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蒹葭 《少儿科技》2009,(10):11-12
别以为只有你们人类才有七情六欲,我们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有喜、怒、哀、乐,也会“思考”,甚至还会“察言观色”呢。这可不是我们自己在吹牛,而是你们人类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哦。  相似文献   

3.
史载陶渊明“性不解音”,其实陶渊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是不拘泥于具体的曲调、音符,而只寻音乐的真谛的。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抚素琴,独与宇宙精神相往来,追求的正是“乐之至”的“无乐之乐”。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在强调“言志”说的同时,也开始涉及到性情的问题,如庄子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马蹄》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在荀子看来,性情是一种自然本能,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他还多次论述到,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性情的一种本能欲望:“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  相似文献   

5.
副词“就”的三种句式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范围、程度、逻辑、语气等的主观态度。(X1)+就+X2+(了2)的句式:副词“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在表示数量、年龄、范围、程度等时,有关词语位于x1位置有“趋小”的倾向,处于)(2位置有“趋大”的倾向;“(X1)+就+X2”的句式:副词“就”一般是“限制”义,重读,或和其所“限制”的X2一起重读;“X+就+X”的句式:副词“就”义有双重性—“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X+就+X”是一个紧缩式复句,前X相当于一个条件小句,副词“就”“衔接”并“强调”后X的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6.
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讨论现代汉语表示转折的语气副词“偏”、“偏偏”、“却”用法的不同。重点考察它们之间能不能换用的语义基础和具体条件,以及它们之间连用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千辛万苦,然而,“转差”工作更是苦中之苦。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苦中有乐,否则便是事倍功半,前功尽弃,甚至手忙脚乱,使班级工作陷于“山重水复”的困境。因此班主任应该从“五心”做起:  相似文献   

8.
“郎火”、“提陀”是古文献中两个引人注目的音译名称,分别表示“头人”和“百姓”的意思。据史载,这两个音译名称均属岭南僚人称谓,而岭南僚人包括今壮侗语民族,因此,它们当译自壮侗语。但是,壮侗语有10多种语言,它们究竞源自其中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具体的词,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经过反复、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出自仫佬语的lak^8kYo^3和ti^6to^2两个词。  相似文献   

9.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汉君 《天津科技》2009,36(6):96-98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用与合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的使用原则是:“定的状地得后补,不确定看前后文”通过分析三者的作用,加以区分说明。  相似文献   

11.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束际成,金荣昌郭象字子玄,是两晋元康永嘉年间最著名的玄学家之一。《庄子注》是他的代表作。在《庄子注》的序中,他对《庄子》之旨作了概括:“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这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  相似文献   

13.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4.
陕西方言中表示“好”义的三个词:“嫽”“蒇”“完也”,在地域使用范围上略有不同,但是却共同体现了陕西人特有的直率豪爽的性格和崇古尚文、知足常乐的文化心理。由此可以看出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体现出关中人直率豪爽的性格和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陈白沙的“自然之乐”深受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的影响,它们都立足于社会人伦关系之中,并包含了与自然为一体的思想,体现了儒家乐文化形而上的心灵境界学说的本质特征。同时,陈白沙的“自然之乐”也深受道家乐文化“天乐”的影响,包含了“物我两忘、死生齐一”的思想。陈白沙的“自然之乐”是儒、道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其“主静”的修养方法对人们的心灵境界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文 《奇闻怪事》2009,(2):116-116
“白骨精”、“北夫荒”、“蛋白质”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达背景下,利用缩略法创造的新词。从词语修辞的角度来看,起初的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表示特定意义的引号就逐渐失去了标志功能,它们的意义就会逐渐固化为一个新的义项。这在词汇学上称为“词义异变”。当然,这些流行新语也需要语言的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构建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点是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在教育过程中,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应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渗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政治课教学充满希望.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丽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纳西人喜文嗜乐的风俗,将纳西古乐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使之成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从纳西大研古乐会文化均商业发展现象看,要减少演出场次,深入民间挖掘、整理、抢救更多的宝贵曲日及后备成员。守住纳西古乐的独特性,并通过交流和传播不断地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滥觞于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之作。其时 ,说话艺人和市井文人多受“谋生所迫”与“牟利之役”之役 ,因此 ,其创作原动力并非“发愤著书”之内驱 ,而是为物所使的外役力。话本小说作者受功利所制 ,不求留芳千古 ,却要受益一时 ,不得不抱定急功近利的行世观。作为话本小说创作两个前提的外役力和行世观 ,它们于提高小说社会地位、繁荣小说创作和保持小说的“市民文化”性质十分有益 ,但也并发了“媚俗”之症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有四种用法,即“自发”、“可能”、“被动”和“尊敬”。表面上看它们的意思,所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从日语形式的文化背景,从语言心理和语言机能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中有相通之处,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日本这一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