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0年来(1979—2002年)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及收入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并参照同期全球旅游人数和收入以及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造成这种周期波动的国际、国内原因,最后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太阳黑子周期的复杂性增加了人们发现其规律的困难,本文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7.1年、14.2年、21.3年、28.4年、42.6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粮食产量周期波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200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和周期理论分析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平均波动周期3.3年左右,波幅较小,扩张期略长于收缩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境旅游者增长的周期性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环比法和前向移动平均法对中国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年度资料(1978-2002年)、月度资料(1989-2002年)进行周期波动的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旅游者人数增长呈不规则周期性波动.年度资料可分为三个周期,前两个周期振幅较大,周期长度相对较短,后一个周期振幅相对较小,周期长度较长.月度资料可划为一个周期,该周期属前峰型周期,收缩期相对较长.目前,中国入境旅游仍处于收缩期,增长率可能会在2003年明显下降,使谷底位置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境外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及波动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近20年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分析了西安市境外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及波动周期,建立了客流量及旅游收入两个指标的趋势线方程,发现客流量及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存在3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尤其以6-7年的尤格拉周期最为典型,以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为依据,对此周期进行了形态学的分析。最后运用趋势方程及周期规律,对未来5年西安市境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我国月度经济景气波动从2015 年12 月开始进入新一轮短周期,出现稳中向好态势。本轮短周期的峰顶转折点在2017 年3~4 月出现是大概率事件。2017 年4 月以来的经济景气下滑可能会持续到2018 年2 季度,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经济运行有望在新的景气水平继续保持大体平稳的运行态势。预测2017 年GDP增长率将达到6.8%左右,CPI上涨率为1.6%左右,新常态下经济和物价周期波动的“微波化”特征将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波动周期。方法根据近37a(1978-2014年)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客流量和外汇收入分别建立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和外汇收入的本底线方程,运用本底线方程和增长率的周期规律分析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和波动周期。结果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入境旅游业的收入将逐年持续增长。结论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年度增长率的周期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8.
陈磊  孙晨童  王琳琳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17-1028
我国月度经济景气波动从2015年12月开始进入新一轮短周期,周期的峰顶转折点已经在2017年3~4月出现。2017年4月以来的经济景气下滑可能会持续到2018年底或2019年1季度,但下降幅度较小。经济运行有望在新的景气水平继续保持大体平稳的运行态势。预测2018年GDP增长率将达到6.6%左右,CPI上涨率为2.1%左右,经济和物价周期波动将继续呈现新常态下的“微波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降水等时间序列往往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其周期的识别和提取通常采用谱分析方法从频域角度进行分析。基于谱分析中的功率谱原理对扎龙湿地1951~2008年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3年左右的降水周期;研究也表明功率谱对于短周期的识别比较稳定和准确,最大时滞主观选择的不同会造成不同长周期的识别和提取,产生虚假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上证综指、纳斯达克指数、富时100、日经225、恒生指数分别代表中国、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股市,从频域角度研究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地区)股市间的周期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中国香港股市的周期相关性最强,与英国次之,与日本最弱;在长周期,中国股市滞后于中国香港、日本、英国股市,而在短周期,中国股市领先于中国香港、日本、英国股市;无论长周期还是短周期,中国股市均滞后于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78~2004年中国年度GDP数据,引进一种新的周期存在性检验技术,结合谱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周期的结构.由于数据长度的局限,只考虑是否存在3~4 a的Kitchin周期和7~10 a的Juglar周期.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的GDP数据中存在1个Juglar周期.滤波后数据的谱密度曲线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趋势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本轮经济周期出现超预期收缩。但月度景气指数已经在6月左右触底企稳,始于2009年2月的此轮经济周期已经结束,经济景气将在“偏冷”区间内稳中趋升。季度GDP增速的下降局面也有望在2012年三季度停止。预测2012年GDP增长7.7%,物价的下降阶段可能持续到2012年底,预计全年CPI上涨率为2.6%左右,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矿消费强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建立了铁矿消费强度的增量分解模型,应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分时段对铁矿消费强度进行了增量分解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前,资本形成以低于或基本等于GDP的增速增长,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的铁矿消耗系数下降,致使铁矿消费强度降低;2002~2010年间,资本形成增速高于GDP增速,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产出效益下降、铁矿消耗系数升高,致使铁矿消费强度大幅上升.因此,钢铁冶炼及加工业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淘汰过剩的低端产能和推动产品结构升级,降低整个经济的铁矿消费强度,达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途径、FDI途径以及汇率变动的途径对河北省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外依赖程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直接影响不甚明显。河北省应充分抓住欧美很多大企业放松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及新技术出口限制这一有利时机,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融合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既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汇率水平、工资水平、税收状况等因素相关,又会受到母国自身经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外汇储备等因素的制约。选取1986-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口、GDP增长率和利率这三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固定资产投资、汇率这四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世界贸易商品结构正向高科技、服务和绿色产品方向发展,而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如何改善、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稳定中国出口贸易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以货物贸易为对象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并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6个国家作为参考国,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6-2012年期间的出口效应进行分析,探究了我国出口商品增长的动因。结果表明:(1)我国出口产品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一般增长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但竞争力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2)我国出口产品的产品结构效应为负值,说明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抑制了出口;(3)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效应为负值,而在韩国、墨西哥等一些新兴国家以及东盟,市场效应为正值,说明近几年我国出口的目标市场得到了较合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美元指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Johansen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GARCH模型计算月度波动率,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以及美元指数及其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对进口影响较小;美元指数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幅度较大.同时,研究表明美元指数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是.研究证明,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不仅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有关,也和美元本身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有关.研究结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各类型出口商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多大,依靠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对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