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宁夏全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布设121个土壤剖面,采集测定0~120 cm土层样品,研究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20 cm剖面上, w(SOC)均值为5.49×10-3,变异系数达90.71%.林地w(SOC)均值为1.59×10-2,是耕地的2.81倍,草地的3.22倍,荒草地的4.79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在0~30、 30~80、 80~120cm土层和0~120 cm剖面中均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荒草地,差异显著.林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耕地SOC与全氮、全磷、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草地SOC与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荒草地SOC与全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w(SOC)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宁夏SOC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宁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w(SOC)差异显著,且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全磷对其影响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氯仿熏蒸法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和容重(BD),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表层土壤MBC、MBN、MBP分别在84.14~512.78、4.29~41.83、3.40~12.39 mg/kg之间,微生物商(MBC/SOC)在2.84%~7.83%之间;土壤呼吸量(SR)在55.43~140.37 mL/kg之间;MBC与SOC和SR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MBC不仅是SOC变化的敏感指标,并可用于指示土壤微生物活性;农地转变为人工林地和草地后会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碳密度,表层土壤增幅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中易变组分的影响,选取湖泊围垦后形成的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和农田)作为试验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包括:冷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W)、热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HW)和盐溶液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aCl2)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cDOC,HWcDOC,CWcDOC,CaCl2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除香樟林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DOC,CW大小在0~10 cm和≥10~25 cm两个土层均表现为农田>毛竹林>水杉林,cDOC,HWcDOC,CaCl2在毛竹林土壤中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cDOC,HWcDOC,CaCl2都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以及土壤pH呈显著的相关性。而水杉林土壤的cDOC,HWcDOC,CaCl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湖泊围垦后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伴随着不同的管理措施,导致了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性质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积累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退耕荒草地、农田玉米地)不同土层深度的碳氮含量变化,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退耕年限、坡度、坡向等相近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GIS空间模拟和遥感等多种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机制.结果显示:TOC,AOC,NOC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土壤有机碳的极值区和区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三者的空间变化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剖面0~100 cm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TOC,AOC,NOC的质量分数和分布差异性大.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后,剖面上TOC,AOC,NOC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耕作使TOC,NOC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但由于多次的灌溉淋溶,导致AOC的质量分数降低;而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土壤有机碳的流失.  相似文献   

6.
浙江乌岩岭7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及碳氮比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的总碳(TC)密度、有机碳(SOC)密度及土壤碳氮比(C/N)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用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该区7种林分土壤TC与SOC含量,核算相应的土壤碳密度及C/N,并分析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与部分土壤理化参数的关系。【结果】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林分0~40 cm土层SOC密度为84.53~183.26 t/hm2,平均值为118.06 t/hm2,以杉木林最高。除杉木林0~10 cm土层C/N高于25外,其余土层及其他林分土壤C/N为8.32~21.88。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土层TC密度、SOC密度及C/N在7种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TC密度及C/N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TC密度、SOC密度与土壤速效钾(AK)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N与土壤有效钾(AK)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AK含量可作为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共同的重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7.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探讨了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特点.调查期间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006个,共25个类群.在农田中,弹尾类、螨类是优势类群;在废弃地中,双翅类幼虫、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属于优势类群;绿地中,线蚓类、弹尾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螨类和弹尾类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中同时出现的概率要大于其他类群,表现为弹尾类>螨类>线蚓类.在群落结构方面,废弃地中的优势度指数在几个月份中一直低于其他两种类型;绿地优势度指数比较高,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不高;而农田10,11月的优势度指数高于绿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滨海滩涂已成为人类围垦开发的主要区域。围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别是对围垦活动比较敏感的活性有机碳,因此研究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与差异,能够为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湿地,了解围垦区的土壤碳循环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土壤中Zn的含量普遍较低,远小于缺Zn临界值;Fe的含量在多数土壤中亦较低,小于缺Fe临界值;而Cu和Mn的含量却较高,大于临界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系集中分布的10~20cm土壤层中的元素含量除Mn以外,其他三个元素基本上以恢复样地最高,这说明恢复效果比较明显,土壤的养分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各类土壤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样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只有Fe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盆地区的清镇红枫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性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石漠化发展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经果林草地国家天然保护林耕地封山育林灌草丛撂荒地,经果林是示范区毛管持水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介于0.6~1.27 g/cm~3之间,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受人为干预影响较大;土壤总孔隙变化规律为:撂荒地耕地灌草丛封山育林国家天然保护林草地水田,撂荒地、封山育林地的非毛管孔隙比例较高,占总孔隙的34.45%~55.4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值在7.3~7.8之间;国家天然保护林和封山育林地的总氮含量较高,土壤相对肥沃,土壤总钾含量均值在2.734 3~9.166 5g/kg。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林  张鼎华 《武夷科学》2007,23(1):234-240
本文阐述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在不同植被、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级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动态变化、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土壤有机质模型等。说明了制约森林土壤有机碳存量及状态的内、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了城市化造成山东省土地资源压力日趋增大的原因,即山东省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分析了1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度,并据此将山东省17城市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城市在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武功山高山草甸3个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南坡和北坡土壤,南坡土壤高于北坡;土壤速效钾(K)浓度以东坡土壤最高,南坡土壤次之,北坡土壤最低,但3个坡面土壤速效钾K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坡土壤有效磷(P)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南坡土壤和北坡土壤有效P浓度;不同坡面土壤铵态氮含量依次为北坡〉南坡〉东坡。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速效钾K浓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的地域结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今后城市化过程中应汲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0 INTRODUCTIONLandusechangemayinfluenceavarietyofnaturalandecologicalprocesses ,includingsoilnutri ent,soilmoisture ,soilerosion ,landproductivityandbiodiversity[1] .Winderosion ,watershortage ,salineandlanddegradationmenacesseriously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  相似文献   

16.
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选择深圳这个人类活动强度极大的城市作为案例地区,基于深圳多年的统计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影像的解译数据,进行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城市用地比例是深圳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从另一方面表明,区域环境容量是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单一强调排放量和排放控制不能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调控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低的省份之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贵州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贵州城市化发展轨迹的分析,把解放以来贵州城市化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时期:1950—1955年为正常发展时期、1956—1965年为大起大落时期、1966—1978年为停滞时期、1979—1986年为恢复时期、1987年—1994年为相对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以来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探讨了贵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问题、趋势;结合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捉出了加快推进贵州城市化进程的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碳储量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土壤碳储量研究常用的五种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了植被、气候、土壤属性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区域差异,为各区域在城市化进程及土地利用方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铅背景值的地理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地区土壤铅背景值的分析,研究了我国土壤铅背景值的地理分异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