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鄂渝黔边区为土家族集居地区,民歌艺术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开发与利用,已使土家族民歌艺术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专业音乐教育中进行土家族民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本土民歌知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白族民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作为白族民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以深蕴的方式体现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人品评不尽的韵味。本文拟对白族民歌中的含蓄手法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民族风格旋律的探究,发现其规律及其发展轨迹,探讨出它的继承与创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现代音乐如何继承民族风格旋律,叉如何进行民族风格旋律的创新,是音乐实践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艺术的创新并不要求取缔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最优秀的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所以要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希望在与民歌的共存环境中,能获得某种情感交流,受到民歌本身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菏包是民间刺绣工艺品,它是实用的艺术,也是爱情的信物。荷包工艺的题材内容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它的抒情手法是以图象为媒体,但又和古代民歌中的比兴寓意修辞方法一脉相承。它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孪生姊妹,民间荷包工艺集中体现着民间美术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6.
巴蜀民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众多的生活内涵、情感内涵、语言内涵、历史内涵以及审美内涵等深层文化、历史信息。解读这些民歌中的历史遗存有助于提高对巴蜀民歌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深化民歌的艺术审美、认识其实用性功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发展与完善巴蜀民歌传统和精髓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赣南革命历史民歌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民歌是江西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异卉.而赣南革命历史民歌又是这束花中最为艳丽的花朵,本文从赣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赣南革命历史歌曲的成因,阐述赣南革命历史民歌的社会影响和它的传统精神.以及它以客家方言为母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要在产业化视阈下进行民歌精品化创作,除了要思想认识到位、进行机制创新,还要做到形式创新。也就是要充分发掘、利用广西丰厚独特的民歌文化资源,进行形似型创作、神似型创作和对应型创作,创造出富有艺术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歌曲作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历来《风》、《骚》并称,这不仅指它们的文学地位,尤其是指艺术特色上的一脉相传。本文用对比手法阐述分析《楚辞》对比兴的发展,不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比兴的艺术特点,而且有利于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并能领略以后文学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于认识我们中国诗歌的艺术发展与民歌的相辅相成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民歌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歌强烈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民歌、说唱、歌舞、器乐等多种音乐成分,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区别于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皖西民歌在艺术形式、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其内在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皖西民歌地域特质、社会功能和发展手法上的剖析,探析出它蕴含于内的文化品格和本质精髓。此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独具韵律的皖西民歌文化属性有所裨益,还将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性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民歌中独具魅力的衬词、衬腔是形成我国民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歌创作中合理运用衬词衬腔,可以突出民族特色,增强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的布依族民歌中,山歌《好花红》是广泛流行、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的民歌,被誉为布依族民歌艺术的经典,是贵州中部地区羽调式山歌的重要代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乃至更多民歌的产生都有与之特定的生成环境,从《好花红》民歌的艺术内涵上看,都已深深融入了环境特征,有其生态根源。  相似文献   

15.
俗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它独有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但历年来对这些形象的分析与评论都比较单薄。本文着重阐述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健康活泼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注重从女性角度欣赏这些女性形象独有的风情。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艺术类课程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民歌鉴赏与审美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民歌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审美的教育。本文就民歌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民歌教学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两个方面,对民歌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南朝民歌缘情绮靡,它在内容题材上以描写女性爱情为主,艺术手法精致,风格清丽活泼,形式上以五、七言四句为主等特点无不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文人诗作,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文人拟作、宫体诗和随后的隋唐文人诗作。南朝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绝句和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民歌是融含在生活中的艺术,歌唱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凡是有生活经验的,只要找到与民歌交谈的切入点,都会被其真善美所感动,包括幼儿.另一方面,民歌又是有声人类史的一部分,涵蓄量丰厚,没有一定阅历,不用心体悟,则无法触到民歌文化底层和把握民歌整体.再从技艺角度看,民歌在文学、音乐上都累积了丰富的表达情感的手法,令专业工作者望尘莫及.因此民歌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也能吸引各层次人.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发现材懂得材.谦虚方可学习前人、同行、学生,荟萃集体才智,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9.
对民族风格旋律的探究,发现其规律及其发展轨迹,探讨出它的继承与创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现代音乐如何继承民族风格旋律,又如何进行民族风格旋律的创新,是音乐实践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艺术的创新并不要求取缔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最优秀的方面加以发扬光大,所以要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希望在与民歌的共存环境中,能获得某种情感交流,受到民歌本身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趣”是中国诗学中一个范畴性的概念。民歌作为诗歌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与“趣”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其“趣”之侧重点也与文人诗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发生:本真生趣的自然迸发;(2)内容:活泼意趣的素朴传达;(3)技巧:奇趣、机趣、天趣的交相辉映。“趣”是对民歌的诗性审美特质的概括,它不仅是俗世百姓的轻松逗趣、自得其乐,更是超越主流社会行为规范之自由精神的张扬,甚至还代表民歌所昭示的打破森严艺术规范、回归自然的一种永恒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