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和谐性判断的交互式水权初始分配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了对水权初始分配方案进行和谐性判别及不和谐性判别的准则,并针对分配方案可能存在的不和谐性,提出了一种能充分吸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水权初始分配“认识”的交互式水权初始分配方法.该方法由于决策者的参与,使得水权初始分配方案变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初始水权分配原则及其量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始水权是建立在水资源公有基础上的一种最初的水资源使用获益权,初始水权的明晰与合理分配,有利于使水资源利用中的外部性内在化,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本文分析了初始水权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并针对每个原则,提出了具有鲜明物理含义的量化方法,对实际的初始水权分配工作可起到指导作用.本文以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为例,评估了国务院分水指标下的分水方案,并在原则指导下,建立了一套新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优选和TOPSIS法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综合考虑流域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优选法计算指标相对优属度,通过TOPSIS法确定各地区水权分配比例及其分配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指标体系体现了初始水权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国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4.
水权第一层次初始分配模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针对水权第一层次初始分配问题,探讨了应用多目标决策模型进行分配的方法.根据水权初始分配的有效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构建了水权初始分配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半结构性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该模型在某流域第一层次水权初始分配的应用表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水权第二层次初始分配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水权第二层次初始分配,将某地区在第一层次分配中获得的水权分配给环境、农业、工业等不同用水部门,建立了绝对约束、目标约束以及相应的目标函数,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地区水权第二层次的初始分配之中.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我国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缺失和浪费并存的状况。水权交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出现还存在着缺陷。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我国水权交易面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提出我国制定水权交易制度应加快水权交易的立法进程,完善水资源价格征收机制,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和促进我国水权交易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初始权分配的两种方法及其效率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两种方式,建立了两种分配方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两种分配方式下企业购置排污权的行为和排污治污行为并讨论了这两种分配方式效率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不考虑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的条件下,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市场分配方式可以实现计划分配方式的整体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论文归纳、分析了我国初始水权的配置取向是以终端用水户为水权主体,设立水银行或水权交易所融通水权交易,对调整水权制度建设中的利益、实现水权制度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水权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开展了以供定需原则下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引入3个调配驱动因子:水价、节水和产业政策;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初始水权进行分配;采用阶梯水价模式;通过主体模型来描述主体的行为、目标和相互联系.将模型应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巴彦淖尔市,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区域水资源以供定需优化配置模型能有效地在有限水资源供给条件下,辅助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水资源配置决策,同时为水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河流域限额用水在塔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流域内各灌区的灌溉用水。本文着力介绍限额用水工作中水权分配的有关事宜。主要有水权分配方法、原则及水权演变过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力市场中出现的纵向一体化趋势,分析了市场局部纵向一体化对于市场力的影响.应用Cournot模型模拟电力批发市场,推导了电网公司与某一发电公司纵向一体化前后的均衡结果,运用Lemer指标比较了一体化公司策略报价前后电价及市场力的变化情况.算例结果表明,局部纵向一体化后,一体化公司可利用其市场力通过增大发电量及电网转运电量增加近30%的利润,这同时可将出清电价由199.57元/(MW·h)降低到195.44元/(MW·h).为了防止一体化公司的高度垄断,应限制一体化公司的发电容量份额占总发电容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将补偿法原理应用于快速解耦潮流模型,用以进行电力系统预想事故分析.导出了电力系统中的支路元件和节点元件开断模拟的补偿公式.所提出的算法在各种预想事故下均可利用原有因子表解算潮流,并可兼顾计算精度与速度两方面的要求.对IEEE30节点系统的开断模拟计算表明这种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考虑起始水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模型,修正了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方程,并对其求解,给出了便于应用的显式解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考虑起始水力梯度时砂井地基的固结性状.结果表明,由于起始水力梯度的存在,应力固结度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小于100%的数值上,最终的固结度随着起始水力梯度增大而减小.初始孔压也会对固结性状产生影响,初始孔压越大,孔压消散越充分,最终达到的应力固结度越大.但是初始孔压增大到一定值之后,最终固结度对其灵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上游有调蓄水库的流域提出了一个计算流域可供水量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用水保证程度最高为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包括水量平衡,水库上下限约束,航运和发电约束,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法求解.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西枝江流域长系列的可供水量,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相比,在来水较枯且用水不能保证的年份,可使流域在枯水期的供水得到均匀破坏,可保证重要用水部门的供水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或异步运行时负荷点的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两机系统出发导出了瞬时频率和平均频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喷淋液滴运动轨迹及有效控制半径的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单个液滴的动量方程,得到喷淋液滴水平运动速度分量和竖直运动速度分量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喷淋有效控制半径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液滴喷出后,其水平运动速度分量很快衰减到零,竖直运动速度分量将渐进于匀速状态.初始喷射角、粒径以及初始速度是影响喷淋液滴运动包络线的决定性因素.初始喷射角越大,液滴的保护半径越大;液滴粒径越大,液滴的保护半径越大;液滴初始速度越大,液滴的保护半径距离越大.当喷头高度高于一定值后,初始速度相同的液滴,其保护半径相同.  相似文献   

17.
钻井机械钻速预测是难题.以前,研究者们常根据现场数据或试验数据,用统计拟合分析方法得出机械钻速的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这些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包括一些很难确定的系数准确性和可靠性差.为此,作者结合三牙轮钻头有关的理论,建立了空气冲旋钻井钻头的真实数学模型、真实井底模型和钻头牙齿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用计算机仿真方法预测出了空气冲旋钻井机械钻速.使用表明,该模型可靠,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械钻速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用于冲旋钻头改进、优化设计和钻井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18.
合同交易随着电力市场化的不断完善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个规范、成熟的电力市场中,应当是实时市场和合同市场并存的,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研究一个关于合同市场发电商的竞价策略模型就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文中对合同市场的发电商竞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发电商竞价策略的数学模型.最后,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提出将物元分析理论用于电能质量的评估,并构建了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的物元分析模型.针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的复杂性以及单因素识别和等级划分之间的不相容性特点,应用物元可拓集方法,构造物元矩阵,根据计算出的关联度大小对电能质量的等级进行可拓识别.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用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合理,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对电热水器加热过程热平衡方程的解析,导出壳体内水温在加热过程中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热水器水温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加热时间与加热能耗的理论预测模型,并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对不同工况的计算,考察不同因素对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容量和设定温度的提高,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显著增加;初始水温提高,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明显减少;加热功率增加,加热时间呈指数减少,加热能耗减少不明显;保温性能和环境气温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