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中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晶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85-186
本文讨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中原文和译文的关系问题.传统翻译理论主张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模式-复制"的关系,而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中,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二者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关系,即德里达所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利用句法信息指导翻译过程,提出了基于贪心搜索的树-串句法统计翻译模型的正向解码算法.该算法以对数线性模型为整体框架,采用翻译模型概率、语言模型概率和空译文罚分作为特征函数.在解码过程中首先生成初始译文,然后通过遍历句法分析树反复迭代来改进译文.重点研究了解码过程中译文片断的打分方法.实验在IWSLT2004数据集上进行并采用BLEU方法评价翻译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正向贪心解码算法在翻译质量和速度上均好于现有的反向解码算法,这说明正向贪心解码算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句法结构信息,更适合于树-串统计翻译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思想,即"延异"、"作者死了,译者诞生"、原文与译文的"共生互补"关系以及译文多元流动的评价标准等,从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文的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浅析,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尽管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过分强调差异性,否认原文文本的终极意义;过多强调译者的翻译主体性和创造性,否认作者的权威性和独创性;同时提出译文的多元评价标准,否认忠实的翻译准则等,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导致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两方面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不借助辞典等工具的情况下做课堂定时翻译,其译文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瞬间的翻译决定。基于学生课堂定时笔译的调查表明,学生译文中"了"、"着"等英语视点体的翻译反映了学生翻译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而言,含有完整体意义的一般过去时在译文"了"的使用中占绝对地位,其次是含有未完整意义的一般现在时的译文"了",而译文中"了1"和"了2"所占比例差异增大,说明学生语法意识的严谨和显化。译文中动词加上"着"的用法也表明学生在翻译中自觉的语法意识。通过分析视点体"了"和"着"汉译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不仅可以解释翻译语法显化、进一步验证翻译共性理论,而且使师生共同参与翻译认知学习,有利于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译文不同版本对对联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古老的形式,在其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意美",其次是"形美",再其次是"音美".  相似文献   

7.
范林夏 《科技信息》2013,(6):239-240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译有所为"的翻译主张,对外语教材参考译文的生成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日语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部分课文译文进行评析。既品评参考译文的地道与精妙,又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不足,兼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通过译文品评,学生得以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全方位建构语言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把读者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肖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4-127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为了使原文等效于译文,依据关联理论、认知与顺应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并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提出"学""思""得"作为译者的必备素养,对翻译教学颇有启示,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研究译文,对比分析源语与译语文本并思考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帮助学生建构翻译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学""思""得"译者素养观指导下的翻译教学重视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实现翻译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广告翻译的目的出发,认为中文报刊广告妙语翻译的原则应该是"读者至上",即在翻译时对原文作适当变通,发挥译语优势,让译语读者对译文广告知之、好之、乐之,从而促进产品销售,让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读者中心"原则,商务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更应该充分关照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等,采取适当的"本土化"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更流畅、地道,更利于读者即顾客或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从而最终达到商务翻译的商业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体裁,它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内涵和意境,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的对等翻译理论。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翻译角度,认为诗人-译者-译文读者三方不能独立存在,应在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多重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谐性翻译。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构建了完整的"原文-译者-译文"的体系,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由译者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来产生译文。在这个视角下来探索中医术语翻译,以译者的主体性为基点,我们从译者的素质、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产品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翻译学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勒代雷的释意派翻译理论与严复的"信达雅"翻译论在几个关键特征上异曲同工,二者皆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强调译文的可接受性。但二者的不同点也很突出,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1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地跨文化交际,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作为信息文本和感染文本结合体的酒店,时外推介材料英译时,译者应依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结合译文读者的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要,采用删减、改译、编译等适应性手段,从而实现酒店对外推介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达到吸引更多海外旅客的最终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江雪》英译文中不同译者对"孤"和"独"两字的翻译方法不同,有些译文破坏了原诗"意在言外"的意味深长的效果,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而且要准确运用目的语语言,尽可能在译文中保持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作品的翻译不是单一的语言转变,会受到背景、文化以及译者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安德烈·勒菲弗尔作为"文化转向"的发起人之一,提出了"操纵理论",也被称之为"改写",意指译者对于原作进行"加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文本改写,同时译者会受到意识形态以及主观诗学两方面的限制,即译文受到"操纵";还提出翻译中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以李继宏中译版本《追风筝的人》分析译文中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