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TAB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和盐浓度对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水(或钨酸钠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绘制了该反相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该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CTAB与正丁醇质量比为2: 3时,体系有较大的反相微乳液稳定区;该微乳液体系对温度变化不敏感;pH值为1~7范围内时,该体系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钨酸钠溶液浓度在0.05~0.08 g/mL时,盐浓度对整个微乳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该反相微乳液体系可作为微型反应器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季铵盐(MQAS)对亲水型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讨乳化剂浓度、温度、pH、盐的加入对上述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QAS和亲水型纳米SiO_2单独乳化相比,MQAS改性后的纳米SiO_2的乳化性能更为优异。随着MQAS浓度的增加,乳液的出水率降低。随着pH的降低,乳液的出水率逐渐增加,液滴粒径逐渐增大,这说明当pH较低时,多季铵盐与纳米SiO_2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出水率和液滴粒径均逐渐增大,这说明盐的加入屏蔽了多季铵盐离子头基的电荷,从而导致乳液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在油田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温度、pH、光照等因素响应的可逆乳化技术易受环境限制,盐度响应的可逆乳状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复配石油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得到一种盐度响应性可逆乳化剂。以乳状液的析水(油)率、电导率、破乳电压、微观形态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CrCl_3和Na_2SiO_3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并探究了复配比例与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CrCl_3可以使乳状液由O/W型转相为W/O型,Na_2SiO_3可以使已转相的乳状液发生逆转相;且随着石油磺酸钠复配比例的提高,乳状液在可逆转相的各个阶段的稳定性均增强,当其复配比例达到25wt%时,乳状液不再逆转相。石油磺酸钠和SDBS的复配比为4∶16时形成的乳状液容易在无机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转相,且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石蜡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分子自组装合成一种新型固体颗粒乳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分析仪(TGA)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并将制备的颗粒乳化剂用于乳化长链烷基硅油制备大粒径乳液。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粒度分析仪分析乳液滴的形貌和大小,并对乳液的耐温性、耐酸碱性和耐电解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蜡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8,自组装颗粒的用量为长链烷基硅油质量的50%时,乳液体系分散均匀,乳液滴为规整的球形,乳液层的平均粒径为43.5μm。颗粒物中石蜡组分的熔点越高,乳液的耐温性越好;乳液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好于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在低浓度电解质溶液中,乳液的稳定性良好,但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会使乳液的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兼催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硅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对乳液体系的粒径、D4的转化率、黏均分子量和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法,在85℃高温聚合8h,然后25℃低温聚合12h,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为微透明且具有优异稳定性能的乳液,D4转化率较高,该乳液经破乳后得到的聚硅氧烷(PDMS)黏均分子量达到2.38×105g/mol.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绘制出了以蚜虫报警信息素为原药的不同微乳体系的伪三元相图,通过分析相图中微乳区域边界点的组分浓度,选择合适微乳体系进行透明温度范围及冷贮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试验.对于本试验中的油水体系,研究发现:乳化剂A的乳化效果较乳化剂B更好;温度升高有利于微乳区面积的增加;原药含量为5%、乳化剂C含量为12.1%的微乳液体系以及原药含量为5%、乳化剂D含量为14.5%的微乳液体系均获得较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亲水型纳米SiO_2改性得到了MPS-SiO_2纳米粒子,将MPS-SiO_2纳米粒子进一步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得到了PMMA-SiO_2纳米粒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试表明纳米SiO_2改性成功。以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疏水型纳米SiO_2 4种粒子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了油水比(体积比,全文同)、纳米SiO_2浓度、pH值、盐浓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静置24 h后,油水比为1∶1时,质量分数为1%的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制备的乳液剩余体积分数依次为48%、80%、76%,表明2种改性后的纳米SiO_2的乳化性能显著增强;亲水型纳米SiO_2、MPS-SiO_2、PMMA-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最佳油水比为1∶1,疏水型纳米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最佳油水比为1∶2;4种纳米SiO_2粒子的乳化性能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其他3种粒子相比,PMMA-SiO_2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受pH、盐浓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膜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P_(204)煤油NaOH组成的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考察了PP_(204)的浓度、NaOH的浓度、乳水比、外水相pH值、酚的浓度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无明显溶胀和泄漏,而且分离速度快,除酚率高,可自动破乳.当PP_(204)的浓度为1.0mol/L,乳水比为1∶3,含酚废水的pH值为5时,除酚率达99.98%.  相似文献   

9.
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决定着乳系的货架寿命,用相转型温度(PIT)表征乳系的稳定性较为全面。本文以甜橙油—水体系为例,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吐温60、阿拉伯胶、低酯果胶)、浓度、水相pH值对于上述乳系PIT值的影响,分析了PIT值和贮存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化乙烯基醚(OP-10)按质量比为2∶1复配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0.75%~1.5%时,所制复合乳液稳定性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为3.64%~5.72%.与共混乳液(硅溶胶和苯丙乳液的共混物)和苯丙乳液的乳胶膜相比,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果表明:与共混乳液相比,复合乳液中游离的纳米SiO2粒子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裴晓燕博士 2020 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离子液体功能化 MOF 稳定的CO2 响应 Pickering 乳液的微结构和相行为调控.项目编号:22003055. Pickering乳液是以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稳定的乳液体系,具有泡沫少、毒性低、界面稳定性强等优势,已经在界面催化、材料科学、化妆...  相似文献   

12.
沥青乳化剂及沥青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4种沥青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沥青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和ζ电位,考察了胜华100#道路沥青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以及水中阴,阳离子对油-水界面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性质是决定乳化效果及沥青乳液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乳化剂水溶液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的的影响大。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越低,ζ电位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3.
用布氏粘度计测定了丙烯酸酯共聚物/小分子乳化剂乳液体和丙烯酸酯共聚物/高分子乳化剂乳液体系的流变性能,并测定了各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分子乳化剂体系较之小分子乳化剂体系,粘度增加数倍,其流变行为与小分子乳化剂乳液体系相似,为假塑 流体,但流动指数增大;高分子乳化剂使乳液体系的耐是耐电解质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掺渣蜡油乳化成W/O乳液,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油,在二次雾化和分子解聚作用下,可显著改善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研究了掺渣蜡油的乳化过程,包括乳化剂的单剂筛选和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2)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剂的复配能增加乳化原料油稳定性;适宜的掺水量是ω水=0.10-0.15,加剂量为ω乳化剂=0.001-0.00125;乳化温度70℃-80℃,乳液体系中水珠分布直径为5μm-10μm,乳化原粒油在80℃时油水分层时间达14d。  相似文献   

15.
水性涂料可分为乳液、水溶胶及溶液三大类,其中水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00urn以下,配成涂料,其许多优点、性能都优于乳液涂料。如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涂料更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光稳定性和釉光泽。水溶胶的稳定性影响涂料的性能,水溶胶涂料中如有乳化剂存在,其涂层附着力、光泽性和防水性等均会变差[‘]。关于无皂乳液体系抗电解质稳定性已有文献报道[。1,对聚合物类无皂水溶胶体系抗电解质稳定性(以C.C.C值反映和表面按基含量的测定)报导很少[’]。无皂水溶胶中不含乳化剂,其稳定性是通过聚合物粒子所带电荷基团的自乳化作…  相似文献   

16.
用硅溶胶、丙烯酸酯类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配以适当的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了高SiO2含量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SiO2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5℃为最佳反应温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最佳乳化剂;当SDS质量分数为0.45%~0.7%、单体SiO2质量比为3时,可制得SiO2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乳液,且乳液的稳定性达到使用要求,此法制得的复合乳液的涂膜水白性较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和纯丙乳液的涂膜有显著的提高;TEM图片显示,复合乳液中,硅溶胶粒子是以纳米SiO2粒子存在的,且在复合乳液中比在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中分散的更均匀。  相似文献   

17.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 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 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淀粉颗粒的乳化能力,以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为颗粒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采用激光粒度仪、研究级正置显微镜、流变仪等对Pickering乳液外观、液滴粒径、显微形态及动态流变特性进行表征,考察淀粉颗粒质量浓度(1、5、10、20、30mg/mL)和油相体积分数(10%、20%、30%、40%、50%)对乳液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颗粒质量浓度导致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减小;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增大。当颗粒质量浓度为20mg/mL,油相体积分数为40%时,乳液的乳析现象明显改善。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有效抵抗了液滴聚结,使乳液在储存30d后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流变特性表明:乳液内部存在弹性凝胶网络结构,随着颗粒质量浓度和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液滴间堆积变得更紧密,从而增加了乳液黏度和凝胶强度,使其抵抗形变能力增强。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具有良好的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Pickering乳液由于具有独特的界面粒子膜、环境响应性等优势,在化工新型材料和催化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进行综述,指出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为界面张力、三相接触角和粒子粒径,阐明了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固体颗粒浓度、水相电解质、水相pH值、油水相体积比等因素通过固体颗粒界面膜理论和三维黏弹粒子网络机理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亲性的固体颗粒可以作为Pickering乳化剂稳定油水两相乳液。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修饰了烷基磺酸和烷基链,合成了具有催化乳化双功能的两性Pickering界面催化剂。通过控制丙基磺酸和烷基的比例和链长可以调节材料表面的两亲性,并将其应用于十二醇-甘油这种无水两相体系的乳化。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该有机-无机杂化的两性纳米颗粒对十二醇-甘油体系表现出优异的乳化性能,其乳液类型和稳定性受到十二醇与甘油的体积比和体系中水、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