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萧红的《呼兰河传》抒写了呼兰河人的生死,震撼着所有人的心。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悲剧呢?当我们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重新解读封建的时候,小团圆媳妇的死其实是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遗留,小团圆媳妇实际上被当作了人神沟通的存在,她的出现是为了沟通人神,她的被打也是因为她作为人神的角色而决定的,另一方面,被打也可以说是一种杀神圣餐仪式,两种杀神方式合一之后,更被人利用为消除邪魔的替罪羊。原始思维的遗留支配着所有呼兰河人的行为,并催促着小团圆媳妇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戏曲追求“以喜衬悲、由苦生乐、悲苦交融”的生命艺术情怀,它特别注重彰显剧作家和观众的文化心理愿望,通过悲喜融通的手法和凄苦之后的喜乐团圆煞尾,使观众不致因浓厚的悲剧气氛面过分的忧伤惆怅。概因国人崇尚把美好的生活愿望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它体现在娱乐性的戏曲舞台上便会在某种程度上建构着悲剧情结多以喜剧“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演绎。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是冯梦龙塑造的经受苦难和屈辱磨砺后觉醒的女性形象,为争得做人的权利、爱情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的悲剧是男权社会和文化下女性物化命运的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冯梦龙"情教思想"的双重性,以及存在于作家脑海中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生存困境、精神奴役和生命悲歌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女性书写,分析萧红小说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对女性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在今天仍有普遍意义,促动着我们对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反思,对人间温暖和生命尊严的渴求。只有女性的真正解放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姑姑"是莫言长篇小说《蛙》的第一女主角,她的一生复杂而又坎坷.身为女性,姑姑极富悲剧色彩.从被塑造的年轻生命到情感受挫的打击再到晚年无意义的精神救赎,姑姑演绎了女性与生俱来的悲剧.作为医生,姑姑不仅以个体身份存在,更扮演着计划生育背景下有特殊使命的社会角色.她的悲剧一方面源自社会力量对女性心理造成的异化,另一方面也有外部因素对女性意义的消解.另外,以家族关系里的女性长者自居,姑姑仍然没能逃出宗法层面掌权的男性的支配,并且她特殊的社会身份与家族利益背道而驰,最终妄图以回归婚姻家庭完成自我的救赎,却再次成为男性话语的附庸.本文力图站在性别立场,通过审视姑姑多维的立体形象,探析女性本体性的复苏.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30年代起,萧红的小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影响。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达到了深刻的人性深度,获得丰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亚丽 《科技信息》2007,(21):142-142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位置,她是中国广大普通妇女的代言人,她是最执着,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端木蕻良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历程的作家,复杂的心理历程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端木蕻良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对女性不同生存状态的展示,在理解同情妇女悲剧命运的同时,揭示批判了封建家庭和部分都市女性甘当男性附庸的不自立生活态度,歌颂赞美了山野女子善良柔美而又自主刚强的生活价值取向,体现出"柔中有刚"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美狄亚>和<红楼梦>是世界著名的两大悲剧,悲剧女主人公都面对着强烈的冲突,美狄亚面对的是复仇愿望与母爱构成的内心冲突,林黛玉面对的则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的现实矛盾.然而两者对此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行为方武,虽然都是悲剧,但悲剧精神完全不同.在这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东西文化体系中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肉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三体》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赋予了女性应对生态危机的隐喻书写.在自然和生命秩序中,女性处于守成和家园的地位.女性由稳定的"在家"走向漂泊的"在场",隐喻了生态危机的多重性和严重性.小说中人类生存由女性选择,女性关于"在家"和"在场"的抉择悖论体现了各自的规定性.依存"在场"的生命本性,坚守"在家"的约束、爱与责任."在...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民》中有一半的诗歌是反映女性生活的,本文即以此类诗歌为依据,分析《诗经》时代女性的客、德、婚姻及悲剧命运,从而窥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6.
疾病在文学题材中往往成为一种隐喻,人物生理或心理的病态与社会的病态巧妙地融为一体。因为求爱不成而抑郁患病是京派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模式。京派小说中疯癫者形象有写实性的和象征性的两类。而象征性的又与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团圆媳妇,《雷雨》中的繁漪属于同一类。它批判了宗法制对人的自然本真、本能欲望的压制。  相似文献   

17.
论萧红文学创作的女性视角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她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她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进行文学创作,注重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其创作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书中塑造了一批十分鲜活的典型人物,其中有部分女性悲剧的命运与其在当时那种男权世界的话语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分析话语权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探析"全失语""半失语""半语"女性与其悲剧命运,以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识悲剧,有以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叔本华等为代表的"主体论"的观点."文化-主体论",确立了从本体论上解读悲剧的双向视角,即从生命过程与历史进程的双向共振看悲剧的本质,从个体超越与社会制约的两极合力看悲剧的原因,从文化差异与人生态度的二面一体看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