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十周年.多年来协会在各方面的协作下,在开展野生动物研究、"爱鸟周"活动和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一部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法,此法的颁布使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有了法律的保障,对防止我国珍贵动物趋向灭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野生动物的存亡,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十年后回顾,我国的舆论界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群众的保护意识薄弱。报章虽也介绍不少保护野生动物的好人好事,但发生在各地严重违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大规模的偷猎、盗卖,以及外籍奸商以旅游名义,窜入内地偷捕、盗买珍贵动物的事件,还时有所闻,值得大家注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93,(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迄今已阅十个春秋.这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热情支持下,团结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组织各地各部保护野生动物,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成绩卓著,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两点建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十年来作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但是,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仍是严峻的,乱捕滥杀.破坏栖息地的现象仍累见不鲜.因此,深化宣传教育活动,迅速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仍是当务之急.1.改造动物园,使其成为野生动物的避难场所和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场所.凡是有动物园的地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利用与保护方面严重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要,许多的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加强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十周年了,特致热烈的祝贺.十年来,协会作了大量的工作,成绩卓著,在协会的推动、鼓励、组织、支持下,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对珍稀、濒危动物,如大熊猫、白暨豚、扬子鳄、朱鹮、鹤类等的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小型动物也给予了适当的注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爱动物之风,自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近几年来,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支持下,中国野生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基本法,该法的颁布,将为促进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在保护的野生动物中,包括珍贵濒危的水生动物,并明确规定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我国江河湖泊甚多,海域辽阔,在繁多的野生动物种类中,水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很多是属于珍贵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经济、科学、医学和文化价值,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保护珍贵水生动物的意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11月8日颁布、1989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运作了近10个春秋。它的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侵占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乱捕滥猎、倒卖走私、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势头,保护、改善、拯救了相当一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一10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和要求,在  相似文献   

10.
记者手记: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救治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程度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环境保护意识及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人与水生野生动物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相似文献   

11.
正野生动物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与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构成精彩缤纷的和谐世界。由于复杂多样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的风险大大增加。近日,肆虐的新冠病毒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空前威胁,人类重新审视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防范食源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必然选择。林业部门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力量,在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尤溪县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经颁布10年了,它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转轨,野生动物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加以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许多珍稀濒危鸟类开展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大量新的信息,这些都为《名录》的适当修订提出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有关部门曾经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讨论,大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相似文献   

13.
武功山野生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文章对分布在该区域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分布、保护现状及面临的生存威胁,为该区域野生动物保护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因为一些大型野生动物攻击人类、偷袭牲畜、踩损庄稼,不仅影响了临近地区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更时常引发枪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5.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动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3种鸟类新记录,使本地区国家级保护鸟类达到31种,3种珍稀兽类数量增加.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得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提出了在保护区内中实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长期动态监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传统的野生动物利用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野生动物的需求直线上升,这不仅使我国一些种类的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了过度利用,也给近邻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压力。限制利用野生动物,已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国利用野生动物概况在我国,野生动物除被用作观赏外,还广泛用于餐饮业和传统中医药业,而后两者的利用种类和规模在世界上是绝  相似文献   

17.
熊炜 《巴州科技》2010,(1):6-12,4
为了科学、积极和有效的研究与保护巴州草地野生动物资源,笔者以“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或分为二个以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哔术思想为指导,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保护野生珍贵动物的规定(试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已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苍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对相关保护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对长期生活在大理苍山保护区周边人员进行访问调查,揭示苍山野生动物时空分布动态.结果显示,苍山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包括14科2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11种.时间分布格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苍山野生动物数量整体上在2004年以前呈现出减少趋势;2004年以后虽然得到相应的缓解,但是在保护物种上减少趋势依然明显,得以恢复和发展的物种主要集中在非保护的中小型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上,苍山野生动物呈现斑块化分布格局,其中东坡的斑块化格局较西坡分界更为明显.由此得出苍山野生动物时空分布格局主要是受植被类型、人为干扰以及海拔格局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1989,(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下称协会)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的群众组织,现有会员1.56万人,已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13个地、县成立了省一级和地、县一级协会.协会于1984年和1985年先后加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为这两个组织的团体会员;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国际水禽研究局,以及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新加坡的动物园等有关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协会成立以来,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和演变趋势,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养繁殖、控制非法贸易、开展狩猎、人的管理等五方面阐述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