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共同调整。一旦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需要代表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专门国家机关通过公诉手段救济。完整的公诉权应当包含刑事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应然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由检察机关掌握刑事、民事、行政公诉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还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民事公诉制度都应当成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缺失保护民事公益的强有力制度,构建民事公诉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论证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建构民事2公诉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案件范围和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事公益诉讼不同于传统的民事私益诉讼,一般情况下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个人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而提起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是众所瞩目的问题之一。其中关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否侵犯当事人处分权的问题则更是倍受争议。本文拟从民事诉讼权利与民事实体权利分离的角度入手,论述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适格性。  相似文献   

6.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7.
民事公诉制度是否应当建立,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逻辑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的问题。从检察机关的性质中不能合逻辑的推论出民事公诉的正当性。同时,民事公诉在解决国家和社会公益保护问题方面并不是有效率的方法,而且可能在实际运作中陷入困境。检察机关对公益的保护应重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缘起于古罗马法,在二十世纪取得重大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各国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公益诉讼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告主体资格,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董晓敏 《科技信息》2009,(8):343-343,345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法律体制漏洞越来越明显,致使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弱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社会各界要求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司法实务界也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对构建何种形式的公益诉讼制度却见解不一。本文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在中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立法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之目的在于公正地解决私权纠纷,而民事程序运行的公正性基础在于形成当事人公平对抗、法官居中裁断的等腰三角形的诉讼结构,民事检察监督之正当性基础在于其介入民事纠纷的解决有利于形成这样的结构。在目前我国的诉讼构造中,封闭的审判权与诉权运行模式无法实现自身的平衡,唯有从外部引入对审判权的制约监督机制,才可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尤其是对于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案件,往往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才能够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对抗。同时,民事检察监督应保持谦抑性,应侧重于涉及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  相似文献   

11.
公益诉讼,在宪法领域来理解是一种广大民众参与通过司法监督的方式保护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形式。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体现了民主,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在宪政领域仍存在一定制度基础之不足,而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对诉权内容的丰富、公共利益概念的明确、检察机关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司法权独立性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行,必须突破原告资格这一制度"瓶颈"。检察机关可以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相关的行政机关对保护公益不作为时,普通公民对民事公益诉讼也有原告资格。公益团体法人和公益律师事务所作为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比较专业的组织,有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3.
王丽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84-86,89
审计报告不仅涉及被审计单位投资者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且对审计职业的利益也非常重要。而审计报告的修订,更多地体现了职业界对审计职业的保护。审计报告的改进,既要通过提高报告使用者对审计功能的理解,同时又应考虑社会公众的需要,来协调公众利益与职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竞技体育的公益性,如何理解和解释其含义,对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利益的释义出发,阐释竞技体育的公共利益,对竞技体育的公益性及其政策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扣结果公平,其可被用来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价值评价。该评价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必须以民主宪政为前提,以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为需求主体,以经济、制度与伦理需求为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违法案件审理盲区的存在,国内理论界建立独立经济(公益)诉讼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们对经济诉讼制度做出了看似完美的描述,然而,他们所描述的制度实际上存在各种重大缺陷。我国现有的制度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作适当完善即可解决目前出现的种种“盲区”,因此不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从最小限制与最大促进、法律程序正当、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与私人利益兼顾、价值衡量原则;公权力在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方面的行使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组织的设想和完善补偿安置机制方面提出了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征地制度中的几点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公共行政的主要价值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正义、行政效率、民主法治。以人为本,要求公共行政以人为目的,尊重人、善待人、成就人。公共利益,即满足人的公共需要的事物、条件和资源。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的成果与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和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比值。公平正义,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运作过程中平等、合理地对权利与义务、利益与损害进行分配、交换的理念与行为。民主法治,要求公共行政行为必须充分尊重公众意志,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必须置于代表公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之下。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是否给予运输业的联盟反垄断豁免权,是中国当前反垄断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传统的反垄断豁免理论受到强烈挑战,威斯康辛法学院教授彼得·卡斯坦森是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分析了彼得·卡斯坦森教授对于美国传统反垄断豁免理论的质疑已经其提出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即两步骤可撤销授权理论。最后,文章提炼出对于中国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