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比较不同采收期木芙蓉叶药材(包括近枯萎的黄色老叶)的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及测定了不同采收期木芙蓉叶的总黄酮含量. 结果表明:芦丁浓度在7.77~155.4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1%,RSD为1.11%.木芙蓉叶的总黄酮含量从6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递增,且同一采收期成熟绿叶(干品)的总黄酮含量普遍高于黄叶. 于冬初采摘总黄酮含量最高.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为木芙蓉叶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地采收和利用木芙蓉叶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文冠木中槲皮素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在0.40μg/mL-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2.44%);7个不同产地的文冠木中槲皮素含量为0.0088%-0.0143 %,总黄酮以芦丁计在8μg/mL-4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RSD=1.45%);7个不同产地的文冠木中总黄酮含量为3.27%-10.57%.不同产地的总黄酮含量分布与槲皮素基本相似,其中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产文冠木中的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安徽毫州产的最低.该方法准确、灵敏、稳定,可用于文冠木药材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府海棠的黄酮类成分及含量,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法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府海棠叶总黄酮的含量,优选出西府海棠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分别对样品进行萃取纯化,以层析比较其黄酮种类.结果表明:西府海棠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80℃.微乳膜薄层层析显示,西府海棠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其中有芦丁、槲皮素、葛根素.  相似文献   

4.
天山花楸中总黄酮和槲皮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槲皮素为标准品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天山花楸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和果实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5% NaNO2~10%Al(NO3)3~4%NaOH和2%AlCl3显色系统,并分别在510nm和422nm处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山花楸果实中总黄酮为7.75%(RSD%=1.09),在1.596~6.384mg/100mL(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7月天山花楸叶子中槲皮素为0.777%(RSD%=0.66)、8月其叶子中槲皮素为0.397%(RSD%=0.81),叶子中槲皮素在0.241~0.723mg/100mL(R^2=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差异较大,总黄酮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叶子>果实>花>全株>地上茎>地下茎;槲皮素的含量在各器官高低顺序表现为花>叶子>果实>全株>地上茎;鱼腥草全草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自6月至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二者含量的分布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季节中具相似性,且鲜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比干品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中总黄酮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显色反应体系.方法:通过比较Na NO2-Al(NO3)3/Al Cl3-Na OH和Al(NO3)3/Al Cl3+KAc两种反应显色体系条件下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对照品芦丁、槲皮素和槲皮苷的连续波长扫描图谱,考察两种反应体系光谱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值!max,进而选择适合测定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反应体系.结果:样品与槲皮素或槲皮苷对照品在Al(NO3)3/Al Cl3+KAc显色反应体系下产生的光谱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峰峰位值更接近.因此,可以用该显色反应体系快速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地区满山红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LC方法对牡丹江地区几个产地、不同采收期满山红叶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9、1 0月份采收的满山红叶中槲皮素含量较高 ,为满山红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化州柚落花、落果及叶片为材料,研究60%乙醇提取和水提取两种方式所得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州柚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DPPH法和水杨酸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化州柚落果、落花及叶片的60%乙醇提取液总黄酮得率高于水提液;水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均大于91%,60%乙醇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88%,各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反应时间及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落花60%乙醇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远高于落果和叶片;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反应时间无关。化州柚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相差很大,其含量变化为落果落花叶片,因此可根据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对化州柚落花、落果和叶进行分类利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患子皂苷和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及其在叶中的积累动态,并对彼此间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可为无患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无患子为材料,分别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花、果、枝、根等器官及8个时期叶片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总皂苷和总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各器官中的总皂苷质量分数(0.98%~13.26%)均显著高于总黄酮质量分数(0.31%~1.74%);果皮中的总皂苷含量最高(13.26%),其次为花(5.68%~6.21%)和叶(4.11%,8个时期平均值);各器官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叶(1.74%,8个时期平均值)、花苞(0.88%)、花朵(0.74%)、根(0.53%)、枝(0.44%)、果皮(0.31%)。叶中总皂苷和总黄酮在1个年生长周期内的积累规律不同,总皂苷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趋势,总黄酮含量波动变化。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无患子总皂苷和总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在叶中的积累规律各异,皂苷和黄酮的积累可能存在着间接竞争关系;除传统利用果皮部位,花和叶也是积累皂苷和黄酮的主要器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长周期罗汉果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周期罗汉果叶中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以及总黄酮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槲皮素含量在5月份前为0,6月份出现槲皮素,而后逐渐提高,12月份达到最大值0.69%;山奈酚含量在5~7月份内增长较快,到7月份后趋于平缓,10月份达到最大值(1.02%);总黄酮含量从5月份开始增长较快,在6月份达到1.74%,6~11月份缓慢增长至2.22%,12月份达最大值(2.78%),次年1月份急剧下降至0.34%。  相似文献   

11.
维药祖卡木水提液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NO2-Al(NO3)3-NaOH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维药祖卡木水提液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维药祖卡木水提液总黄酮平均含量2.12%(n=6),RSD=2.0%;平均回收率达96.26%(n=9),RSD=2.5%。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并且不需要专门对总黄酮进行提取、纯化处理,适合于维药祖卡木总黄酮水提液中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对沾化冬枣、乐陵小枣、新疆大枣、"泉城红"4种大枣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总三萜、环磷酸腺苷及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枣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及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有丰富的钙、钠、镁、钾、铁、锌、硒、锶、铜等矿物质,新疆大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质量分数36.50%、水溶性多糖含量为质量分数31.49%、维生素C含量为1 018.00 mg/100 g、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为26.17 mg/100 g,均高于其他3种大枣;"泉城红"大枣的总三萜含量最高,为74.26 mg/100 g;乐陵金丝小枣的粗纤维含量最高,为2.85 g/100 g;沾化冬枣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04.28 mg/100 g。不同枣品种的不同营养成分含量不同,显示其在药用价值和商品化生产中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分别测定复方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和高良姜素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蒙药复方述达格-4不同药味组合中总黄酮和高良姜素含量的关系.结果:全方组有效部位中总黄酮、高良姜素含量最高;高紫石组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和高良姜素含量最低(p<0.05).蒙药复方述达格-4不同配伍总黄酮和高良姜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观察维吾尔医特色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的疗效。2012 年3 月-2013 年10 月,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内确诊为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共75 例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对照组则为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1 个月)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 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进行哮喘日夜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以及成人哮喘患者生存质量(AQLQ)评分。治疗后1 个月,两组患者哮喘症状得以控制者分别为91.9%和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哮喘日夜症状评分及ACT 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 个月,两组患者间哮喘日夜症状评分及ACT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QLQ 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在治疗后1 个月,治疗组在活动受限、心理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对自身健康的关心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联合维吾尔医特色疗法在改善哮喘症状控制、ACT 评分及哮喘日夜症状评分上,与单纯西医治疗无显著差异。但是,西医联合维吾尔医特色疗法治疗异常黑胆质型哮喘在活动受限、心理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对自身健康的关心方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显著,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被用于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己成为中药材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的新兴方法.本文叙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和定量分析技术常用到的几种分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和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光质和基因型对青钱柳叶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光质对不同基因型青钱柳叶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青钱柳叶用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家系(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广西金钟山6号、广西金钟山7号)的青钱柳当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设置LED白光、蓝光、红光和绿光4种光质处理,测定其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总黄酮、异槲皮苷、山奈酚和槲皮素)和合成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查尔酮合成酶(CHS))活性。【结果】不同光质和基因型对青钱柳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合成途径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总体来讲,与白光和红光相比,短波段的蓝绿光处理下的青钱柳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更高。青钱柳叶总黄酮含量和异槲皮苷含量最高的为蓝光处理下的安吉1号家系,而山奈酚含量和槲皮素含量最高的为蓝光处理下的金钟山家系6号和7号。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含量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酶活性均呈现显著相关。【结论】 光质和基因型显著影响青钱柳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合成酶活性,蓝光更有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可为青钱柳定向培育林分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20种黄皮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及pH等基础品质指标以及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 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同时探讨了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皮品种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和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 其糖酸比、pH、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 基于上述理化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可将20个黄皮品种分成3大类群;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均与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表明黄皮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所含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展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蕨类植物中,不管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不同蕨类植物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分析的22种中就有8种蕨类植物总黄酮含量超过3%,说明蕨类植物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极好的植物资源,应该重视开发利用,并发现乌蕨总黄酮含量高达34。42%,是迄今为止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成分及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HPLC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够分离活性三七饮片和传统干燥三七药材的各类组分,并可对其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活性三七饮片与传统干燥三七药材的指纹图谱及主要单体皂苷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活性三七药材HPLC 指纹图谱,并展开活性三七饮片与传统三七药材的指纹图谱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活性三七饮片的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专属性,适用于活性三七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解决多花黄精目前主要是其传统药用部位根用作保健食材直接食用,而有着类似功效成分的地上部 分茎叶全部作为废弃物丢弃,多花黄精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严重不足等困境;明确多花黄精资源的研发 方向。 方法 通过广泛调研文献、分析多花黄精的研究现状,对多花黄精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组成、含量、结构和活性 及其作用机制,多花黄精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不同产地、不同龄节、不同生境、不同部位的含量 差异,以及总黄酮提取工艺等进行了综述。 结果 多花黄精具有降血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菌、抗病毒、 抗凝血和抗抑郁等多种生物活性,且其主要功效成分为多糖、皂苷、黄酮和生物碱等。 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龄节、不 同生境的多花黄精其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地上部分也存在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等功效成 分,今后应加强对多花黄精资源的深度研究和开发,充分利用多花黄精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