pn、Tr、Gs在200 mg/L Ca2+处理下才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性显著,分别比对照高22.34 %、57.76 %、105 %。(2)外源Ca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苗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达 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00 mg/L Ca2+处理对株高、地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高25.74 %和70.15 %。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可以改善杨树扦插苗光合作用状况, 从而有效地促进扦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构树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磊  夏玉芳  王珲 《贵州科学》2010,28(1):62-66
本文采集贵阳市花溪区3株构树,通过树干解析方法,研究其树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构树生长快,11年生时构树单株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已达17.35 cm、胸径连年生长量大,一般1.5 cm左右,树高总生长量13.43 m、材积总生长量0.1572m3,胸径速生期在5-7 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梓树(Catalpa ovata)和滇楸(C.fargesii)嫁接苗第1年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砧木对楸树(C.bungei)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为初步筛选适宜楸树嫁接的砧木以及楸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以‘南林1号’(‘Nanlin 1’)‘洛楸’(‘Luoqiu’)和‘苏楸1号’(‘Su 1’)为接穗,进行芽接,共6个嫁接组合,测定嫁接后128、141、155、174和189 d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统计嫁接6个月后的成活率,测定接穗当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量及生长1年后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结果】6种砧穗组合中‘南林1号’/滇楸的成活率最高,达76.91%,‘苏楸1号’/滇楸成活率最低,仅有32.05%;‘南林1号’/梓树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65.51、2.89 cm,‘苏楸1号’/滇楸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83.43、1.63 cm。各嫁接组合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均小于1,嫁接生长第1年,均未出现“大小脚”现象,但‘苏楸1号’/滇楸亲和性最差。在整个生长测定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矮林芳樟扦插苗的生长及养分累积特征,以更好的指导肥料施用,对江西地区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的株高、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矮林芳樟扦插苗的株高、生物量及C、N、P、K累积量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各指标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962~0.994之间,各指标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单峰变化规律。(2)株高与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分别为5月16日~8月17日和6月26日~9月14日,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93.7 d和79.8 d,株高的最大增长速率0.26 cm·d-1出现在7月2日,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0.24 g·d-1·plant-1出现在8月5日。(3)植株C、N、P、K养分累积量与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C、P的快速累积持续时间与生物量大体相当,分别为81.1 d和77.4 d;而N的快速累积启动较晚(6月30日)、结束较早(9月3日),K的快速累积启动最早(6月26日),结束也最早(8月22日),二者的快速累积持续时间分别为64.7 d和57.1 d,比生物量分别减少了15.1 d和22.7 d。可见,在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株高、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增加随时间推移发生动态变化,生物量增长明显滞后于株高,植株N、K养分快速累积的结束时间均大幅早于生物量、持续时长也明显小于生物量,说明当前习惯种植方式下矮林芳樟扦插苗生长后期出现明显的N、K养分供应不足现象。建议根据矮林芳樟扦插苗生长及养分累积特征,在其生育后期适量增施N、K肥,以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优良家系超级苗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云南松苗期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加速现有优良遗传资源的早期、短期开发利用,对20个家系1 a苗木的生长性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之间以及同一家系不同个体之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苗高生长量差异明显大于地径生长量.因此,以各家系平均高生长量加1倍标准差为最低标准进行超级苗选择,在11 331株育种群体中共选超级苗1 629株,入选率为14.3%.其中,超级苗平均高度为8.92 cm,比育种群体平均高度增加35.9%;超级苗平均地径为3.50 mm,比育种群体平均地径增加3.6%.  相似文献   

17.
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密度是影响林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林生长的影响,进而为其间伐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中等立地两种不同密度调控的米老排中龄林为对象,按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的条件选取了28株标准木(每林分各14株),基于2 m区分段的中央断面积树干解析法和双侧t检验的统计分析法,对不同调控密度下米老排林分的平均木、优势木和林分蓄积等生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米老排径向生长的缓慢期在第1~2年,速生期在第3~10年,衰减期在第14年后。树高的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连年生长量呈多峰状,速生期主要在第2~6年。平均木与优势木材积生长的缓慢期均在前6年,从第8年起均进入速生期; 密度对平均木材积连年生长与林分数量成熟时间的影响显著,哨平试验林(在第12年经过生长伐1次,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1 200株/hm2)数量成熟在第24年,而青山试验林(分别在第12年、第17年、第25年经过3次生长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520株/hm2)直至第34年仍未达到数量成熟。中弱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短期有一定影响; 强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第14年后,米老排树种的实验形数趋于稳定。【结论】林分密度调控在520~1 200 株/hm2的范围内,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平均木的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林分树高和平均实验形数的影响不显著,对优势木的胸径与材积的短期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其长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减小林分径阶分化及提高大径木比例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3年生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生长期在3-11月,5-9月是生长高峰期。ABT1生根粉20mg/L水溶液有明显促进扦插苗枝条速生和提高扦插苗存活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3年生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生长期在3~11月,5~9月是生长高峰期。ABT1生根粉20mg/L水溶液有明显促进扦插苗枝条速生和提高扦插苗存活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产银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华  张本 《江西科学》1991,9(4):225-232
记述了鄱阳湖产3种银鱼的完整世代的个体体长、体重增长情况.通过对生长指标的分析,将每种鱼的生长划分为若干阶段.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kahkeii taihuens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7月和9—12月;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dani)生长较快的阶段在3—5月、9—10月和翌年3—5月;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生长较快的阶段在2—8月和10—11月.此外,由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求得3种银鱼体长(体高)与体重的关系:太湖短吻银鱼W=3.12290×10~(-4)·l~(3·65443),或W=1.82594×10~(-2)·l~(2·23828)·h~(0·847895);乔氏短吻银鱼W=4.54854×10~(-3)·l~(2·94307);雷氏银鱼W=6.62807×10~(-4)·l~(3·24125).根据对银鱼个体生长的研究,认为在鄱阳湖南部捕捞银鱼的时间应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其他水域捕捞银鱼应在11月1日至12月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