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营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综合性和差异性相结合、针对性和限制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层次清楚与体系完整等原则,采用等级法、参数法和综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矿产资源开发、城市发展等一切活动的载体。矿业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集约化利用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中以兖州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所得结论较为科学,为其他城市建设集约用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建立基于数据分析和功能分解相结合的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模式,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充分利用已有开发平台,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完成可视化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改造决策支持空间信息系统, 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空间分析和模拟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喀斯特地区,独特、脆弱的土地生态环境与之要求供养庞大人口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土地-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土地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为此必须谋求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协调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作统筹安排。实现土地利用更佳的综合效益,以适应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要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先行基础工作,其评价成果可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不可轻视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等以贵州省息烽县为试点,通过11个月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试图探索一种适用于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条件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系统评价方式,其评价成果可全面满足土地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翼城县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从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角度入手,对土地资源系统的类、等、型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法,试图通过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准确地反映翼城县土地资源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回顾、分析评价,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评价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在分析可持续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压力-状态-响应"、"结构-功能-效益"等模式构建。结论学术界虽已初步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在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否能真正体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条件。本文根据侯马土地资源的实际,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全面反映出该市土地资源适宜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选取9个地级资源枯竭城市并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研究.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可持续利用程度等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构建适合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9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普遍不集约;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仁和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因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使其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开发利用更具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西青区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张雅宁 《科技资讯》2014,12(25):217-217
本文研究主要依据西青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使研究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土地承载能力相结合,对西青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为西青区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资源整合是科研院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科研院所馆藏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和意义,对科研院所馆藏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学改革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课程整合所遵循的原则为基础,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合的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综合评判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综合评判的步骤 ,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用到大学科研水平评定中 .由于评判因素较多 ,每一因素的权重分配值很小 ,所以采用了多级模型的评判方法 .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辽宁省创新网络发展的状况,包括辽宁省创新网络能力和辽宁省创新网络关系主体状况;分析了辽宁省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相应地提出整合创新资源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本文在论述整合的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整合的举措,并列举了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至为关键,科技经济融合成为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选择。从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科普化配置在政策支持、主体动力、转化渠道、产业融合等领域存在的困境,探讨其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沟通科学与公众、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科技资源的科普化配置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应重点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生态,完善资金保障,拓展传播渠道,形成产业集群,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动力机制、合作渠道和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高校提高学科发展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完善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解决教学和科研的矛盾,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加快教学科研一体化进程。在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可逐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科研工作也是发展与探索同时进行,成绩与困惑并存,机遇与瓶颈同在。要在科研管理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科研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上进行全面革新,注重科研氛围的构建与营造,注重科研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与培育,积极进行科研理念与模式的调整与引导,保证科研平台的建设,全面促进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通师范院校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经费尤为缺乏,科学地进行预算管理,有效控制预算支出显得特别的重要,对学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优化整合,达到经费使用效果的最大化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