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学中有科学定律吗?对此,生物学哲学界主要有三种反应:(1)生物学没有定律,例如贝蒂、布兰顿与伍德沃德等人;(2)生物学有定律,但是我们需要改变对定律的理解,例如米切尔等人;(3)生物学有定律,主要是其他情况均同定律或抽象(数学)定律,如索伯等人。论文对(1)和(2)分别做出了反驳。笔者比较赞同索伯的观点: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律则科学(如粒子物理学)与历史科学(如天文学)。生物学更偏向历史科学,但是生物学中也有科学定律。只有结合定律与历史,我们才能理解生物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萨尔蒙提出科学说明是要提供"因果机制".在他看来,因果性是优先的,有了因果才有说明,而且他认为有些因果是可以不需要定律的,所以因果也比定律更为基本.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萨尔蒙的观点进行反驳:(1)萨尔蒙用"记号传递"作为区分因果过程和虚假过程的条件,可能绕不开因果概念,会有循环定义的问题.(2)萨尔蒙承认单一因果,但是单一因果只有在我们对科学定律有所认识才能予以辨别.(3)因果性可以表达为定律形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表达为因果,例如量子力学中的全同粒子的关联可以表现为定律形式,但两者之间并没超距的因果作用.(4)萨尔蒙认为科学说明应该是本体论,但是科学说明作为人的活动应该是认识论.即便从本体论可能是萨尔蒙所谓"从下至上式",但是从认识论上,科学说明应该是"从上至下式".  相似文献   

3.
真性模态命题逻辑(MCP)为量子信息理论尝试严格模型,但其自身在句法、语义和形上学方面都有严重困难。依据隐变量最低限度指引定义,给出MCP与经典命题逻辑(CP)的四个等价性,得出MCP是包含严格句法隐变量的CP,模态公式是对CP公式的分类簇,可能世界是作为赋值背景的CP公式,量子信息可建立更简洁统一基础。  相似文献   

4.
约翰·比蒂提出的"进化偶然性论题"指出,依赖偶然的初始条件而为真的生物学概括都是偶然为真的偶适概括,而定律是不能偶然为真的,因此生物学概括都不可能成为定律。针对该论题,一种由索伯提出并为埃尔金所发展的观点认为,偶然的初始条件加偶适概括所组成的复合概括可能是定律而非偶适概括。他们的观点被批评者认为会面临两个难题:它会使所有的生物学概括都可能被视为定律;它取消了定律与偶适概括间的区分。不过,只要把他们的观点发展为"能够发挥定律功能的复合概括才可能是定律",这两个难题就可以被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5.
可设想性论证在当代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之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可设想性论证有:(1)克里普克(S.Kripke)的模态论证;(2)查莫斯(D.Chalmers)的僵尸论证;(3)法兰克西(K.Frankish)的反僵尸论证。这三个论证都以查莫斯版本的CP论题?——"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原则——为工作前提。本文考察了查莫斯的可设想性理论并推导出它的两个理论后果:一、所有的必然命题都是先天命题。在命题的维度,后天必然性不再是融贯的概念。再者,所有的物理主义承诺都是必然命题,因此,它们全都是先天命题。这样一来,后天物理主义无法成立;二、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一个先天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由于这个局限性,我们无法利用可设想性论证判断先天物理主义正确或失败。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倾向主义自然律观排除了社会科学定律具有和自然科学定律一样必然性的可能。但这一判断的问题在于仅仅把以倾向为本质的性质限于基础形而上学层面的自然类中。事实上,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存在以倾向为本质的性质:地位功能等倾向性质构成了社会实在类的本质;社会科学的定律是对社会实在类的倾向本质的描述,因而也具有必然性。换言之,社会科学中的定律(尤其是经济学定律)满足弱版本的倾向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定律中,概率式定律,尤其是概率式因果定律为自然定律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概率式因果定律是何以可能的?这个康德式问题成为自然定律学说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三种自然定律观——休谟主义、律则主义和形而上学必然主义对这个问题提供的回答,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倾向性属性观的形而上学必然主义的回答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9.
粗略而言,逻辑主义主张数学真理是逻辑真理的一个子集。如果说逻辑定律在所有可能世界中为真,那么作为其子集的数学定律亦普遍成立,逻辑主义试图以此方式来回答数学定律何以具有必然性这一问题。弗雷格的逻辑主义论题可初步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古德曼的新归纳难题探讨如何从多个可能的类律命题中确证科学定律,曾引发诸多争论及解法。其中古德曼的投射法有效地揭示出由客观证据到科学定律确证的路径,却忽略了主体信念的中介作用。鉴于此,可尝试采取一条证据、信念到科学定律确证的新路径,结合与信念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证明信念可能贯穿于从证据到科学确证的全过程:影响人们对新证据的认识及对科学命题的判别,揭示科学定律的确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主观变化的过程。最后,通过生命科学的案例探析信念对证据及科学发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熵理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力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它的理论基础是两个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我们早就熟悉,它作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据以建立的三大发现之一而倍受推崇。但是,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理论却重视不够。熵理论同样也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热现象本质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智力可能已经接近极限,无法进化到更高层次了——多种证据表明,通往更高智力层次的进化途径都已被物理定律堵死。科学家能否找到突破极限的办法?物理限制人类的智力可能已经接近极限,无法进化到更高层次了。各种证据都表明,大多数通往更高智力层次的进化途径都已被物理定律堵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5,(1):9-10
据国外媒体报道,圣诞老人正在列清单并反复检查,确定哪些孩子是淘气包,哪些孩子非常懂事。据说,他不会给淘气的孩子送圣诞礼物。除了列清单外,圣诞老人可能还会写下一些公式和方程式,用于在平安夜派送礼物时应对各种物理学定律。当然,圣诞老人应对科学定律的方式不可能与我们一样,但他也要小心对待。科学家琳达-哈登表示假设圣诞老人没有确定的信仰,他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约3.78亿儿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在论有如下两个核心命题,即认为:(1)自然科学理论中的专名是有指称的;(2)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定律是近似真理的。命题(1)涉及到“指称理论”,命题(2)涉及到“真理论”,而指称理论又是真理论的基础,因此,指称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奠基作用。指称理论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弗雷格、罗素……,直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H.Putnam),都对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普特南的“内部因果指称理论”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管理定律     
帕金森定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  相似文献   

16.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06,(18):74-76
为了与时俱进,研究人员可以把物理学定律看作计算机程序,把宇宙看作一台计算机。(黑洞计算机可能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证明它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工具。如果物理学家能够在粒子加速器中创造黑洞,他们可能确  相似文献   

17.
维维亚尼及其追随者塑造了比萨实验的公众形象:(1)当众演示;(2)里程碑;(3)与落体定律相关;(4)同时落地。沃尔威尔与法瓦罗之间的争论拉开了比萨实验真伪之争的序幕,以库珀、柯瓦雷为代表的“伪派”与以塞特尔、卡梅洛塔为代表的“真派”先后占据上风。通过考察这场真伪之争,结论如下:伽利略很可能在一座高塔上做过类似的实验,但它是探索性实验,与落体定律无关,没有出现同时落地,对科学史也没有重要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比萨实验的公众形象的确是一个神话;但从科学传播学的角度看,比萨实验对今天的读者仍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5,(21):42-43
帕金森定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相似文献   

19.
关于熵增定律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与微观表述所进行的方法论分析,表明了现有的熵与熵增定律表达形式的局限性,指出第二定律在本质上反映的应是不同运动形式转化方向的差异以及变化的自然发生趋势的规律,即对不可逆性的刻划,并在不可逆性的层次性的基础上,讨论了第二定律及其具体表述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大陆、台湾同义异形词语,总结出两岸造词理据的差异,表现在七个方面:(1)描述事物特征的角度不同;(2)关注点不同;(3)选择不同的同义语素(词)造词;(4)传统与现代、书面语与口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5)缩略与原形的不同;(6)语序颠倒;(7)翻译的差别。两岸造词理据差异范围较广,涉及词语的各个层面。其中,选择不同的同义语素、关注点不同是两岸造词理据差异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