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理指标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天然土壤细菌.PGPR可通过固氮、溶磷、分泌铁载体、产生植物激素、分泌抗菌物质和诱导系统抗性等,来发挥直接作用机理和间接作用机理.PGPR菌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有机肥的使用,在辣椒栽培中施用PGPR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含量,从而提高辣椒植株的株高、根长、干重和鲜重.利用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处理可有效防治辣椒病害和提高辣椒产量.该文论述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辣椒田间栽培中的应用,并探讨了PGPR作为生物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潜能,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越南伯克氏菌及其组合生防菌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黄瓜根结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在整地时添加营养基质、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移栽时再穴施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方式,研究越南伯克氏B418及其与蜡样芽胞杆菌BCJB01、木霉菌LTR 2和T11 W的组合菌剂的配套应用技术。结果表明,整地时添加营养基质,可显著提高B418菌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组合菌剂处理中,在整地时同时添加生物菌肥和营养基质的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单加营养基质或生物菌肥处理;B418单一菌剂+营养基质处理优于组合菌剂+营养基质处理, 防治效果为90.05%。  相似文献   

3.
以10种不同的辣椒品种(Capsium annuum L.)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内对盆栽辣椒进行苗期接种的方法,研究10种辣椒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抗性,以筛选出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辣椒植株生长指标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泡椒一号的根长和地下鲜重显著大于富士尖椒、辣美八号、帝王336.泡椒一号表现为中抗,丰收五号、正大128、天王星三号、红金条、线王八号、泷川79表现为抗病,富士尖椒、辣美八号、帝王336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一及复合使用哈茨木霉菌与蜡样芽孢杆菌,调查不同处理对大田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次生防菌后,两种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比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表现出明显的预防和防治效果。45 d后两种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2%、48.4%,根际土壤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61.4%、54.9%,番茄根中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75.9%、60.7%,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P<0.05),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发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对低温胁迫后菘蓝种子苗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降低低温处理后菘蓝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内源激素IAA的含量并促进幼苗根的伸长。其中500μmol/L褪黑素作用最显著,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褪黑素植物保护作用减弱。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菘蓝种子能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冷胁迫对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并且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植物体内IAA水平,刺激植物根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万寿菊秸秆的杀线作用及其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万寿菊(Tagetes erecta)秸秆水提取物研究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抑杀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万寿菊秸秆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黄瓜(Cucumis sativus)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提取物试验中,线虫死亡率随万寿菊水提物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水提物处理12h后,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和0.5%的3个处理与对照的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9.4%、69.5%、44.2%;0、24h后3个处理的死亡率均为100%,对照仍为0.盆栽接种试验中,万寿菊秸秆在黄瓜播种前10d混入热处理过的土壤中,黄瓜植株收获时,0.5%、1.0%和2.0%的万寿菊秸秆添加率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黄瓜植株根结数,其中秸杆0.5%和2.0%的添加率对根结数的降低程度显著(P0.05),0.5%和1.0%的添加率对黄瓜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未产生负面影响,对根系生长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使得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增加,但2.0%添加率对黄瓜植株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5%、1.0%和2.0%的万寿菊秸杆添加率均降低了黄瓜植株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以上结果说明,在控制好万寿菊秸秆添加率的基础上利用万寿菊秸秆防治黄瓜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应注意万寿菊秸秆对黄瓜植株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C2001生防菌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卵囊孵化影响,及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BC2001对线虫分散卵的相对抑制率达87.3%、对卵囊的相对抑制率达40.50%,而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2%;从显微结构上看,BC2001对卵和二龄幼虫的抑杀作用主要是通过菌体附着,引起卵和虫体内物质泡化聚集,最终消解。在人工接种条件下,BC2001菌在大田防治中对根结线虫虫口基数的相对抑制率达57.8%。  相似文献   

9.
外源GA3对盐胁迫下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外源GA3对不同浓度的盐胁迫(NaCl)下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GA3促进了盐胁迫条件下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在外源GA3处理下,北美海蓬子幼苗中脯氨酸的含量高于单盐处理,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大;抗氧化酶活性、(O2·) 产生速率值和MDA值低于单盐处理,说明外源GA3可以加强北美海蓬子自身抗胁迫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增加体内的脯氨酸含量起作用.另外,在外源GA3处理下的北美海蓬子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说明外源GA3有利于北美海蓬子在盐胁迫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6种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6种覆土处理分别是常规覆土、常规覆土+恶臭假单胞菌UW4菌剂(用量为覆土干重的2%)、灭菌常规覆土、灭菌常规覆土+UW4菌剂(用量为覆土干重的2%)、灭菌蛭石和灭菌蛭石+UW4菌剂(用量为蛭石干重的2%).UW4是常用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产生菌.结果表明,灭菌蛭石+UW4菌剂处理出菇最早,产量最高,无杂菌污染,出菇比其他处理提早1~8 d,比常规覆土提早3 d,第一潮和第二潮菇产量之和比其他处理提高19.8%~115%,比常规覆土提高35.1%.采收二潮菇后,不同处理覆土材料中细菌和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均与菇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灭菌蛭石中添加ACC脱氨酶产生菌剂替代传统覆土是实现双孢蘑菇绿色、高效生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病原,从田间采集分离、纯化、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并开展高氏15号生物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ITS、EF-1a、IGS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引起该地区辣椒根腐病的病原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柯赫氏法则完成了辣椒根腐病的回接鉴定试验.田间防效和促生结果显示,多粘类芽孢杆菌在240 g/667 m2,高氏15号菌剂在50 g/穴和75 g/穴,甲霜·恶霉灵1 500倍液防治辣椒根腐病效果最好,均达到70%以上.经试验处理的株高、根长、整株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和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高效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并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载体,保护剂及稳定剂进行了筛选。通过检测制剂悬浮性、润湿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抗氧化抗紫外性特点、水分含量、细度等初步获得多粘类芽孢杆菌246-1可湿性粉剂制剂。同时分析了高温,含水量及日光照射对菌剂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及其与链霉菌复配制剂、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作为载体与发酵液混合,样品的悬浮率为91.8%,润湿时间在27 s以内,同时活菌率最高。筛选得到SDS作为保护剂和CMC-Na作为稳定剂在紫外照射和高温下活菌数最高。温室小区试验显示246-1可湿性粉剂,固体小白链霉菌制剂,二者复配菌剂及市售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小白链霉菌的复配菌剂处理的黄瓜植株在株高、单果重及小区产量都高于其它处理,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株高增加34%,单果重较对照增加4.5%,小区产量增加了36.7%。同时,几种处理在对黄瓜土传病害防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复配菌剂的防效达72.23%。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大庆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生种类及症状、根结线虫种的鉴定,作者曾作过研究,本文则阐述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 土壤中的某些菌,对根结线虫的卵、幼虫、成虫有侵染力,卵、幼虫、成虫因被寄生而死亡。将某些寄生力强的菌,从根结线虫的卵、幼虫、成虫体内分离出,经培养繁殖再回至土壤中捕捉线虫、寄生卵、成虫,减少土壤中的线虫数量,达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目的。 如淡紫拟青霉菌(Paecilcieomyeoces eieacinus)属寄生性线虫真菌,菌丝伸入卵内,长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湿干间隙处理对辣椒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湿干间隙处理能有效抑制辣椒种子可溶性物质的外渗,增加种子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其芽期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高峰期提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辣椒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5.
徐小蓉  周敏 《贵州科学》2008,26(1):72-75
以辣椒品种“神禾8898线椒”为材料,设置不同铝浓度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处理(5mg/l和10mg/l)提高了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植株的鲜重等,并且对辣椒的芽和根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铝处理(20mg/l和40mg/l)的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6.
用水稻丰收菌悬浮液处理种子或种芽后,有增加苗高、苗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根干重的促生长作用;过氧化氨酶活性也高于清水对照,并有随菌量提高酶活性递增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高8.7%~13%;根系对32争的吸收比对照高35.8%~83.9%;菌剂中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对稻苗无不良影响.复壮菌株校未复壮者其生理效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NJSZ-13是1株能杀死松材线虫的松树内生细菌,研究该菌株能否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抗松材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年生马尾松苗根部施用NJSZ-13菌株菌悬液和灭活的菌悬液后4 d再接种松材线虫,以观察不同处理的病情发展。测定该菌诱导处理后4天内和接种松材线虫AMA3虫株后28天内马尾松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42 d,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效果达54%和33%,且发病时间延迟。接种NJSZ-13菌株后,马尾松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松材线虫后,菌悬液和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这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菌株的马尾松苗。总体上,菌悬液处理比灭活菌悬液处理的马尾松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显著。【结论】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能诱导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并且菌悬液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阐明臭氧气体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辣椒种子萌发率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50、80、12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辣椒种子(浸泡过夜16 h) 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种子表面微生物的菌落数、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amylase,AMS;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peroxidase,POD; 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2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30 min后,辣椒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为98. 0%。采用5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辣椒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种子AMS、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此外,经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处理后,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AMS、SOD和POD正相关,与MDA负相关。可见臭氧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拟南芥野生型(WT)和H2S体内生成的关键酶编码基因LCD敲除突变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内源H2S在干旱胁迫下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cd突变体与WT相比,干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萌发率下降约40%;幼苗体内的MDA含量显著增加,达到WT的1.56倍,差异极显著;同时幼苗体内的H2O2明显增加.正常条件下,lcd与WT相比各抗氧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后,lcd的POD、CAT、SOD和APX的活性分别升高2.11、1.48、2.22和1.37倍,差异极显著;且与胁迫后的WT相比,这些指标也表现出显著性增高.以上结果表明内源H2S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对抗氧化系统的调节,影响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以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为模型,考察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mg/mL的余甘子提取物对线虫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0 mg/mL的余甘子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线虫产卵量,且对线虫的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即在实验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余甘子提取物具有低毒性;1.0mg/mL的余甘子提取物能显著延长线虫的寿命,并具有抗氧化压力作用;1.0mg/mL的余甘子提取物可显著提高线虫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达到抗氧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