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巧偷“鱼窝”——米格-21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架战斗机竟能被间谍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你一定不相信这是真的。不过,这事真的发生了。我们还是从1965年1月说起。 一天,以色列空军司令埃泽·魏茨曼来找谍报机关“莫萨德”首脑梅厄·阿米特将军。他对阿米特将军说:“我需要米格-21。”  相似文献   

2.
1946年5月2日,美国道格拉斯公司老板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这是一份在当时非常尖端的技术报告。报告阐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用于军事领域的航天器的预测和分析,涉及导弹制导、武器投送、天气预报、毁伤评估和空间侦察。尽管这份报告所谈的在当时看来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美梦,但卫星、航天器、太空作战、空间侦察、太空运载器等词汇却在美国决策者心里埋下了种子。十多年时间,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汉茨维尔市一片面积达14000公顷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四周尽是荆刺密布的铁丝网围栏和林木丛生.一座百米高的金属塔坐落其中,周身遍布锈迹斑斓的脚手架.这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的土星5号动态试验场.这座高塔曾经用来测试"阿波罗"登月任务所使用的火箭以及那些用于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太空项目.1978年~1979年间,它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对象是"企业"号航天飞机.之那以后,该试验场不再投入使用.1985年被指定为美国的国家地理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一打一大片,一杀一条线,遗患无穷”的基因武器,以其将导致人类毁灭的残酷性,被称为“世界末日武器”。众所周知,丧心病狂的日本“731部队”对我抗日军民使用生物武器,曾造成无穷后患。基因武器则是在生物武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不可制服的生物武器”。 遗传工程“走火入魔” 产下的怪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化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基因拼接技术为标志的遗传信息基因,引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使后者获得前一种生物体所特有的生物特征。因而,遗传工程也叫基因工程。美国一位生物学家指出:“如今遗传工程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人的可能性,人类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地球夜晚全景图——美国军事气象卫星拍下地球上每一个时区夜晚的照片,然后利用电脑技术将数百张照片巧妙地合为一张。这张照片上,五大洲明明暗暗,大都市最为闪亮,乡镇光线稍暗,而人烟稀少的地方,则仍然是一片宁静的黑暗。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赢得战争,美国军方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学、网络安全和社会科学上——生物体充当活哨兵旷日持久的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让美国军方看到了传统军事技术存在的局限,从而促使国防  相似文献   

7.
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战略武器不可缺少的伙伴。卫星成像技术能产生详细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监测无形的信息。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辨别真假目标、地下目标和多个目标。如果利用多光谱传感器,还可进行热测量,发现导弹释放出的热量。中国人常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照相侦察卫星拥有许多空间侦察秘密技术,就像"马王爷的第三只眼"。卫星成像技术与卫星侦察技术密切相关。在设计制造侦察卫星的过程中,设计师曾经遇上了远超想象的困难,碰到许多技术问题。当年,判图专家发现美国"日冕"卫星返回的电影胶片上,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雾和明亮的条纹。各方面专家都尝试分析、判断、解释这一奇怪现象,甚至认为是空间干扰造成的。最后,一个包括科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斯组成的4人团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卫星上的一些橡胶零件在工作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摄像机胶片曝光。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在组件和测试之前便消除静电,在真空的状况下组装镜头,这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