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军 《科技信息》2006,(11):258-259
本文在对河北省太行山南段(邯郸、邢台)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北省太行山南段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进行了SWOT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完全具备开发出品位高的旅游产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唐山所辖8县(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旅游发展良莠不齐,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并表现出明显差异.从生态位视角建立测评模型,对8县(市)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环境、客源吸引能力进行生态位分析,并根据测评结果将8县(市)旅游资源相对生态位划分成最优、优势、次优、劣势生态位4个层次,最后提出了旅游资源生态位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合理设计主题旅游开发项目是区域资源开发中的关键课题之一.在分析莱州市云峰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主题旅游开发项目,对研究区域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内核,旅游产品禀赋的提升离不开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兰州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其旅游产品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整合兰州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禀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阐释了整合兰州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禀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兰州现有文化资源做了归纳和分类;其次,在总结兰州旅游产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品特色、结构、体验性和市场开发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兰州旅游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文化资源整合的角度,结合兰州现有特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兰州旅游产品禀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值大同市产业转型之际,发展休闲旅游产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大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大同市的休闲资源分为三个大类、八个亚类和十九个基本类型,并将大同市的休闲旅游产品分为传统型休闲旅游产品、发展型休闲旅游产品、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分别对三类产品进行设计,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同休闲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都市旅游产品的RMP(昂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完善,都市旅游现象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都市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从资源(Resoufce)、市场(Market)和产品(Pmduct)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论证,并将这一模式运用于青岛市都市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中。  相似文献   

7.
旅游主题是旅游地形成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的灵魂,针对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开发已由“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转变的现实看,旅游主题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关键。本认为旅游主题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论证,以便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并将这一模式运用于石首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发展已进入休闲与旅游要素融合阶段,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引发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非传统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成为当前热点。从非传统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界定入手,综合前人的旅游资源分类成果,介绍非传统旅游资源的特征,并从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生成角度,按照资源的性质、功能和产品转化分类标准,建立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3个主类、13个亚类和59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河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开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势在必行。借助昂谱(RMP)分析理论,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论证,并对其开发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市大兴区的旅游资源入手,分析了在大北京的背景之下大兴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大都市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特点以及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向,确定了大兴区旅游发展的产品开发谱系,即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旅游产品,通过重新整合大兴区的绿甜旅游资源,重点培育大兴旅游业的3类旅游产品和9个生长极核。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代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区域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能够有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由于该区缺乏统一的旅游资源及产品整合,使得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对该区旅游资源及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行评述及其整合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区域旅游整合模式的对策,以便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自然旅游资源尤其是山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山地旅游开发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对当前福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资源脆弱易损性、产品雷同多、可进入性差、软硬件设施落后等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等一些针对福建山地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涧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域,利用昂普分析模式(RMP),对南涧8个乡镇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剖析,试图从品牌打造、模式开发等方面对南涧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设想。结果发现,南涧拥有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多数前往南涧参与体育旅游的外地游客是为了感受民俗节庆中的“跳菜”,游客所喜欢的旅游产品类型首先是参与型体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定义、数量、分布和种类;从加强旅游资源的建设管理、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开展黄金周假日旅游,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并对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持续发展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认为应统一认识,树立大旅游观念,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制定、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旅游资源法规制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在大围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思路。并对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定义、数量、分布和种类;从加强旅游资源的建设管理、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开展黄金周假日旅游,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并对国家等级旅游区(点)的持续发展提出若干有益的建议,认为应统一认识,树立大旅游观念,加强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制定、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旅游资源法规制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成都高校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昂谱(RMP)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成都高校旅游产品开发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R性分析中,对成都市高校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资源——产品转化分析;在M性分析中,在市场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在P性分析中,在分析产品开发的外部创新环境的同时,以"四有"开发模式为指导对成都高校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使用优越度指数、最近邻指数、交通连接度相关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在主城区分布较密,且资源等级较高;2)旅游资源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交通回路性较差,通达度不高,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和"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南京市旅游资源可以从优化交通连接网络,确定旅游核心,明朗景区层级,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发展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集聚分区等方面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
贾晶  李霞 《河南科学》2010,28(12):1616-1619
在对鲁山县温泉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县域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围绕打造中国知名的山地温泉旅游地,发展温泉洗浴、SPA、保健按摩、水疗汤治、康复疗养、休闲健身、会议商务等系列化温泉旅游产品,提出未来温泉旅游开发重点,并对温泉资源保护、提升文化内涵、发展多元化温泉旅游产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城市引力模型从实际数据角度分析了决定天津蓟县游客数量及来源比例的主要条件是城市人口总数、国民收入水平(人均GDP)、空间距离等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游客的消费水平,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对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路线以及交通工具选择上的差异.同时还介绍了天津蓟县的整体概况、旅游业目前发展的状态以及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在分析模型数据和蓟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津蓟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根据不同游客的旅游偏好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游客消费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据客源地和游客的消费水平进行交通路线的建设和维护,根据游客来源的比例进行不同力度的旅游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