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欣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了灵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各种材质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各种传统材质动画对表现主题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步阐述了合理使用材质对展现动画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以及数字媒体时代更加多样化的材质运用对动画作品主题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作品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从写作风格上,作品主要运用了对话、意识流以及象征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思想,整个故事的结构是一个令状式的结构,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死亡”是海明威作品的唯一主题,作品所要揭示的也正是这一主题思想:死亡并不意味着虚无和幻灭,只要精神还在,那么死亡也“象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颂扬了人类精神不朽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诗剧的主流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破坏一切、创造一切,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郭沫若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个性与自由、生命与存在主题,其代表作家是鲁迅和俞平伯。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在表达同一语言意义时,效果会有优劣之分。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根据题旨、语境等需要,对句式的选用是非常精当的,最恰当地反映了作品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月牙儿》与《阳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牙儿》和《阳光》是两篇关系十分密切的小说。它们结构相似,内容互补,主题一致。两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相同的行动序列,为了自己的愿望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滑过了不同的轨迹之后,得到了相同的悲惨结局。两篇作品的内容相互映照、交叉互补。在对主人公悲苦命运寄予极大同情的基础上,两篇作品共同表现了复杂的、多向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变是永恒的,绝对的,世间不变的规律也许只有一条,就是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主题入手,探讨作品主人公改变初衷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以及作品所揭示的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8.
象征手法是乔伊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由于它的特殊艺术魅力,使得乔伊斯小说得以浓缩时空,以小见大,充分展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体现其作品深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的主题为人类对美好情感失去的遗憾:爱情的情感和封建士大夫报国情感的失落。针对作品本身,从作品的结构、人物的刻画、诗题与诗的首尾句进行分析。针对作者本人,从其自身的爱情经历、对史实的处理、政治主张和抱负入手,得出主题见解。  相似文献   

10.
浙江是中国新时期电视剧艺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绩较大的省份。改革开放20 年来, 浙江省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以其捕捉主题的敏锐性、艺术手法的创新性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而有过两次浪潮, 一大批作品为世人瞩目。本文对改革开放20 年来的浙江电视剧创作生产从作品主题、艺术风格、地域特色等方面作了一个概要的总结和评述, 并对浙江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前景作了期待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王含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8-111
《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以空间建构主题的黑人经典文学作品。托妮·莫瑞森也因为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叙述方式以及对种族歧视主题的深刻探讨,成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杰出代表。该作品的中译文却由于在宏观结构、人名和表述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中国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试论许地山《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许地山《春桃》中春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正是对这一主题淋淳尽致的展现,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再理解,我们也能深刻体会许地山本人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孤独者是生活盛宴的局外人。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孤独是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结合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例,阐述了卡森·麦卡勒斯在这部作品中对孤独的理解和对孤独情感背后意义的找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好的结尾”,应该有“余味”“余音”,这对提高和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有的是深化主题,完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最后刻画;有的是渲染气氛。以加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抒情,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相似文献   

16.
黄海蓉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12-15,19
《长恨歌》的主题为人类对美好情感失去的遗憾:爱情的情感和封建士大夫报国情感的失落。针对作品本身,从作品的结构、人物的刻画、诗题与诗的首尾句进行分析。针对作者本人,从其自身的爱情经历、对史实的处理、政治主张和抱负入手,得出主题见解。  相似文献   

17.
胡静 《科技信息》2009,(22):198-198
本文通过对莫迪里阿尼的人像和裸女主题的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从画面的线、面、形体的塑造、用色、画面构成等方面说明其作品中体现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8.
何皎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235-235
《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题材重大,音乐怀古深遂的一首乐曲,它纵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斗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将二胡这件古老乐器,赋予交响般的气势,表现如此伟大的主题。因此,将这首作品誉为二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一书从精神、文化、社会、人文、民生、自然、民俗、艺术等诸多层面,全面论述了贾平凹作品中的生态情怀和生态理念。这是一部选题新颖,视角独特,体系完备,论述深刻的佳作,堪称贾平凹作品人文生态学主题研究的开拓创新之作,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20.
黄河  陈俐 《科技信息》2007,(16):204-205
本文从主题分析的个人特征、写作风格的特点及写作技巧方面,浅评了美国女作家凯瑟琳·诺瑞斯的《the holy use of Gossip》,认为该部作品是一个作者把自己对“流言”这个主题自由的表述和和写作技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