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学校体育参与校园欺凌治理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向度,并提出相关实现路径,为校园欺凌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学校体育防范校园欺凌的价值向度主要包括不怕欺,以体增信,无畏欺凌;不敢欺,以体育体,抵制欺凌;不想欺,以体育德,规避欺凌.应从价值引领、体制保障、实践支撑和多元互助等四个层面实现学校体育参与校园欺凌治理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对事件双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共同恶劣影响.应该从法律法规、德育教育、学生学习生活监管三方面,对校园安全进行管理、协调,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控措施下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为学生健康生活与学习提供稳定安全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周志辉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87-90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校园欺凌的频发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基于PISA 2018调查数据,研究和分析校园欺凌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与危害.结果表明,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得分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肢体欺凌相比,关系欺凌和言语欺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负向影响更大.建议加强校园欺凌治理力度,重视关系和言语欺凌行为的监测和预防,营造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作的和谐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4.
胡同春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1):23-28
美国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步早,截止到2015年,美国50个州都制定了反校园欺凌法,各州对校园欺凌基本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厉惩罚。美国还针对自己的传统教育,兴起了关怀教育和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活动,以纠正教育偏差,融化学生欺凌他人的恶念。美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校园欺凌治理成效,但也面临着惩罚过重的问题。我国的校园欺凌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还存在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陷,惩戒措施缺乏;留守儿童和离婚率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欠缺,使更多学生卷入校园欺凌。我国在完善校园欺凌惩戒制度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教育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通过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而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软件仿真结果表明,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不同心理状况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有效抑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进而使受害人身心遭受伤害的行为,网络欺凌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校需要应对的重点问题。分析中小学网络欺凌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中小学生网络欺凌的应对策略,对有效预防和制止中小学校园网络欺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传统受欺凌问卷、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和亲子亲合问卷对36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校园欺凌对中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冷酷无情特质和亲子亲合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校园欺凌对中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冷酷无情特质在校园欺凌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母子亲合调节了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直接作用对于低母子亲合水平的个体而言更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领域的诸多学者也将校园欺凌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获得数据,以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期刊类文献1 032篇为样本。基于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SATI)将校园欺凌问题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并生成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高频关键词矩阵,构建关于校园欺凌的关键词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的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派系分析、中心性分析等方法对51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的关键词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视角多样,但研究深度不够,内容分散,相关学者间的信息交流与研究合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韩长良;吴静涛;章庆丰;胡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2):205-212
采用问卷调查法,纳入体育锻炼、校园欺凌、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检验不同生源地中学生链式中介效应机制的稳定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不同生源地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对校园欺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策略在体育锻炼影响中学生校园欺凌中起到链式中介效应机制作用,不同生源地模型整体拟合差异不显著,全路径系数差异显著(P<0.01).该结果可为我国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及精准治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羞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羞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道德推脱问卷对1 066名大学生(男生568名,女生498名,平均年龄14.65岁,SD=2.58)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对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体育锻炼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羞耻对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道德推脱对欺凌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2)体育锻炼对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探讨校园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恶意创造力的关系,并考察愤怒反刍和社会善念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1 019 名中学生,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愤怒反刍思维量表、社会善念自陈量表和恶意创造行为量表进行测查.研究发现:1)校园欺凌受害与恶意创造力显著正相关;2)愤怒反刍在校园欺凌受害和恶意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善念可以显著调节愤怒反刍与恶意创造力的关系,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社会善念个体,该中介效应对低社会善念个体作用更大.校园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恶意创造力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愤怒反刍是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同时社会善念能削弱愤怒反刍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德国高职教育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享誉全球,高职教育也因“双元制”的独到和鲜明的特色名列世界前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更新办学理念,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的创新,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校园安全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学校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不到位以及社会矛盾升级等多个原因是造成我国校园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借鉴国外校园安全治理的先进经验,从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入手,构建我国校园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考察团 《高等职业教育》2003,12(3):60-64
该文从分析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入手,概括归纳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我国与本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危机治理: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发的校园危机已成为了高校日常管理的常态,也成为了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在明确校园危机自身特质以及校园危机治理自身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将校园危机仅仅视为各个高校内部事务并采取事后被动反应模式的现状,整合高校校园内部的资源与力量并纳入更多的参与主体,以更前瞻、更综合、更全局的思维构建起贯穿于校园危机应对全过程,并与社会危机治理系统无缝对接的网络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和先进,二战以后,德国的经济恢复与快速发展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职业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德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德国在工资、人事、学位、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并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之一.本文根据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研究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历程及特点,力求能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以及相关的政策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一些洋节日在高校校园里盛行这一现象,探析其形成原因,结合我国新增加的中国传统节日,提出要正确看待高校校园洋节热现象,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形式,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点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