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综述了EXAFS谱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探讨了EXAFS谱研究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及所得的主要信息,并展望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药物开发迫切需要高通量、高精度、无标记且实时检测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成像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方法,在入射光的p和s偏振分量之间分别附加90°和-90°位相差,采集对应的干涉图像,并利用所采集的2帧图像,计算出反映传感面折射率分布的信号。循环采集能够实时获得生物反应进行时...  相似文献   

3.
SPR双分差动干涉成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该文提出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双分差动干涉成像方法和折射率相关因子(refractive index related factor,RIRF)的概念,研制了一种新的分析仪。从传感表面反射的光经过1/2波片、成像透镜和偏振分束镜后分成正交的2束,分别承载同一时刻传感表面的光强互补的2幅干涉图像,投射在2台CCD上,连续同时采集图像并处理后得到反映传感面上折射率变化的RIRF分布图,可解析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特征信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析仪动态范围约为0.015折射率单位(refractive index unit,RIU),灵敏度为57.15RIRF/RIU,检测分辨率约为8.5×10-6RIU,检测通量高于100,测量重复性优于95%。该分析仪的阵列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结果和Biacore仪器的检测结果有平行性。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分子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发展状况,其中,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方法是分子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最后,系统论述了分子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芳香族化合物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子行为、特别是弱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生物炭-苯酚间弱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FT-IR表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生物炭与苯酚分子间不同吸附构型的结合能、约化密度梯度(RDG)和电子密度拓扑关系.结果表明:等温吸附经72 h达平衡,pH显著影响饱和吸附量,pH=6时吸附量最大;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是吸附作用中心,吸附焓(ΔH)始终处于氢键键能范围内;4种吸附构型(A/B/C/D)的弱相互作用均由范德华力和弱氢键共同主导,B构型结合能最低、最稳定,C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强,D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6.
荧光相关光谱(FCS)在生物活细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传统的分子浓度和扩散时间的测量荧光相关光谱(FCS),还可测量分子动力学或化学反应的动力参数.但是由于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FCS在生物活细胞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探讨了FCS在生物活体中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细胞膜、膜表面受体、细胞内结构分析以及胞内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勇  徐成惠  王玲 《科技信息》2009,(20):I0295-I0296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现象的生化检测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先进手段,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其实时检测、无需标记、抗干扰强的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现针对近年SPR技术在药物初筛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早期ADME研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能量学是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换的科学.本文重点介绍动物个体水平上的能量转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量收支方程为:C=G+R+U+F,其中,R=SDA+Rs+Ra;虾蟹类能量收支方程为:C=G+R+U+F+E研究上式各组分与环境因子和内源因子的关系,及各组分间的定量关系是生物能量学的主要内容.本文还介绍了虾蟹类生物能量学研究一些新进展,如各种生态因子对虾蟹类能量收支的影响、SDA与营养因子关系的研究和虾蟹类响应环境突变的能量学机制的研究等.最后.对生物能量学在种群营养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种群水平的生物能量学研究和生物能量学在水产养殖以及在育种方面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珠阵列芯片传感单元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运用羰基二咪唑(CDI)法进行羧基微珠表面化学活化研究及表征.结果表明微珠表面咪唑基团的有效活化率为30.1%.活化微珠表面固定化抗体后,采用荧光显微成像分析,CDI法活化的微珠比未活化的微珠荧光强度提高60倍,活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及主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应用的主要机理是激光的能量必须转化为其他形式,构成生物组织的分子和原子能够吸收激光的能量,而最终把它转化成其他能量形式.简介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激光生物效应,概述了激光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及其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处理有害的土壤污染。本书是一本与微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相关的专著,强调了微生物在生物处理法中的用途,包括生物除污与植物除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非热电磁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物代谢动态过程中的电磁干扰假说,用量子理论描述了非热电磁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问题。结果表明,随着实验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非热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降低。研究生物系统内部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加以控制,是解决提高实验重复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作为原材料,通过生物碳化(HTC)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低成本、高性能吸附剂用生物炭.该生物炭具有介孔结构,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如—OH,C==O,C—O等,其种类及密度受水热温度的影响.以亚甲基蓝(MB)作为模型吸附剂,进一步研究了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行为,且225 ℃水热条件下得到的生物炭具有最大吸附量(41.37 mg/g)和最高吸附速率.等温吸附平衡数据与Langmuir等温模型吻合较好,表明生物炭对MB的吸附是单层吸附;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与MB分子相互作用有助于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电工理论与生物学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生物电工理论”这一新的学科概念,体现了学科交叉、技术相融、应用相通的特点;对生物电工理论的研究领域作了探讨性的界定,对生物电工理论的内涵、外延以及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从生物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数学建模、计算机仿真、生物电磁场等方面对生物电工理论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物能量学是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换的科学.本文重点介绍动物个体水平上的能量转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量收支方程为:C=G R U F,其中,R=SDA RS RA;虾蟹类能量收支方程为:C=G R U F E.研究上式各组分与环境因子和内源因子的关系,及各组分间的定量关系是生物能量学的主要内容.本文还介绍了虾蟹类生物能量学研究一些新进展,如各种生态因子对虾蟹类能量收支的影响、SDA与营养因子关系的研究和虾蟹类响应环境突变的能量学机制的研究等.最后,对生物能量学在种群营养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种群水平的生物能量学研究和生物能量学在水产养殖以及在育种方面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BIA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IA)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分子问相互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以及在蛋白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配体垂钓,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功能鉴定等.  相似文献   

17.
影响瞬态电磁生物效应实验重复性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瞬态电磁生物效应的特点出发,对影响其实验重复性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量子理论推出了随着实验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瞬态电磁脉冲所产生的非热生物效应实验的重复性降低,从而得出提高实验重复性的3个方向,对研究生物系统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加以控制,又是其中更为重要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类讨论和分析,认为激光与生物的相互作用效应与激光的参数、生物组织特性、机体状态以及激光照射时间等密切相关,且其相互作用机理的变化多种多样,要利用激光治疗和诊断疾病,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并理解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定义、学科发展的历史、生物海洋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内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海洋学的未来重大进展将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生态学、生物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以及人类影响和生境关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科院力学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靳刚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制出“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及其实用化样机,并于7月5日通过成果鉴定。该研究将多种蛋白质活性微列阵、生物分子特异结合性,与高分辨率椭偏光学成像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新型无标记蛋白质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的特点在于,它使用单一非标记试剂检测靶分子,能够更好地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减少非特异信号的影响,提高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的灵敏度,实时、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并具有鉴别伪信号的功能。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