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晋诺 《奇闻怪事》2007,(2):119-124
2004年12月底,我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我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诗题为《哭亡女苏非》(教材为自选,见文后附录)。开会前一天,我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下面是结题会上的汇报课,即第二课时—— 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蒋建春 《奇闻怪事》2005,(12):33-33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学习《白鹭》这一课。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9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读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一句,我请学生将这一句换—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句反问句改成了陈述句。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数学课堂乐园》(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编著惭数学读本》的配套作业本)的第一册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图) 练习时,通过例题的观察、同学的讲解,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显得轻而易举。可当老师读完第二题时(一年级新生需要老师帮助读题),只有小部分学生开始动笔,而大部分学生就犯难了,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转来转去,有的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赞美的力量     
李萍 《奇闻怪事》2007,(7):83-83
《火烧云》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读上去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上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请学生来赛读课文的环节。小朋友们一听要赛读课文,都纷纷举手,争着要读。我扫视全班学生,令我欣喜地看到了平时难得发言的几个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今年开的一堂学区级公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共有240篇课文,其中自读课132篇(课内自读50篇,课外自读82篇)。很显然,这132篇自读课文是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讲读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它犹如横在眼前的一条大河,不知怎样去渡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彼岸。就目前情形来看,个别学生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方法去认真阅读和理解,而大部分学生一是不得要领,学而无获;二是应付了事草草地浏览一下;三是干脆就不去读,这样,使自读课文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从教师方面来说,也存在两种思想。一是轻自读。一看是自读…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说”的教学尝试鞠国洲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只要多读书,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句古语不仅强调多读,而且强调自悟。在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往往出现两种误区:有的老师片面强调读的遍数,学生少晤,加重了读的负担,降低了读的效益;有的老师为了“悟”的结果,把教师的感悟和盘托出地强加给学生,自悟变成了他晤,造成读和悟的分离。如何实现读和悟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读中求悟,以悟促读?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九册)一课,颇能受到一些启发。现摘其精彩片段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9.
执教《陌上桑》(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一文,通过第一课时读、译、析、品。学生基本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因笔者在一些资料中看到有关使君形象是“好色”还是“爱美”的争议,感到这应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绝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这篇小说我读了四遍。读第一遍时,我要求自己尽量不带任何想法,以免先入为主,也避免作任何分析,只追求直观的“第一感”。读完第一遍,我只模模糊糊地觉得,这篇小说与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相似之处,但又明显感到不同。二者究竟有什么相似与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遍,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开头写后花园那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可以看作是《呼兰河传》的延续,孤立地看,写得很精彩,甚至是得心应手,但并没有比《呼兰河传》提供更新的东西,而且在整篇小说里也只占很小的篇幅:显然这部分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追求。于是对作者跳…  相似文献   

11.
纵观当前的阅读课教学,虽然在阅读形式上日益活泼(个读、齐读、赛读、泛读、分组读等),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现代化使一切都变得有可能),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工夫、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对此,笔者呼吁让阅读课远离那些层出不穷的花样,成为学生内心流淌的实实在在的需要,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只会听不会说,不行,更谈不上读、写、译的技能了。针对这一情形,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如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无能的力量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23):86-87
在涉入职场整整第十个年头(几乎可以精确到天),我有了一个女儿,两者间看似并无关联,但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的交接。如果有人问我,这十年间在我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想我的回答是,心态比彼时的我更平稳了,换句话说,就是承认自己也有无能的时候了。是的。十年以前我看尼采。十年以后我读李叔同,并且正儿八经的去学他断食,当然,结果是每顿饭都没落下,该饿饿,该吃吃,吃饱以后,继续断食,我想,这就是无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一】(苏教版语文十一册《船长》第二课时教学已近尾声)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读得动情、悟得深刻、说得激动,老师还有两个问题不明白,准能给我指点迷津,那他(她)就是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奇闻怪事》2009,(7):75-77
“长文短教,短文深教”是语文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常用的方法《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船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篇仅有84字的小品文.自然应该是短文深教。为了引导学生读透课文,我采用了品读文章重点词句和引入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以为,课堂会循着我的预设思路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是在课堂教学时,意外事件却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亲爱的编辑同志:我是贵刊的一个老读者,今年83岁(1919年8月生),系退休教师,退休前是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记得1934年10月的一天(当时我正在上海吴家巷江苏省立上海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我走进校门口的一家书店,看到门口摆着一本《世界知识》创刊号。我买来阅读,立刻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所吸引。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阅读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文章,大开了我的眼界,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我每期必买,阅后还把我学到的知识向同学们讲解,有几个同学也受我的影响,购买阅读。1935年7月我到位于上海法租界…  相似文献   

18.
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书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刘艳 《甘肃科技》2009,25(5):179-180
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容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这决定了情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主要从4个方面论述:(1)以“读”人情;(2)以“教”激情;(3)以“谈”传情;(4)以“写”悟情。总之,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有形的痕迹和无形的精神(序)——杨桦《心潮》缀谭饶学刚一四十年风雨,“几经沉浮几度春”(《梦系红安》),“太多了,坎坷;太少了,坦途”(《自述》)。在竹斋里“静静地读,静静地思,静静地悟,静静地追求,读古贤今哲之论述,思人生之真谛,悟我四十年奋斗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