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直流电源微机监控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荐一种开放组合式微机型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的设计方案,介绍微监控装置的硬件,软设计思路和原理。该监控装置能对直流系统的运行做到自动监控,报警及遥测,遥控等,能较好地满足无人值班(守)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增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讨论一种微机控制采煤机牵引部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发电加载方法,加载功率大,可任意调节。牵引部输出轴与加载部分联节方法新颖。该试验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有计算机完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单片微机电石炉控制装置的软硬件结构、控制思想以及基于规则的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并从设计的全过程探讨了恶劣环境下微机控制装置抑制干扰的方法.使用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设计能够达到运行可靠、节能降耗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全息曝光条纹锁定研究与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曝光环节干涉条纹的稳定性对于潜像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掩模形貌和离子刻蚀后光栅的槽型.为了保证干涉条纹的稳定性,依据反馈控制的理论,构造闭环反馈控制回路,采用光电探测器进行误差信号(光信号)的提取,经过光-电转换,得到电信号,由于信号极其微弱,再先后通过前置放大,差动放大,积分电路,对所得误差信号进行处理,形成补偿信号,最后利用压电陶瓷进行电压-位移转换,利用转换出的位移信号对光路实施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条纹锁定系统能够实时对光路稳定性进行良好的补偿控制,消除外界干扰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德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
本文介绍用8031单片微计算机控制的燃油自动发放装置的研制方法。该装置能同时控制六路发油柱的燃油自动发放,发放精度为相对误差小于0.3%。发放结果能逐次、逐班、逐日或逐月打印出来。 相似文献
6.
探讨将蓄电池充电、快速充电、逆变放电及蓄电池故障诊断功能集为一体的结构方案,重点阐述对微机系统的总体构思,变结构的数字控制算法,有源逆变放电以及快速充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微机控制技术,在一套功率变流装置实现蓄电池充、放电等多种功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研制成功的锅炉电机起停微机控制装置是采用单片机控制中小型锅炉的鼓、引风电机起、停对电机具有保护作用,实践证明: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型磁极的原理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对所研制的磁控装置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磁极不仅可使其位置调整方便,而且改善了磁控效果,采用较小的磁控电流就可获得过去磁极使用较大电流才能达到的焊道形状控制效果。对磁控电流进行微机数字控制,提高了磁控电流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由 TP801 单板机和八位 A/D 板组成的切削力、切削温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软件研究。应用该软件进行切削数据采集与处理,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操作十分简单。在切削时,单板机根据所输入的控制字进行相应地单因素、多因素信号采集与处理。在采集过程中,软件能自动判断是否开始切削、是否停止切削,自动进行采集和处理,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告诉操作者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各个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80C196KB控制的IGBT逆变CO2电源的主电路结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和焊接工艺实验.实验表明:所研制的单片机控制的IGBT逆变CO2电源,能够精确控制输出恒压特性并配等速送丝,焊接过程稳定,飞溅明显降低,控制系统线路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运用离子束缺陷工程提高离子注入Si中掺杂激活的新方法,MeV高能Si注入被有效地用于防止缺陷(损伤)层对P激活的有害影响,大大提高了掺杂杂质的平均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入聚酯薄膜的导电和介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离子注入导电聚合物在电子和电气工程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正确使用其导电性,不仅应查明电导机理,而且应了解使用这种导体给连接器件带来的影响,迄今后者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聚酯为试样,经不同剂量 As 离子注入后,研究了薄膜的导电和介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电导的机理是导电微粒之间的隧道效应,电导率的温度关系可用σ=σ。exp(-b/T~(1/2))表示;离子注入聚酯薄膜的介质损耗具有松驰特性,损耗角正切的最大值达到0.45,松驰频率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作者以等效电路和电子迁移速度分别讨论了松弛损耗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金属离子注入纳米结构和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材料中纳米弥散相的形成对材料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容易形成这种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经过Ti注入的钢,表面形成了直径为10~30nm丝状的FeTi和FeTi2相,其长度为150~320nm, 当束流密度分别为25~50μA*cm-2时,弥散相的密度分别为1.2×1011和6.5×1010 cm-2,其平均直径则分别为10和18nm.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Ti样品表明, 注入后表面形成的抗腐蚀钝化层也为丝状纳米结构, 细丝直径25~60nm,长度100~200nm,密度约2.2×109 cm-2.这种致密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抗磨损特性和抗腐蚀特性.抗磨损特性提高了8倍.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随注量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Jp明显下降,用3×1017 cm-2注量的Ti注入H13钢Jp比未经注入之值降低到0.125%~0.050%; W注入聚脂膜(PET)形成了10~20nm W的析出相,这种相的析出使PET表面硬度增加,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增强,并使之形成了优良的导电层. 相似文献
14.
从对自动售货机进行自动监控管理出发,设计了实时监控式自动售货机系统总体结构,开发了自动售货机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售货机内库存、硬币枚数、温度等功能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 cm-2注量注入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2.3倍,使表面摩擦因数下降14%.注入层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中析出了合金相,合金相的析出是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离子注入对退火后的纯铁表层结构及抗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硼离子或钼离子,可获得表面非晶薄层;铬、钼多元素离子注入,在非晶层下得到第二相,并有较明显的过渡层;经氮离子来混合镀硅,可获得较厚的表面非晶型的陶瓷层;采用上述离子注入工艺,可使纯铁的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中氮离子束混合处理有最佳的表面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 O2薄膜,然后用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ur vacuumarc,MEVVA)离子注入机注入从6×1015~6×1016cm24种注量的Fe离子,制备复合纳米Fe:Ti O2薄膜.用UV-Vis透射光谱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薄膜在紫外光、可见光和自然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更换丝杠和更新电机控制系统增大了靶盘纵向扫描范围,解决了扫描过程中纵向电机经常停转问题,并使靶室可装载10 cm(4 in)片子;通过隔离外界干扰电信号、精确控制扫描面积和对二次电子抑制电极的改进使注量测量误差达到了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八位CMOS单片机80C39构成的全CMOS低功耗通用型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很强的通用性,它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智能核心部件,镶嵌到多种小型、低功耗的智能化仪器仪表中去,或者通过配置数个不同的传感器和其它外部设备,构成各种多功能的便携式微型野外或现场综合数据采集和定时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矿山、军事、航空、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或环境保护等部门。 相似文献
20.
强流离子束物理问题及其束晕-混沌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方锦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1-12
强流离子束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处理强流束产生的复杂时空束晕-混沌现象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有效地控制束晕才能确保强流离子束的许多重要应用。在此对强流离子束的主要用途、物理技术问题、宏观粒子模拟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束晕-混沌的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评述,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