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流媒体是一种以音视频数据流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技术,流媒体传输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边播放边下载的流式传输方式可以使用户不必等待所有的数据下载到本地.采用不同的码率传输,保证了用户在低带宽网络环境中也能在线浏览到连续多媒体信息,为流媒体在现代教育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  叶飞 《科技信息》2006,(11):15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的结合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契机,使得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显得尤为重要,流媒体以其边播放边下载的特性成功的解决了多媒体信息网上传输的问题,而成为教学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流媒体的概念、特征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在网上的传输越来越重要,流媒体以其边下载边播放的特性深受教育行业的喜爱,特别是在校园很手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主要描述流媒、流媒体技术和流媒体在大学里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流媒体"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将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特定的压缩处理,然后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地传送,用户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收看.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手机上的无线流媒体传输系统,提出了基于RTP协议的端到端反馈拥塞控制策略,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时所产生的高误码率和带宽时变等问题,结合MPEG-...  相似文献   

5.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上以流的方式传输多媒体信息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驱动,流媒体技术和相关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之一。本文讨论流媒体的概念、流媒体关键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流媒体技术是网络多媒体信息的重要传输手段.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实现,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与传统的单纯下载相比较,流媒体具有明显的优点:不需要将全部数据下载,因此等待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由于流文件远远小于原始文件的数据量,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将全部流文件下载到硬盘,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磁盘空间;采用了RSTP等实时传输协议,所以更加适合动画、视频音频在网上的实时传输.本文主要介绍流媒体的技术特征、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与Bittorrent兼容的流媒体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Bittorrent协议和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和Bittorrent协议兼容的分段顺序文件下载算法,很好地满足了用户边下载流媒体文件边播放的需求.以该算法为核心,给出了一种以Bittorrent文件下载系统为原型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顺序下载算法的客户端下载速率有所降低,不过该算法使得流媒体服务系统的负载能力比传统的流媒体服务系统提高了3~4倍,充分体现了P2P技术相对于集中式服务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与传统的单纯下载相比较,流媒体具有明显的优点:不需要将全部数据下载.因此等待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由于流文件远远小于原始文件的数据量.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将全部流文件下载到硬盘.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磁盘空间;采用了RSTP等实时传输协议.所以更加适合动画、视频音频在网上的实时传输.本文主要介绍流媒体的技术特征、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流媒体是为了解决Internet中低带宽网络上音视频信息传输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新技术。采用流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低比特率接入Internet方式下的带宽瓶颈,克服文件下载传输方式的不足,实现多媒体信息在Internet上的顺畅传输。流媒体简单来说就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使用它,我们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访问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媒体文件时,要等到整个文件传输到用户端才能开始播放。它总是将大的文件分成较小的部分,依次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使用的流媒体播放器在接收到一定量的文件数据包后就会开始播放,而不用等接收完全部的数据才开始。这样就能满足媒体播放的实时性。并且流媒体采用了先进的数据缓冲技术,当数据到达媒体播放器后,它会自动在系统缓存中存储一定量的信息数据,然后流媒体器才从缓存中提取数据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即使网络传输偶尔出现问题,只要缓存中还有数据,媒体就能平滑流畅地播放了。流媒体运用了先进的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方式和JPEG格式图像的压缩格式很相似,只在播放时,才由流媒体播放器进行实时的解压缩。这样可以使声音和视频文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到很小。通常可以做到WAV和AVI文件的3%-5%,也只有这样才能适用于网络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目前尚不支持媒体多径中继传输模式,提出一种支持媒体多径中继传输的IMS会话协商管控机制.将多径传输功能以一种业务形式引入至IMS系统,将基于应用层中继的多径传输框架MPTS-AR与IMS系统相结合,使得IMS网络侧能够对媒体传输进行多径管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最大程度地重用IMS现有的网络架构,保护IMS系统的已有资金投入,提高方案可实施性;而且使得IMS网络侧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媒体传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组播技术以一对多的传输方式传播流媒体或其他数据,极大地节约网络带宽,提高传输效率.在校园网上利用组播技术实现流媒体服务,需要着重解决组播技术在网络上的设计部署和流媒体服务的合理开发设计.流媒体技术是实现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IP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IP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它为异地分布的人们提供一个包括声音、影像和文字等多种媒体的全方位感知的空间环境,使人们以自然的方式进行交流.本质上它是一种协作工具,具有分布性、实时性和协作性等特征,本文在综述IP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及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IP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视频压缩、传输与控制、会议管理和拥塞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蜂窝网络中通过复用蜂窝系统中已使用的频谱资源,来增加蜂窝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减少基站的负载,同时通过基于用户位置的设备到设备(D2D)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达到减少同频率之间的用户干扰,降低用户的传输功率的目的.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蜂窝通信和随机的资源分配模式,基于用户位置的D2D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总容量,减少了用户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给出多速率CDMA(码分多址)移动系统中不同速率信道发功率与发信速率的关系式,纠正了原常用计算式的错误,并由此导出一种码分多址/时分多址技术可用于改进原FDD WCDMA和cd-m a2000标准中只使用码分多址和VSF(可变扩频因子)实现多用户多速率兼容的方法。该新技术使用码分多址区分语音数据用户、数据速率近似等于语音用户速率的数据用户和一条高速数据信道,而在高速数据信道中再利用时分多址的方法区分那些高速数据用户。在语音和低速数据用户接收机中可以使用简单的干扰抵消器,用于消除一条高速数据信道产生的自干扰。这种新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减少发功率需求,并使用较简单的干扰抵消器,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对互联网上分布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提供个性化的操作环境, 能自动发现用户需求, 并主动配送用户所需资源, 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多种资源的需求. 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先进和实用的教学平台.   相似文献   

17.
宁欣  刁鸣 《应用科技》2013,(4):38-41
海量音视频信号的网络传输对系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该问题,提出FPGA配置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AX88180的硬件实现方案.通过VerilogHDL语言分模块实现网络传输系统的各个功能.设计了初始化模块,令AX88180与88E1111建立RGMII通信模式;然后设计了数据接收和发送模块,对UDP、ARP、ICMP和IGMP协议进行解封装和封装,为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提供中间连接.通过网络抓包工具Ethereal监测实时数据,验证系统良好的网络连接状况;使用数字解码器的软件功能统计传输速率和丢包率,验证此系统的通信速率符合MEPG-2标准,丢包率满足流媒体通信标准.  相似文献   

18.
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网络上多媒体应用的标准。阐述了使用编程的方式控制WindowsMediaServices服务器和通过Web服务模块与用户交互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頔  谢红  王铮  赵蕴龙 《应用科技》2011,(10):33-38
双向中继信道(TWRC)传输模型中,用户通过中继与基站构成的上下行链路进行传输,采用现有的时分方案时,传输时隙数与用户数成正比,并可联合物理层网络编码消除自身信号的干扰;在用户数增多的情况下,不仅增大传输系统复杂度,而且降低了数据传输速率.针对此问题,提出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预编码方案,仅利用2个时隙便可完成信息传输,在不影响传输速率的同时,还可提高复用增益且避免了同信道干扰.从中断概率和遍历容量两个角度对这2种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网络编码联合预编码方案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性能更优,且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系统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