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5,(10):50-50
日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能够人工生成大量胰脏β细胞的新技术,据称利用该技术有望设计出人工胰脏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摆脱每天注射胰岛素之苦。胰脏的β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值。胰脏β细胞遭破坏或者功能减弱的糖尿病患者不得不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研究小组通过老鼠实验发现,没有植入β细胞的糖尿病实验鼠在实验开始10周后死亡,而植入了β细胞的实验鼠则存活了30周以上。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初,研究人员证实胰脏中存在干细胞以来,有关胰脏干细胞的来源、发生、发育、分化、分子标记及在糖尿病治疗中诱人的前景,给生物教学观念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2型糖尿病建立了一个三时滞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胰岛素调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定性分析,得到了系统解的正性及有界性;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的方法证明了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脏仍保留部分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情况下,系统的正周期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杆状病毒人工感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虾中制备病毒粗提液感染日本对虾健康成虾。实验20-24℃水族缸中进行,感染途径分别为头胸甲内近肝胰脏处注射病毒粗提液、投注射病毒粗提液的新鲜牡蛎及直接投病虾肝胰脏,感染7d后死亡率分别为53.3%、50%及55%,利用电镜可在感染致死的对虾肝胰脏中观察到与作为感染源的病虾中形态、大小相同的病毒颗粒,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饵料由消化道传播,这种病毒感染方法可作为该种病毒人工传代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给粘虫注射大肠杆菌,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增强,然后用琼脂糖(CM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溶菌酶。小白鼠先注射致病的阴沟肠杆菌,一小时后腹腔注射从粘虫免疫血淋巴纯化的溶菌酶,结果处理小白鼠死亡率比对照组低,说明试虫血淋巴中的溶菌酶在小白鼠体内可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通过游活成年动物体内的干细胞使Ⅰ型糖尿病发生逆转。研究将移植体的胰岛细胞和完全性弗洛得佐剂(一种能够诱导肿留坏死因子-2并杂死那些破坏胰岛分泌的细胞的试剂)移植剂非肥胖糖尿病的小鼠体内,经过40天抑制了自身免疫并恢复了内原的胰岛功能。这项实验使75%的老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唐梅  龚明福  帅波 《科技资讯》2014,(28):237-238
通过尾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水溶液60 mg/kg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猕猴桃水、醇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猕猴桃提取物对糖尿病小白鼠均有极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猕猴桃水提物、醇提物、水醇提取物混合物的平均降糖率分别为30.03%、18.28%、22.50%,其降糖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强身液对昆明种小白鼠灌胃,40d后观察体内心肌、肝脏及股四头肌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安静和运动即刻,小白鼠体内三种组织的MDA水平均明显下降,GSH-Px活性明显提高,GR活怀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以人参、黄芪为主要成分的强身液可明显提高机体内抗氧化水平,具有外源性自由基防御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中草药对鳖温和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0余味中草药复合成3种配方,分别剪制成药汁后灌喂小白鼠(对照组以求代之),试验期共20d。试验中期用从病鳖体内分离出的温和气单胞菌攻击小白鼠,以探讨不同配方的抗菌作用,从而为中草药在鳖病防治中的运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板兰根、山楂等复合的配方(1)组,小白鼠总增重率最大,血清抗体效价最高,死亡率最低,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热环境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热暴露实验.测定热休克后不同时程小白鼠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变化,同时对血清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热休克后不同时程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出现规律性改变,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未见明显改变.作者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仙人掌多糖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糖作用;用仙人掌多糖对小白鼠进行灌胃法,通过观察小白鼠的每日饮食,每周体重和血糖值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判断仙人掌多糖是否有降糖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对糖尿病小白鼠的每日饮食,每周体重和血糖值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仙人掌多糖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豆类蛋白水解液中提取的复合氨基酸为原料,小白鼠为对象,研究复合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及对小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有调节小鼠体内酶活性的作用,可使SOD、过氧化氢酶和精氨酸酶的活性升高,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食物转化效能及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总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自由砹在昆明系小白鼠的体内分布,着重讨论了砹-211分布在甲状腺和血液中的意义.试验采用尾静脉注射,毛细管法眼角取血样,断颈椎法处死完成.所有样品用井型探测器测定.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砹积聚在甲状腺,也研究和评价了碘存在时对砹-211在小白鼠体内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复合氨基酸营养价值及对小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豆类蛋白水解液中提取的复合氨基酸为原料,小白鼠为对象,研究复合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及对小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有调节小鼠体内酶活性的作用。可使SOD、过氧化氢酶和精氨酸酶的活性升高,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食物转化效能及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总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核黄素合剂对运动训练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及3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15只,  相似文献   

16.
用壳聚糖制备可吸收性手术缝合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用从虾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制备医用外科可吸收性手术缝合线的研究,并将该缝合线同羊肠线在小白鼠体内进行了缝合实验,通过组织切片、电镜扫描观察证明了壳聚糖手术缝合线在机体内的吸收优于羊肠线;也研究了缝合前后小白鼠体内的同工酶变化情况以及缝合后兔白细胞的变化及免疫反应.实验结果证明:用壳聚糖手术缝合线缝合动物伤口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无变化,其中性粒细胞变化也不明显,不产生急性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同时在壳聚糖含量为1%时,实验动物不发生免疫反应.从而证明了壳聚糖手术缝合线是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易打结、易被机体吸收的优良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测定了野生和人工养殖暗纹东方Tun不同组织中河豚毒素(TTX)的含量。野生暗纹东方Tun不同组织中TTX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肝脏、胃肠、肾脏,肌肉毒性最小;而人工养殖暗纹东方Tun不同组织中TTX含量都极低,几乎无毒。结果表明,用人工养殖方法可以培育出低毒或无毒河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河豚毒素的微生物起源学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同位素标记化合物14—125碘—苯并—15—冠—5在小白鼠体内的代谢动态,发现药物经腹腔注入小白鼠体内后,能被迅速吸收和排除,注入2小时后为药物的吸收高峰,主要分布于肾脏、肝脏,8小时后药物由尿、粪排除52.8%,48小时累积排除量为92%,初步可以认为14—125碘—苯并—冠—5在动物体内存留时间短,蓄积性小。  相似文献   

19.
氯化三丁基锡对鲤鱼肝胰脏线粒体DNA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氯化三丁基锡(TBT-Cl)对鲤鱼肝胰脏线粒体DNA(mtDNA)在体内和体外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体外反应中,200mg/LTBT-Cl可以引起双链闭环的mtDNA部分单链打开的损伤,浓度为600mg/L时,导致大部分mtDNA被切断成线状的严重损伤.体内实验0.05μg/L浓度即可引起mtDNA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20.
正外媒3月4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修改了有关规定,批准了将人类干细胞植入动物体内,以在动物宿主体内培育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的相关研究。现在日本允许研究人员用人类胰腺制造动物胚胎,并将其移植到猪的子宫中,理论上,这样可能将获得拥有人类胰脏的小猪。实际上,在其他地方此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