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靖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靖西壮语的单字调进行实验语音分析,提出靖西壮语的第3声调值应为44;第4声和第6声可能趋于合并;第5声是一个两折调,前段略凹后段为凸起的拱弧。进一步的辨认实验证明靖西壮语的第4声和第6声已经合并。另外还考察了时长、音高等对靖西壮语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靖西壮语中不具有处所意义的普通名词和人称代词都具有了处所意义,都能充当"趋向动词、源点介词、静态处义介词"的论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民族对空间认知的概念化程度不同。空间的概念化手段使得靖西壮语特殊的方位意义整合形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靖西壮语中的复合式合成词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内部分类。对部分复合词的来历及演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话的学习中,由于学习动机、环境、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大多时候是处在中介语阶段。作为中间状态的中介语对普通话的习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壮语地名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语地名是壮族地区人民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壮语地名的溯源及形成特点,从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等不同角度论述壮语地名成因,并从文化内涵上剖析壮语地名的多样性,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壮语地名的特点及形成规律,对研究壮族地区民俗、地理、生产、生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现代平话和壮语中的语词进行比较,可看出二者之间极深的渊源关系。从田阳蔗园话中的动词与靖西壮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意义相同、相近、相通、相关的语词之间的比较,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山壮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的分析,明确了正音才是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症”和“本”。并就壮语和文山本地汉语方言对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双重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把壮语构词法和壮语构形法区别开来,并介绍壮语中常见的构形法。  相似文献   

10.
桂西南粤语和壮语长期接触,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产生了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对化的方法和起伏度的计算公式,对广州话陈述句的音高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广州话陈述句整个语句的音高是总体下倾的,但是位于语句中间位置的调群和位于调群中间位置的音节,出现了音高浮动的现象。陈述句音高的总体下倾和局部浮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发音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城话与普通话相比,差别较大,本文试图从通城话的韵母入手,找出它与普通话的韵母之间的异同,方便通城人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中的重叠,并结合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叠是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最典型的构词手段,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与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还对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语型“……tha:i53……ta:i33”式和“……tha:i53”……nou33”式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其是重叠象似动因的体现和表达否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揭阳方言是现代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小分支。揭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系统上既有内在的联系,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揭示揭阳方言词汇的特点,而且对进一步了解揭阳方言的面貌。促进揭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壮语里t-(t‘-)>s-的音变现象是存在的,不论是汉语,或者是壮语,它们的内部或两者之间都存在着s-与t-(t‘-)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孝感方言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副词和语气助词.“在“用作语气助词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表示对动作持续状态的肯定语气,它对应于普通话中表示陈述语气的“呢“,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在“.  相似文献   

17.
描述广州话与普通话、香港话间进行中的语词接触,着重探讨其接触机制,试图提供一个进行中的语言接触的经验个案,并建立一个可验证的经验的理论模型,以丰富现行的语词接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凤山怀里壮语的音位系统,进而从声、韵、调三方面与壮语标准音进行比较,突出其不同点。最后对怀里壮语与标准音的相异点作初步的分析,并联系侗台语的某些语音发展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带-k尾的塞声韵在侗台语中有逐渐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