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校化学系杨智蕴副教授和刘群等人在《植物学报》1988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黄花蒿花序精油化学成分初步分析》。论文作者首先将采集于长春地区的新鲜黄花蒿花序进行水蒸馏,接收采用二次冷凝系统。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得率约0.7%,d_2~230.8796,n_0~(20)1.4728,[a]~—2.95,酸值1.41。酯值17.84。然后对其精油成分进行了 G C/M S/D S 分析和主要的层析分离、鉴定。实验表明:蒿酮、1,8一桉叶油索、B—丁香烯等为主要成分,这对黄花蒿花序精油在香料工业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蒿精油和野艾蒿精油;按照9种体积比将甲酸乙酯分别与以上两种精油混配,测定其对玉米象成虫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处理温度为25℃,熏蒸时间为36 h条件下,野艾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4.42 μL/L和50.63 μL/L,前者熏蒸活性明显高于后者;而甲酸乙酯与黄花蒿精油混配的熏蒸效果却优于野艾蒿精油,在体积比为1∶18时,产生了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立鼎  顾静文 《江西科学》1996,14(4):234-238
应用GC/MS/DS鉴定了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41个化合物,分别占两种精油总量的95.73%和98.01%,它们的主要成分为左旋樟脑,梓脑,1,8-桉叶油素,β-蒎烯、蒿酮,丁香烯、β-月桂烯和长叶烯等。这两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别。经轻工部香料工业研究所评定,为清凉带苦的药草香味、香气强烈,可用于调香。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多年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油醚回流提取黄花蒿中青蒿素,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武陵山多年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结果表明:武陵山多年生黄花蒿中青蒿素质量分数为0.70%~0.80%,多年生黄花蒿有望成为黄花蒿良种选育的候选亲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浸泡预处理提取伊朗蒿精油的最佳条件及精油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浸泡预处理,并试用不同的条件对精油进行提取,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来检测精油对于毕赤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浸泡预处理提取伊朗蒿精油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15;浸泡预处理24h后回流5h,得到的精油量为12.0ml/kg.结论:伊朗蒿精油对于毕赤酵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新品种"桂蒿1号"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为其区域布局和生产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文利用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对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9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该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在不同地域有很好的适应性,各地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小,且不同年份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也较小,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只有0.643 1%。因此,黄花蒿"桂蒿1号"新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其各性状均有较好的适宜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和产量均达到任务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花蒿耗水及生长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蒿可作为干旱地区收复弃耕地的先锋植物。通过小区试验,对黄花蒿耗水规律、生长过程和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可分为发芽、展叶、分枝、现蕾、开花、结实6个阶段,其中分枝期长,相应的耗水强度最大;黄花蒿株高和侧枝生长对土壤水分状况敏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其主茎和侧枝较长,覆盖度大,具有一定抗风沙能力。该研究对干旱区生态建设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母液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常用中药之一。除具抗疟作用外,民间还用作驱避剂。关于青蒿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为综合利用云南植物药厂生产青蒿素后的母液,进行了此项研究。药厂用四川酉阳产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用溶剂汽油提取分离青蒿素后,残留大量母液。将母液进行水汽带馏,分得精油。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精油约合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15种主要成分,占精油含量的76.34%,其中含樟脑(36.91%)。龙脑(6.99%)、桉树脑(4.53%),γ-毕澄茄烯(6.2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和土著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种间竞争的影响,以喀斯特石灰土为培养基质,在单一种植、分隔种植和混合种植3种不同竞争强度的种植模式下,对紫茎泽兰和黄花蒿进行接种和不接种AMF处理,比较二者的生长及磷营养状况,分析接种AMF对紫茎泽兰和黄花蒿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相比,接种AMF提高了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茎泽兰、黄花蒿的生物量及磷吸收量;与单一种植相比,随竞争强度增加,紫茎泽兰对菌根依赖性降低,黄花蒿对菌根依赖性则呈现增加趋势,紫茎泽兰生物量及磷吸收量随植物间竞争增强呈现降低的趋势。对种间相对竞争能力和竞争比率的分析可以发现,接种AMF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紫茎泽兰的竞争力,提高了黄花蒿的竞争力,对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维护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黄花蒿ATP合成酶的基因完整序列并对该蛋白特性进行相应分析.以Accession number KJ434435.1为探针,对黄花蒿的EST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同源较高的序列,用相关生物软件DNAMAN、MEGA进行拼接组装,并对获得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获得黄花蒿ATP合成酶基因拼接群1963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1479bp),编码492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含15个α螺旋,23个β折叠及27个无规则卷曲.黄花蒿ATP合成酶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2830.4,分子式为C_(2342)H_(3778)N_(636)O_(721)S_(14),理论等电点为5.18,该蛋白的GRAVY值为-0.048,具有亲水性的水溶性蛋白.该蛋白质序列有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er)9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Thr)6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Tyr)4个.通过分析获得黄花蒿ATP合成酶完整的c DNA序列,该氨基酸序列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现象、非分泌型蛋白,为黄花蒿ATP合成酶实验室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燃烧管试验是注空气评价过程中的重要试验,其目的是研究注空气过程中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在Calgary大学长1 m、渗透率为1.457 μm2的填砂管中,对鄯善轻质油藏原油进行注空气燃烧管试验.分析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燃料、产出气的组成、产出油和水的量以及注空气温度前沿推进速度.对脱气油注氮气,驱油效率可达到64%,在此基础上注空气,驱油效率可再提高23%,同时燃烧消耗10%的原油,但注空气时不能持续燃烧,进行二次点火后才可完成试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1990~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国际原油价格、探明储量、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5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油价格与原油产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得出原油产量是原油价格的格兰杰原因,但原油价格并非原油产量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在试飞中出现的滑油压差异常故障,通过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滑油检查结果,对比该型发动机在外场试飞中出现的滑油压差异常故障,找到了造成发动机滑油压差异常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飞附回油系统的回油能力弱,当发动机在高工作状态下时,飞附回油泵不能将飞附机匣中的滑油及时抽回滑油箱,会造成滑油压差下降,甚至低于下限值;滑油压差低会造成发动机内部组件的机械磨损加剧,导致滑油中金属屑增多,回油阻力增大,同时影响调压活门的调压能力,最终导致发动机在非高状态下出现滑油压差下降和摆动超限故障。结合试飞实际提出了故障解决方案,在执行故障解决措施后,试飞验证该发动机再未出现过类似滑油压差异常故障,验证了故障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CZF-A型乳化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CZF-A型柴油乳化剂,按最佳乳化工艺条件配制的乳化油,在不同型号机器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台架试验平均节油率为17.73%,行车试验节油率为18.09%~22.58%,减烟率为51.62%,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茶油遗传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茶油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受试茶油雌、雄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 mL/kgBW,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受试茶油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驱动汽油机润滑油评定技术的提高,依据国际上的先进评定技术标准,建立了一套等效于美国TC-W3汽油机油评定技术与装备.经过全程序评定,针对3种机型(15HP、40HP和70HP)清净性分别进行标准参比油和试样油100h试验、润滑性试验和100h早燃倾向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参比油的清净性优点得分和润滑性扭矩降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未出现大早燃.建立的评定技术与装备,已成功用于国内TC-W3级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润滑油的评定.评定装备运行稳定、试验手段科学、数据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区分性。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室内CO_2溶解性测试实验、黏度测试实验、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实验,并结合致密油CO_2驱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与扩散性能和注CO_2后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CO_2在水和油中的传质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大呈线性增加。在油水两相共存情况下,CO_2的有效传质扩散系数降低96%。注CO_2后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性明显增强。随着CO_2注入体积分数增加,原油密度降低,泡点压力增大,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上升,重质组分沉淀量也随之增加。同一体积分数下,随着CO_2注入压力升高,原油黏度降低、密度降低、重质组分沉淀量增加。实验结果可以为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今流行的几种液压缸试验台的设计方案,指出了传统液压缸试验台所存在能耗较大、温度控制精度不高的缺陷,由此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并带有新颖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液压缸试验台的设计方案.经过实验检测,该方案既能起到高效节能效果,又能够控制试验所要求油液温度的精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东海西湖凹陷地质结构复杂,尤其是流体性质更为复杂,十余口试油井资料表明:有纯油、纯气、凝析气、高挥发性油、油水两相、气水两相等.文中对DST测试解释、Slug测试解释理论方面作了透彻的研究,制作了一套适合东海复杂地质结构和复杂油气流的DST现代试井解释软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DV3T流变仪通过控制剪切速率和小振幅振荡剪切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剪切历史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的表观黏度不仅受降温方式的影响,还与测量过程中选取的剪切速率有关;即使原油降温过程中所经受的剪切速率很小,其恒温静止达到平衡时的储能模量与静态降温的原油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这种差距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降温过程中剪切时间越长,原油的表观黏度越大;但恒温静止阶段的最终胶凝结构却越弱;此外原油在降温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使其流变性恶化的最差高速剪切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