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由1.2.3—三氯丙烷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经液碱消除法合成2.3—二氯丙烯实验结果。工业上多用醇碱消除法由卤代烃制取烯烃,耗用大量酒精。液碱消除法收率低。本文采用新的方法,以1.2.3—三氯丙烷为原料,加入国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30%液碱消除,获得纯度高,收效好的2.3—二氯丙烯。比较了液碱消除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液碱消除的效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碱的浓度,克分子配比,表面活性剂品种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并对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稳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用30%的液碱,三氯丙烷与氢氧化钠克分子配比1:1.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环氧乙烷缩合物,二氯丙烯纯度可达89~93%,收率可稳定于90~92%,转化率100%,选择性达90~92%。本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收率好,设备简单,节约酒精等特地。若以年产二氯丙烯500吨计,每年可节约酒精300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2,3—二氯丙烯在傅氏催化剂作用下的氯化反应规律。实验发现,2,3—二氯丙烯的催化氯化反应较为复杂,除可发生加成、取代反应生成1,2,2,3—四氯丙烷(Ⅱ)和1,2,3—三氯丙烯(Ⅲ)之外,尚可得到1,1,2,2,3—五氯丙烷(Ⅳ),(Ⅳ)的产率主要决定于二氯丙烯与氯气的克分子配比、催化剂以及反应温度。通过化学反应推断了(Ⅳ)的来源,这一研究为合成混合中间体,进而合成“甘师一号”混合除草剂,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利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高产率“燕麦敌一号”(Ⅰ)、“燕麦敌二号”(Ⅱ)、“燕麦畏”(Ⅲ)以及“燕麦敌一号”、“燕麦畏”混合除草剂(Ⅳ)的实验结果。于二异丙胺中加入浓度18%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通氧硫化碳生成N,N—二异丙氨基硫代甲酸钠,然后加入甲苯、RCl和混合物),在相转移催化剂TBAB存在下,室温(20~30℃)反应2—3小时,得到产率91%(Ⅰ)、91%(Ⅱ)、92%(Ⅲ)和89%(Ⅳ)。考察了催化剂品种、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比较了相转移催化缩合与一般缩合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缩合具有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品收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前言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生产、“燕麦敌一号”装置,即将试车投产,将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  相似文献   

5.
N-1-烷基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咪唑在碳酸钾-聚乙二醇固-液相转移条件下的N-烷基化反应.考察了聚乙二醇分子量,不同碳酸盐对反应的影响.用各种类型的的卤代物合成了八个N 1-烷基咪唑衍生物,伯卤和烯丙卤的产率为66—95%,溴代仲丁烷和叔丁烷的产率分别为37%和8%,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简洁高效制取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2-甲基吡啶,以乙炔与乙腈为原料反应合成2-甲基吡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为180℃,催化剂用量为200 mg,反应时间为12 h,目标物收率可达53.43%.反应生成的混合物水溶液通过过滤、间歇精馏制得含量≥98%的2-甲基吡啶产品,该工艺路线步骤简单、收率高、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Pt配合物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合成了新型功能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氯硅烷,利用元素分析、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45ppm,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反应时间为3.5h,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甲基二氯硅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1时硅烷的收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的世界年产量约为200万吨。在氨氧化法中副产收率3—8%的乙腈。副产品乙腈的有效利用,可大大提高氨氧化法生产的经济意义。乙腈一般作为溶剂和萃取剂使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有机化学研究所,正在研究利用乙腈在气相催化合成重要的中间体氯乙腈、氢氰酸或丙烯腈。一氯乙腈的合成是在一个封闭式连续循环接触器中进行。以α-氧化铝-氯化铜-氯化镁-氯化铈为催化剂,接触器温度为380℃,逗留时间2.5~4秒,乙腈与氯气的克分子比为4:1。在这种条件下,可获得乙腈转化率85%以上,生成一氯乙腈选择性86%。得到的氯乙腈混合物通过分离柱分离成一氯乙腈、二氯乙腈和三氯乙腈。未转化的乙腈可再循环使用。催化剂经40小时后,借助在350℃通空气的方法进行清焦再生处理,就能恢复到原来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以氯化钯—三苯基膦络合物为催化剂,以碘苯为原料,与三丁胺及正丁醇于常压的CO气氛中加热100℃,反应15小时,原料碘苯转化为苯甲酸丁酯,产率可达67%左右。锶络合物价格虽高,但因其活性高、稳定、毒性低,合成时操作方便,且易于回收再生,是卤代烃羧化反应的较佳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为了合成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可采用NaCN(或KCN)与卤代烃在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然后再进行水解1),也可以用卤代烃在CO气氛中,在碱和羰基钴催化下进行羧烷氧化反应2),以及RMgX在无水乙醚条件下与CO_2反应来制得3)。然而,在上述反应中要求原料卤代烃,一般是比较活泼的卤代烷或烯丙式卤代烃,而乙烯式的卤代烃由于卤原子不活泼,很难发生上述反应,同时有的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需要高温、高压或无水下操作),难于在实验室内采用它。近年来,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学发展迅速,其中,过渡金属钯催化下的CO插入反应,可发生各式各样的反应性能,得到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衍生物。本文着重研究pdⅡpph3等催化下所引起的CO插入反应。在较缓和的条件下,pdⅡpph3于一个大气压的CO气氛中,容易催化卤苯发生羧烷氧化反应,得到产物苯甲酸酯。一般认为,使用二价钯化合物的反应4)、5),是在pd上通过置换或配位形成二价的中间体,反应试剂对此中间体进行亲核进攻(或插入)后,再进行还原脱离,得到零价钯的化合物和反应生成物。其反应式: [Pd]ArX CO R′OH十R_3N——→ArCOOR′ R_3N~ HX~- 反应图解如下: 在反应进行过程中,Schoenberge6) 认为:首先,有机钯化物很容易受到CO的插入,之后,与ArX 形成中间体,再受醇的攻击,生成酯和氢化钯络合物,此氢化物进一步分解出HX和改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