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在实验动物中 ,有些微生物 ,如病毒、支原体、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是啮齿类和家兔的常见传染病的病原 ,而且多呈隐性感染 ,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动物的传染病 ,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 ,均可增大生物的变异性 ,用这些动物做实验后 ,会进一步增大这种变异性 ,或者导致生物材料的污染 ,如移植肿瘤或其他组织、细胞株及血清时 ,使其他动物也发生感染 ,甚至传染给人 ,发生人畜共患病。因此对实验动物建立一个卫生监测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卫生监测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他不仅是一个实验报告 ,而且也是实验动物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兽医…  相似文献   

2.
根据蓝舌病毒(BTV)L2,L3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BTV群,型特异性RT-PCR鉴定方法,对我国地方毒株进行群,型鉴定,结果表明;群特异RT-PCR方法能覆盖目前我国已知或可能存在的BTV血清型,与相关病毒无交叉反应,BTV-1、BTV-16型型特异RT-PCR方法对本型有专一性,用于检测临诊血样和组织样中BTV的感染,结果证实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可作为临诊和进出口动物检疫中蓝舌  相似文献   

3.
<正> 小鼠细小病毒(MVM)普遍存在于开放饲养的实验小鼠群中,呈隐性感染状态,在某些条件下,可诱发此病,以致影响实验结果。由于小鼠呈隐性感染时,无临床症状,也无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很难分离到病毒,所以血清抗体的检测在诊断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AI)、免疫荧光(IFA)和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来检测开放鼠群中的MVM抗体。材料和方法一、MVM标准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二、MVM抗原的制备: 1.用于HAI抗原:MVM感染二代小  相似文献   

4.
鼠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并鉴定了一株鼠棒状杆菌,为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等方法,对长期毒性试验中发病大鼠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血清凝集试验、动物试验等技术对分离菌株作进一步鉴定。结果从发病大鼠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动物试验,确证该大鼠分离菌株为鼠棒状杆菌。结论因长期毒性试验的应激致使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可使隐性感染的鼠棒状杆菌引发疾病,导致大鼠死亡,严重影响科研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鼠细小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存在多种血清型,分为不同毒株。该病毒可自然感染实验大鼠和野鼠,不同毒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一。该病毒可对大鼠的组织或器官造成影响,导致大鼠生理生化参数改变,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对感染大鼠的筛选鉴定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大鼠细小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对比不同的方法,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为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获得禽流感病毒型及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型及亚型特异性免疫酶染色技术,用于检测或鉴定禽流感病毒.优化反应条件,确定单克隆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并与病毒分离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临床组织样品、鸡胚及细胞培养物中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苹果受潜隐性病毒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针对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387份苹果叶片样本,利用RT-PCR及多重RT-PCR技术,分析鉴定了三种苹果潜隐性病毒——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在苹果上的发生现状.结果显示,苹果样本中ASPV阳性率为89.4%,ASGV阳性率为100%,ACLSV阳性率为81.6%,且它们多为混合感染,共计304份样本同时感染了三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8.5%.与云南、贵州相比,采自四川的苹果样本受潜隐性病毒感染最为严重.本研究报道了我国西南苹果主产区潜隐性病毒感染现状,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苹果潜隐性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碱性蛋白胨水 (APW)的增菌效果与气单胞菌培养基 (RYAN)的选择性效果试验 ,建立了运动性气单胞菌细菌学分离和鉴定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应用该程序对 8个模拟阳性样品和 71个动物产品、养殖水样及动物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模拟感染菌全部被分离到 ,从 71个检测样品中分离到 2 0株运动性气单胞菌。实验表明 ,所建立的分离和鉴定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此外本文对用生化特性判定细菌致病力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呼肠孤三型病毒是人畜共患的病毒,可隐性感染动物并在体内产生抗体,给血液制品、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等外来致病因子的检定及动物试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实验结果表明SCID,裸鼠和NIH三种小鼠对呼肠孤3型病毒的敏感性有着明显不同。SCID小鼠由于先天的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双缺陷,对呼肠孤3型病毒的感染尤为敏感,小鼠口服接种,导致心力衰竭,很快死亡,其病变程度明显重于裸鼠和NIH小鼠。裸鼠具有体液免疫功能,对呼肠孤3型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其肝脏的坏死为弥漫性局灶坏死。但腹腔注射要重于口服接种。NIH小鼠免疫功能正常,故对呼肠孤3型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变明显轻于SCID和裸鼠。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分析,三种小鼠免疫功能不同,而呈现出动物体内抗原的强弱程度有很大差别。SCID小鼠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裸鼠,和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多瘤病毒     
<正> 1、引言多瘤病毒是已知最小的致癌病毒之一,是一种高度稳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它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于某些实验小鼠群和都市及乡村的一些野鼠之中。将携带病毒小鼠的器官或多瘤病毒诱发的肿瘤的多瘤病毒浸出液加到敏感细胞培养物上,在37℃条件下培养可明显地增加病毒的数量。若用这些组织培养上清液接种新生小鼠则可使被接种的小鼠发生多种组织学上不同的肿  相似文献   

11.
经细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一起由念珠状链球杆菌和鼠痘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的实验小鼠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痘苗病毒与鼠痘病毒抗原相关。以它作为疫苗免疫小鼠是预防和控制鼠痘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有实验证明注射此种疫苗的远交系小鼠能获得数月之久的保护期,然而在接种鼠群中却可以发生鼠痘病毒的隐性感染,使免疫鼠群带毒。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提出以此种疫苗免疫不同的纯系小鼠的免疫效果问题。本文报道的是以广泛使用的痘苗病毒IHD—T系或Lister,Wyeth系为疫苗,接种BALB/cByJ系小鼠来研究它们在纯系小鼠中的免疫效果。 BALB/cByJ小鼠对鼠痘病毒易感,且感染死亡率高。挑选这一系的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3.
<正> Ⅰ、引言脑心肌炎病毒(EMC)分布广泛,已从多种哺乳类、鸟类、昆虫并从患脑炎和脑膜炎的病人体内分离到该病毒。已知EMC病毒能够引起非人灵长类及某些被捕获的野生动物的自然感染和致死性疾病。尚未在实验小鼠中发现由该病毒所致的自发疾病和潜伏性感染,然而,实验按种小鼠时,EMC病毒对小鼠有高度感染力。 EMC病毒不会对实验小鼠构成有威胁的严重疾病。但是,实验动物专业工作者应当知道EMC病毒的历史并认识到它可能引  相似文献   

14.
猴副流感病毒SV5(simian virus 5)在病原学分类上属于副流感病毒5型,它在猴群中常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由于该病毒会对猴源细胞生产的生物制品造成污染,在实验动物和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中须对该病毒进行监测。本文就猴副流感病毒SV5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性,遗传复制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疑似细菌感染鸽的病原菌,以病死鸽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血清型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分离的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H-1,是短杆状、中等大小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且其形态特征和生化鉴定特性与大肠杆菌相符;经16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菌株QH-1为大肠杆菌;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H-1为O26血清型分离株;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H-1能引起鸽和小白鼠感染发病,且试验鸽发生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症状;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QH-1携带irp2,FyuA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QH-1对头孢曲松敏感;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耐药。疑似细菌感染的鸽病例为大肠杆菌的感染,可以选择头孢曲松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应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动物实验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实验动物设施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对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控制成为一项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感染动物房的建设尚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医学研究,诸如对爱滋病、麻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及某些病毒、细菌的研究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往  相似文献   

17.
经工程菌表达与纯化,得到了纯度95%以上的TMV-CP-F重组蛋白,配合提取的TMV天然病毒颗粒作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4株能分泌特异针对TMV外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14株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型,抗体轻链均为κ型.经ProteinA一步法亲和层析纯化所得抗体经鉴定相对分子质量在149.36~157.23 ku之间,抗体纯度在80%以上.经间接ELISA测定,14株抗体均与TMV-CP重组蛋白和TMV病毒有良好特异性反应.所制备的抗TMV抗体的特异性高,可用于与其相关的免疫检测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TaqMan建立小鼠腺病毒(MAdV)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调查长爪沙鼠和小鼠等实验动物中MAdV感染情况。方法从NCBI下载小鼠腺病毒(MAdV-A和MAdV-3)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后选择保守性较好的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筛选最佳引物对和探针,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长爪沙鼠和野鼠的共41份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经特异性和灵敏度鉴定,在设计的3对引物探针中确定一对最佳引物探针MAD-3,可区分小鼠腺病毒与猴腺病毒、禽腺病毒和树鼩腺病毒等24种病原,MAdV质粒DNA最低检测限为4.5 copies/reaction;MAdV纯病毒液和病毒/组织模拟样本的最低检测限均为440 copies/reaction。结论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和稳定,可用于大鼠、小鼠、长爪沙鼠等实验动物及鼠源性生物制品MAd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1
正日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构建人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释放因子(LITAF)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技术方法并检测其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水平。方法:设计LITAF基因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LITAF基因片段,应用EcoRI、BamHI酶切LV8载体,通过连接酶将LITAF基因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LV8载体上,应用酶切及测序方法鉴定LITAF-LV8重组质粒。将其包装慢病毒后感染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验证后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RT-PCR和Western-blot鉴定感染后HepG2中LITAF的表达。结果:LITAF基因在慢病毒感染的HepG2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过表达LITAF的HepG2细胞株,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