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景林  李斌  黄智  苏涛 《广西科学》1999,6(3):191-192
用HZSM-5,Mo/HZSM-5,Fe/HZSM-5(38)分子筛催化合成乳酸异戊酯,以Mo/HZSM-5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最好。当Mo/HZSM-5分子筛催化剂用量为1g/mol乳酸,乳酸与异戊醇的摩尔比为1:1.2,控制反应温度为150℃时,乳酸异戊酯的产率可达93.8%,催化剂可以回收连续多次使用,在6h内产率仍可保持在93%左右。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α-Fe2O3在MCM-41,HMS和KIT-1三类介孔分子筛上的分散情况,以及介孔分子筛负载氧化铁催化剂的乙苯脱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α-Fe2O3能有效地分散在介孔分子筛的表面上,其分散阈值远高于其他载体,由此大大提高了乙苯脱氢反应的活性。钾的引入对该类负载催化剂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REY、REHY、USY三类常用的FCC分子筛催化剂中加入捕钒剂组分(对催化剂基体进行化学改性)对钝化重金属钒污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类捕钒剂ABO3对REY、USY类FCC催化剂有良好的钝化效果,属于酸碱反应的钝化机理。但碱土金属类捕钒剂,如ABO3、MgTiO3、MgO和CaSnO3等,与REHY分子筛不匹配,非但没有钝化重金属,反而对REHY分子筛的质子酸中心有破坏作用,使分子筛酸性活性中心数目减少、强度下降,导致催化剂的裂化活性急剧下降。在REHY分子筛催化剂基体中加入MO金属氧化物作为捕钒剂,通过V5+与金属离子发生在MO的(101)晶面上的晶格取代来得到良好的钝钒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XRD,BET,MAT以及Pyridine-IR等方法,研究了钒对催化剂分子筛结构和裂化活性的危害,以及MgO,γ-Al2O3对钒破坏作用的抑制。结果表明,在水蒸气条件下,钒使催化剂表面积减小,分子筛晶体结构破坏,各种酸的数量下降,裂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掺杂钛的MCM-48中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对α-十八碳醇和α-二十碳醇转化为相应的酸进行了考察.对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i-MCM-48催化剂钛含量对催化氧化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速、氧醇比、反应温度研究了Ag/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催化乙醇制乙醛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340℃就有相当高的催化活性,乙醛产率达93.0%。XRD和SEM等研究表明,Ag是以单质的形式负载在ZSM-5分子筛上。由此提出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具有独特结构的分子筛MObilR&D公司最近合成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结构独特的分子筛,它的两组独立的孔系由所谓的10-环隙连为一体。这种罕见的分子筛叫做MCM—22,在石油化学领域内用作催化剂的前景看好。其组成化学式为H0.033Na0.043(Al0...  相似文献   

8.
采用TPR,ESR,XPS,和Py-IR等手段对分子筛复氧化物催化剂MxOy/HZSM-5(O-La,Cu,Mn)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探讨添加剂Mn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剂Mn的加入使催化剂表面CuO的分布状况得以改善和稳定,Mn可能以+2价态存在于催化剂中,进而影响主催化剂La的结构分布,导致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H-ZSM-5沸石分子筛作催化剂,在釜式反应器内对丁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分子筛的焙烧温度、硅铝化、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HZSM-5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从液体空速、反应温度、酸醇比和原料含水量等方面研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HZSM5分子筛催化剂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液体空速为1.4h-1,反应温度为140℃,酸醇比为2∶1时,酯化率达99%  相似文献   

11.
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催化加氢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化学还原沉积法将超细Ni B非晶态合金负载于介孔分子筛 (MCM 4 1,HMS)上 ,以丙烯腈加氢生成丙腈为目标反应 ,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 ,并与Ni B/SiO2 和非负载型Ni B非晶态合金做了比较 .研究发现 ,上述 4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依次为 :Ni B/MCM 4 1>Ni B/HMS >Ni B/SiO2 >Ni B .结合比表面测试 (BET)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 (ICP) ,X射线衍射 (XRD)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选区电子衍射 (SAED)以及氢吸附等表征手段 ,发现高比表面和具有规整结构是Ni B/MCM 4 1具有较高活性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光功能化的YVO4:Eu3+/MCM-41介孔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测试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质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动力学等性质被系统地研究,并与水热法制备的YVO4:Eu3+纳米晶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光功能化的YVO4:Eu3+/MCM-41介孔材料保持了MCM-41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形成的YVO4:Eu3+晶体形成于MCM-41的孔壁中,其粒径约为0.9nm。在复合材料中,激发带变窄,Eu3+的本征激发带消失,Eu3+寿命变短。YVO4:Eu3+/MCM-41的发光效率比YVO4:Eu3+纳米晶的发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合成MCM-41分子筛.利用XRD、SEM、FT-IR、TEM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探究不同的反应温度及老化时间对MCM-41分子筛形貌、粒径及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反应温度在2080℃时,合成的纳米MCM-41分子筛的颗粒形貌呈球形,随着温度的升高,球形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当温度升高到110℃时,MCM-41分子筛呈现出不规则的颗粒形貌;当老化时间为015h时,纳米MCM-41分子筛的单分散度较好,但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粒径也在增加,同时颗粒团聚也比较严重.通过对纳米球形MCM-41分子筛形成机理的分析,得出合成纳米MCM-41分子筛微球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4.
高连周  王颖  张廉奉 《河南科学》2000,18(3):244-247
在甲醇溶剂中以三苯基膦直接还原硝酸铜得到一价铜化合物 [Cu(Ph3 P) 2 (NO3 ) ],并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电导测定及X -射线四圆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 - 1,晶胞参数如下 :a =0 .0 9193(2 ) ,b =1.310 6 (6 ) ,c =1.85 (6 )nm ;α =6 4.78(3)° ,β =72 .80 (3)°,γ =6 9.44 (3)°,V =1.5 5 6 4nm3 ,Z =2 ,F(0 0 0 ) =6 72 ,Dcalc=1.387g .cm3 ,R =0 .0 335 4,Rw =0 .0 3733。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除三苯基膦参加配位外 ,硝酸根属于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5.
具有大孔径和大比表面的MCM-41介孔分子筛在工业催化中显示了独特的催化性能,研究它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一些大分子反应的均相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改性、表征与催化性能进行了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Si/Al比的MCM-41介孔材料, 研究这些材料在以邻苯二酚和甲醇为原料气相法一步合成愈创木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并与几种微孔分子筛的催化活性进行比较, 考察了孔径、 酸强度和酸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i∶Al=100的MCM-41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样品较大的孔径和一定量弱酸中心的存在对反应有利.  相似文献   

17.
氢甲酰化铑催化剂立体化学的量子化学研究廖代伟,林银钟,黄遵楠,彭亦如(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均相和多相氢甲酸化反应及其催化剂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催化界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1].最近,徐奕德等[2]发表了关于氢甲...  相似文献   

18.
以介孔MCM-41凝胶为母液,通过滴加HY浆液,应用水热反应釜合成了一种介-微孔复合分子筛MCM-41/HY.通过XRD、BET、NH3-TPD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介孔分子筛MCM-41和微孔HY型沸石的特征,并且和纯MCM-41分子筛相比,复合分子筛的酸性明显增强,水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WHF-0.5自控高压釜为反应器,以质量分数为97%的正戊醛作为反应溶剂,采用乙酰丙酮三苯基膦羰基铑(Cat)和配体三苯基膦(PPh3)作为催化剂体系,探讨能够同时达到高转化率和高正异比的1 丁烯氢甲酰化制戊醛的最优工艺条件。本文对能够影响1-丁烯氢甲酰化制戊醛反应的8个单因素进行了实验考评并对部分重要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2.5MPa、搅拌速率200r/min、反应时间3.5h、溶剂用量125mL(25%)、膦铑(P/Rh)物质的量之比600、1-丁烯用量10mL(0.2393mol/L)和催化剂浓度125mmol/L的条件下,1-丁烯的转化率达8684%,产物正异比(mN/mI)达10.98,催化剂的转化频率237.48h-1。  相似文献   

20.
利用XRD、NMR、N2吸附等温线、TPD、原位红外(in situFTIR)和程序升温技术等手段考察了Cu-Al-MCM-41的结构特征、化学吸附性能和催化NO选择性还原的反应活性。经Cu离子交换的Al-MCM-41半未改变载体的结构特征,仍保持长程有序的中孔结构。C3H6和NOCu-Al-MCM-41发生竞争吸附。C3H6在反应中起双重作用:一方面,提供NO选择性还原的还原物种;由于其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而阻抑了NO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