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浙江楠后选模式标本选择违背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有关法规,需要重新指定.经过文献研究与标本查阅,重新指定向其柏707号标本为浙江楠的后选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2.
樱花新品种     
在系统调查我国樱属品种资源的基础上,按观赏形态特征,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定,报道了17个樱属新品种,分属于7个种,1个变种,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杂交马褂木的新名称——亚美马褂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杂交马褂木一直缺乏一个有效的双名名称,常用冗长的杂交公式来表达,即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L.tulipifera L.。在科技报告或文献中常常将该杂交种附属在马褂木之后,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种的等级来处理,实际上该杂交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已在中国广泛地栽培和应用。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对杂种名称的命名规则,笔者对该杂交种的名称进行了新的订正,其新名称应为亚美马褂木(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P.C.Yieh ex Shang et Z.R.Wang)。  相似文献   

4.
蒙古高原野豌豆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认了蒙古高原野豌豆属植物有19种(包括3种栽培植物),1变种;把V.sativa L.和V.angustifolia 合并,同意《Fl.Siber.Centr.》(vol.2,1979)中将V.amoena Fisch.ex DC.的2个变种,以及V.cracca L.的3个变种;确定了V.megalotropis Ledeb.在内蒙古有分布;而V.bungei Ohwi。在内蒙古没有分布;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ed.secund.vol.3,1989)中一些种的不确切分布。  相似文献   

5.
根据兴义芭蕉芋栽培品种的野外考察及室内研究,按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将兴义市芭蕉芋栽培品种划分为紫叶红花蕉芋、绿叶黄花蕉芋及绿叶红花蕉芋三个栽培品种,并对其品种特征进行了分类学描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陕西所产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及其近缘种作为一个整体类群,对其146个个体的10个定性和定量的外部形态性状进行了形象化散点图法分析,结果表明,桦叶荚蒾及其近缘种在陕西省包括[B]、[L]、[H]3个个体群,它们分别与桦叶荚蒾、阔叶荚蒾(V. lobophyllum Gracbn.)、湖北荚莲(V. hupehense Rchd.)相吻合。3个个体群的代表个体的叶片内部结构和花粉形态,尤其是萌发孔内孔形状,与形象化散点图分析所得结果显示了紧密的相关性。[B]群个体与[L]群个体间的差异最大,而[H]群个体介于两者之间,但更接近于[L]群个体,3者确系不同的独立分类群,而且呈相互镶嵌进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樟科樟属樟组植物为常绿阔叶树种,广泛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份,是常见的园林绿化及重要的木本香料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本组植物往往同一树种有不同化学型、不同树种具有相同化学型、同一树种各地俗名不同等原因,给科学研究、生产和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对樟组常见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制订了分种检索表,综述了樟组植物主要化学型,并根据已有文献和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提出了樟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化学型的规范命名建议,可以为其他物种不同化学型香料用植物的命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1955年王栋教授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草原管理学教科书《草原管理学》,该书第七章介绍了由王栋教授领导的调查队于1952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主要牧草的调查结果.其中根据蒙古语语音用汉字拼写的方式,记录了23个植物分类群的当地蒙古名称29个,并介绍了2种植物的民间利用知识.在初步考证和订正植物分类群的基础上,对该书记录的23个蒙古语植物命名词汇或植物民间名还原为传统蒙古文.同时应用植物资源学和民族植物学资料,对本书记录的芨芨草和野韭的民间利用知识进行了分析论证.尽管《草原管理学》所记载的蒙古民族植物学资料不是很丰富,但这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实地调查最早记录和发表的关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蒙古族命名和利用当地野生植物传统知识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内蒙占境内花葱属(Polemonium L.)进行了分类学研究。1980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五卷收载了花葱属植物1种,经作者整理与研究后,现知内蒙古有本属植物4种、1变种。其中1新种:——Polemonium sumushanense G.H.Liu et Ma;1新变种:——P.chinense(Brand)Brand var.hirticaulum G.H.Liu et Ma。作者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并对分类学上有争议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对柊树的观赏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并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品种名称进行了考证,记载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11.
<正> 景天科植物有35属。我国有10个属,贵州有4个属。景天属是其中比较大的1个属。关于贵州景天属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末叶至本世纪初期法国人 Hector Léveille 写有《FLORE DU KOUY-TCHEOU》一书。此书记载本属共8种,其中7种是新命名。经研究只能保留1种,其余6种均已作异名处理。作者在担任贵州植物志景天科编写工作中,对贵州景天属植物作了初步研究,本文共记载20种。所用标本存贵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花茶学名的订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检查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命名模式,发现它们是完全一致的。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不合法的异名,小果金花茶也就自然地被转移到Camellia nitidissima var.microcarpa Chang et Ye(C.chrysantha var.microcarpa Mo et Huang;C.microcarpa Mo et Huang)。  相似文献   

13.
Osmanthus polyneurus P.Y.Bai与Osmanthus polyneurus H.T.Chang在小枝、花序、雄蕊群以及花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O.polyneurus P.Y.Bai花瓣在蕾时仍为木犀属典型的覆瓦状排列。因此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则(维也纳法规)》规则53.1,O.polyneurus P.Y.Bai与O.polyneurus H.T.Chang应为不同植物,为异物同名,故更正为:勐腊桂花Osmanthus menglaensis C.F.Ji nom.nov.。  相似文献   

14.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其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曾有不少知名学者赴罗浮山考察,采集标本,并以罗浮山命名了一批植物名称。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广东植物志》在线电子版,目前仍保留有15种(含变种)植物的正名以罗浮山命名,其他则已被归并。除上述命名植物外,模式标本产地植物有13种,罗浮山特产植物8种,这些特有或模式标本产地植物共计20余种,对它们进行考证,有利于发掘罗浮山植物多样性的特色。通过对该地植物资源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特有植物。  相似文献   

15.
<正>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包括水角属(Hydrocera Bl.)和凤仙花属(Impatiens L.)两个属,其中凤仙花属植物超过1 000种[1],亚洲东南部是凤仙花属植物5个多样性中心之一[2]。陈艺林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了国产凤仙花属植物220种[3];加上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新种报道,国产凤仙花种类已超过270种[1]。凤仙花属植物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出版以来内蒙古被子植物区系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发现内蒙古被子植物新记录属8个,更名植物属2个,从原隶植物属分出而独立的植物属3个;(2)新定名发表25新种、1新亚种、15新变种、2新变型;(3)发现新记录44种、2亚种和2变种;(4)对原有的30种、1亚种、10变种和1变型进行了订正.在植物志后时期,内蒙古被子植物区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的编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柊树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柊树的观赏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并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品种名称进行了考证,记载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18.
无锡樱花种与品种资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樱花品种分类长期存在的混乱状况,在查阅大量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要求,对无锡地区的樱花种类及品种进行了科学规范的整理,制定了樱花品种调查规范,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共记载樱属11个种及变种,计21个品种,并发现了3个新品种,对3个新品种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9.
<正> 陈焕镛和侯宽昭在《华南植物志资料(Ⅰ)》中,命名新种粉叶苏木Caesalpinia hypoglaucaChun et How见(《植物分类学报》7:20,图版6:2,1958),是根据左景烈(C.L.Tso)23669号和梁向日(H.Y.Liang)69846号(Typus)采于十万大山的标本以及Fenzel(芬次尔)据认为采自海南的标本鉴定的。但Fenzel的标本“无号”、“无记录”;且《海南植物志》第二卷(1965)中,对“粉叶苏木”在海南的产地,其叙述也是“具体地点未详”(226页)。所以,该种在海南是否有分布,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对采自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15种植物(22个部位)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大部分植物均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铁扫帚、龙爪槐茎、金银花和女贞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7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小于40%.在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只有接骨木和南方荚蒾的抑制率大于6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活性均小于30%;在正丁醇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15种植物均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铁扫帚、龙爪槐叶、龙爪槐茎和金银花茎的抑制率均大于85%,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大于40%.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夹竹桃的抑制率大于8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小于40%;在石油醚萃取物中,供试质量浓度在1 mg/mL时,15种植物均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菜豆、爬山虎叶、南方荚蒾和女贞叶的抑制率均大于90%.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 mg/mL时,仍有部分植物表现出较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抑制率大于80%的分别有爬山虎叶、鸡眼草、金银花茎、迎春花茎和叶.另外,有些植物萃取物不仅对乙酰胆碱酯酶没有抑制活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