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壮族传统婚姻道德是在婚恋中坚持恋爱浪漫自由和遵守社会规范的统一。但在现代进程中,壮族婚姻缔结的道德作用和地位日趋式微,财礼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这一定程度地导致婚姻缔结方式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民俗事象之所以能传承下来,依赖于它们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广西右江流域壮族传统寿庆习俗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凝聚功能、喜庆功能等,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右江流域壮族的诞生仪礼主要包括求子仪礼、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佑子仪礼等四个阶段,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至今一直为当地壮民所崇尚,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死轮回观、子嗣繁衍观以及伦理道德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右江流域壮族婚礼特征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相对稳定而完整的仪式,并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异。审视这一习俗不难发现,其中主要蕴含有趋吉观念、生育观念、道德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凤凰村的婚姻从1918年葛学溥的论述到1995年笔者的实地调查,在七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发生了很重要的变迁。婚姻中的某些习俗虽还保持,但其变异性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婚姻具有社会意义的原因以及未来农村婚姻的形式。婚姻的性质和功能、农村社会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等原因是造成农村婚姻具有社会意义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当今社会的农村婚姻形式会逐渐发生变化,未来的农村婚姻将变成“联偶婚”形式。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卷入了全球整体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生活、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审视中国人婚姻的变化,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探究婚姻变化的原因,这是当前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给壮族舞狮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使其慢慢失去应有的光辉和生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壮族舞狮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壮族舞狮的良性发展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在上海兴起的集团结婚是传统婚礼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变式,与此前的传统结婚以及文明结婚相比较,集团结婚更体现了一种"简单、经济、庄严"的原则。集团结婚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以及受到民众的欢迎,与当时社会思潮、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有直接联系。同时,集团结婚因为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显示了其无尽的潜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后,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号召妇女挣脱“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制定法令,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倡导婚事新办,帮助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使根据地的嫁娶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着少数民族聚居的右江地区婚姻制度大革命的开端,对以后的嫁娶习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招赘、入赘的动机和为何能够长期延续的角度分析入赘婚流行的原因是有价值的,可是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形成入赘婚俗的真正原因。其实桂西壮族流行入赘婚俗的主要原因有四:地旷人稀、人口密度小,血缘组织不严密,女多男少的性别比,男女关系的平等无嫌。其中的人口密度和血缘组织关系两个原因是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流行的最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壮剧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仅对云南壮剧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一粗略的概览。  相似文献   

15.
富宁土戏〔哎的呶〕腔调和〔哎依呀〕腔调都是在本地壮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本土型腔调,这两个本土型腔调的结构形态、音乐形态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戏曲特征,是个性突出的、色彩鲜明的。  相似文献   

16.
秀塘壮族民居既有一般壮族民居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当地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带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它融入了强烈的"天人合一"色彩,还给子嗣留下了永继发展的可能,在生态人类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8.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从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进行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当今人类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西南边疆壮族固有的传统规范和民间习俗对维护该地区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承、借鉴其精髓对于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对于我们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壮族的青蛙图腾中有着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固然不错,但一概而论,却未免以偏概全。其实,图腾作为一个历史、动态的人类学事实,其中的性别意识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从母系向父系的发展,青蛙图腾亦由女性神格向男性神格变化,并最终完全去神话化。就与壮族青蛙图腾有关的蛙婆节和人们对青蛙的称呼而言,反映的就是一个男性逐步取代女性而女性由神化逐步去神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