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主要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整理和分析,本文综述了2008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各国政府如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建立低碳社会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当前低碳生态、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要求,在既有的城乡规划体系中落实低碳生态理念,梳理完善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低碳生态城乡规划要素和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并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一书三证”中新增了低碳生态的管理要求和审查内容,将低碳生态发展要求分解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推行绿色低碳住宅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住宅产业化是发展绿色低碳住宅的重要途径,住宅产业化依托保障性住房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实施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绿色低碳住宅建设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绿色低碳住宅的作用、存在的困难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特质,提出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过程中实施住宅产业化的措施,以及推行绿色低碳住宅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转变要求,同时也为广大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企业只有重新审视外部环境,探索最佳商业模式,为自己量身打造低碳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中心城市,有必要且有条件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先行先试,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本文通过调查武汉市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研究武汉市建设低碳城市的途径,提出促进碳减排的政策建议,包括低碳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经济政策和教育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改变了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工程的生存、发展、经济、功利价值禀赋。生态文明社会更加关注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凸显出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发展的前提。低碳理念体现了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应当成为低碳社会视域下的工程实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3):31-31
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日前,《大众点评网》携手中国银联对人们的低碳生活意识和消费形态进行了调查,全国7万余名网友参与了活动。低碳消费:获得逾九成网民支持低碳消费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7):24-25
21世纪的今天,性爱也要提倡低碳环保,这或许是21世纪最流行最受推崇的性爱方式。以下7种性爱方式,或许能让你成为一个"低碳"性爱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时代的焦点,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向消费拉功型模式转变;技术创新是推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基础,将全速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远离了一辆自行车作为全部嫁妆的年代,如今可以为骑自行车旅行设想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了,最直接的就是强身壮体,要不来点虚幻的浪漫,并以某部自行车电影为背景,给自己找一点怀旧的、青春的生活激情。再不就与时俱进:我们赶上了低碳时代,并可以进行此低碳之旅。  相似文献   

11.
技术价值观构成了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并非抽象、孤立地理解技术价值,而是将技术价值问题的思维向度从封闭的技术本身扩展到广阔的文化空间。在他看来,文化的内在生命和终极价值正在于其中所蕴涵的人的自由,技术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感性活动形式、历史的存在方式或文化形式,其终极价值亦在于人类自由。在文化哲学的视阈中,马克思从人的价值出发追问技术的价值,将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文化价值统一起来,赋予其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使命,并最终指向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软件开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智力活动过程,还内涵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因素。有实用性和抽象性的结合、文化性与科学性的融通等人文价值特征;有相对性综合、大众文化构件、人文内涵建构等人文价值原则;从支持系统上看,在开发目的上、开发方法上、开发需求分析上突显人文价值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视角揭示传统昆虫文化的生态体验与生态审美意蕴。试图阐明:生态休闲不仅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更体现深刻的生态关怀。多元并举,开发昆虫生态休闲项目;反思与借鉴,提升昆虫生态休闲的内在价值,不仅是当今休闲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二者皆具生态进化特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在区域内具有其内在的一些表征:共生进化的统一性、投资的高风险性、区域产业发展的非平衡性等。科技创新在产业创新上的价值体现不仅是其本身的表现,还负荷着科学精神、科技创新文化等内在的价值作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增活力。不断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的环境与系统。提高以自主创新的核心创新能力,促进与产业创新的共生进化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源环境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源环境价值,以资源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为尺度,按其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功效不同,区分为生态价值和生产力价值两种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努力实现两种价值的平衡。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界定生产力价值实现的最高上限和生态价值实现的最低下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论看"生态人"的合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生态人”的合法性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论证表明:当今时代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价值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17.
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教育是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妇女的生存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中国妇女科学文化教育是在爱国士大夫的倡导启蒙下兴起的。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启蒙老师独立人格意识的缺乏,使得中国妇女教育和女权运动具有鲜明的“男性化”特点和局限性。而唤醒受教育者的价值自觉,真正实现“人”的自立和自强,才是妇女科学文化教育和平权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有着两方面的作用:其积极因素起着参与、建构、修复、导向和启示作用。其消极方面会产生阻碍和制约作用。科学精神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具有破坏断裂效应、诱导重建效应和平衡融合效应。要吸收优秀传统,摈弃消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