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物理学革命是哲人科学家的科学与哲学相互激荡的结果。一方面,哲人科学家的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层面上推动了物理学的范式转变。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学革命将哲学置于同时代的科学与思想的最高峰,确保哲学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充分发挥助产士的作用,从而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新哲学范式。通过借鉴哲人科学家的经验,将为科学与哲学的积极互动开辟出一条颇具前景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
现代地学革命与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学革命与科学革命理论诸大建自从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革命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现代地学革命是一个非常适合用来解析何谓科学革命以及革命如何发生的工作案例。这固然因为它是现有科学革命模式较少涉及的物理学之外能在理论上激起...  相似文献   

3.
文章记录了托马斯·库恩1993年的一次谈话,包括他最初从物理学向科学史、科学哲学研究的转向,《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撰写,以及诸如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等概念的形成。他还讨论了如何在科学史写作中处理对于一般读者说来非常困难的技术细节和科学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物理学关系的研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其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一直独立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方法。21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理论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这一话题逐步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论题之中。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数学与物理学关系讨论的朴素特征、20世纪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进路、21世纪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指出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尝试在普朗克著作的基础上,构建普朗克思想体系的概貌。普朗克的科学思想中带有浓厚的德国传统哲学的元素,深刻影响了他在物理学革命中的科学成就和学术表现。普朗克科学思想里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坚持实在论,重视认识论,追求统一性和绝对等,与德国哲学的传统观念有着紧密的关联。普朗克和同时代其他物理学家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中对于因果决定律、绝对性和形而上,以及对统一的世界图景的追求与德国哲学的传统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混沌及其对物理学与哲学思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简述混沌理论的含义、产生、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混沌理论对物理学的几个重要影响;最后讨论混沌理论对哲学思维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广东自然辯証法研究会筹委会物理学哲学問题组宣讀了古文捷、廖宇衡、邢实之三同志合写的《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論文首先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处于一个革命变革的前夕,要使物理学进一步順利发展,物理学工作者就必須自觉地运用辯証唯物主义。而哲学工作者也必須在深入地分析和概括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丰富辯証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接着論文提出了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1)物理学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规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物理学史分期原则问题;(2)物理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辯証法和形而上学的斗爭,以及这两軍对战  相似文献   

8.
从板块学说看科学革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革命问题,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已据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几个著名的案例对科学革命的一般特征作了讨论。本文拟从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一次革命,即板块学说革命出发讨论几个值得继续探索的理论问题,以期对建立科学革命的一般图象提供进一步思考的资料。鉴于板块学说的历史一般已为人们了解,故本文中这方面的叙述将尽可能缩减。1、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一些其它案例的研究已经指出科学革命虽然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它的实质不能归结为这方面的变革,而是更为重要的科学观念的变革。板块学说的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现代地学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不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简单地代替了以前的地球构造理论,而是因为以板块构造理论所代表的新的活动论地球观(或地  相似文献   

9.
正波士顿大学哲学和物理学荣休教授、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心的创建者罗伯特·科恩(Robert S.Cohen)于2017年6月19日上午在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科恩教授,1923年2月18日生于纽约,1943年在卫斯理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在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耶鲁期间他旁听过许多哲学课程,曾经随卡西尔(Ernst Cassirer)学习康德哲学。1949年至1957年,在卫斯理大学任哲学和物理学的助理教授。1957年转至波士顿大学任物理学副教授,1959年升任哲学和物理学教授,1959年至1973年任物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无论在科学史上或者哲学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历来各个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分析,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本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分析了这场革命中的两个学派,即所谓机械学派(或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历史作用、哲学根源以及它们的历史归宿。特别对于批判学派,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估价和看法。为了繁荣学术,深入探讨这一场科学革命的哲学意义,丰富我们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刊特予发表,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chemistry has advanced at such a pace during the last dozen years that the exist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cannot be doubted any more. The present paper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experience of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t the, so to say, meta-level. Philosophers of chemistry have especially stressed that all sciences need not be similar to physics. They have tried to argue for chemistry as its own type of science and for a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general. However, when stress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 of chemistry, philosophers do not always analyse the question ‘What is science?’ theoretically. It is obvious that a ‘m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based simply on physics as the epitome of science, regarding it as a historical accident that physics has obtained this status. The author’s point i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mage of science should not be chosen arbitrarily; instead, it should be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as an idealization (theoretical model) substantiated o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science.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physics has, in a sense, justifiably obtained the status of a paradigm of science, chemistry, which is not simply a physical science, but a discipline with a dual character, is also relevant for elabora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cience is a good tool for examining various issues in philosophy of chemistry as well a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or science studies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极限问题越来越多。极限问题离直接经验最远。极限问题既有科学解,也有哲学解。极限问题的研究需要哲学与思辩。吴孟超教授的《宇宙解的构思》一书,对一些物理学的极限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并表明现代物理学需要思辩,物理学应关注哲学,哲学应参与思辩。  相似文献   

13.
与儒家"向内觅理"有别,道家重视外向的"天之道",对自然之源和万物之本多有探讨,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自然哲学思想,诸如"道""朴""无""有""阴阳"等自然哲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道生万物"的宇宙创生观,"负阴抱阳"的自然运行观,"道通为一"的世界统一观等自然哲学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被现代物理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所...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是前苏联科技哲学价值论思潮的核心,它的产生与俄国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通过研究前苏联科技革命的人道主义意义、科技后果的人道主义反思,以及科技评价的人道主义原则,特别是通过分析前苏联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人道主义观念在前苏联科技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阐明这一观念在当代依然具有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来,达尔文革命一直是西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学者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分析关于达尔文革命研究的三部风格迥异、结论相左的专著及其评论,描绘出不同版本的达尔文革命画面.这将有助于人们认识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发展和被接受的艰难历程,以及非达尔文思想在达尔文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深刻理解达尔文思想的革命性以及达尔文革命的曲折过程.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方达尔文革命史研究的基本趋向,即,从重视达尔文个人的思想发展及其影响,到考察达尔文时代英国科学共同体的影响和贡献,再到关注非达尔文思想在迭尔文革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德本人对自然科学的划分,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据。康德所寻求的自然科学中无可置辩的确定性、普遍必然性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而规范场论是最能体现“本义上的自然科学的纯粹部分”的。  相似文献   

17.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8.
Ⅰ Let me first clarify that science as developed in Islamic cultural areas or societies during the Middle Ages is abbreviated here as Islamic Science. In that context, the Exact Science is confined to astronomy (including mathematical geography) and mathematics only; physics was then a part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chemistry a branch of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notion of symmetry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hysics and in the philosophy of physics. Philosophers have used symmetry to discuss the ontology and seeming objectivity of the laws of physics. We introduce several notions of symmetry in mathematics and explain how they can also be used in resolving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We use symmetry to discuss the objectivity of mathematics, the role of mathematical objects,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thematics to physics.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