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坪气田基岩气藏是罕见的非常规裂缝性气藏,有效模拟天然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展布特征十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东坪气田基岩气藏储集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基岩储层DFN离散裂缝模型的建立思路。先基于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倾角、裂缝方位角等裂缝特性参数,将东坪基岩储层裂缝分为两组走向近似垂直的天然裂缝,分别模拟了两组天然裂缝的密度分布。再以裂缝密度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地震综合属性体作为趋势约束体,建立了DFN离散裂缝分布模型。通过提取裂缝密度、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属性参数,研究了东坪基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现裂缝主要受断层控制,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存在强的非均匀发育特性。最后,运用东坪基岩储层生产动态特征和气藏数值模拟的产量历史拟合效果检验了DFN离散裂缝模型对基岩储层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非常规基岩储层的裂缝模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岩体渗透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岩地区,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基岩介质中裂隙的分布特征和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能,其中包括导水裂隙优势方位研究、基岩裂隙水的活跃带分布研究和基岩裂隙渗透参数的计算。为此,结合我国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丰富的地质资料,对该处置场裂隙发育分布特征、导水裂隙优势方位及其渗透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和计算发现,基岩裂隙水活跃带是核素向外界迁移的活跃通道,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内的导水裂隙有一个优势方位。并且还求出了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基岩裂隙的渗透系数张量。  相似文献   

3.
智能大厦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是美国哈福特市的计算机控制的大厦,这座旧大厦在进行改建时,把空调、电梯、照明、防火、防盗等系统用计算机统一控制管理,并为客房提供话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方面信息服务。这种智能大厦的建成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典型很快引起各界人士的瞩目。各国纷纷效仿,形成了智能大厦热。我省的第一家智能大厦是财政厅新建的办公大楼。智能大厦是先进技术的综合体,这里大厦就是指向商业大厦办公大厦等用于办公、服务、生活等方面用途的各种大厦。不论这些大厦具有何种功能,都存在一系列共…  相似文献   

4.
立井基岩垮塌是不易见到的,而恩口煤矿立井基岩垮踢事故却很典型。本文应用工程地质力学及岩体力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在井筒施工中忽视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井筒地压和支护设计也未作重新计算,是造成该井筒基岩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并从中吸取教训。图3.表1.参4。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元宝山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与基岩抽水试验情况,提出了元宝山露天矿基岩疏干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解决了元宝山露天煤矿在剥离工作中出现陷车、陷镐、粘车、粘皮带这一难题,使剥离速度大大加快,缓解了采剥失调、生产接续紧张局面。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直接效益,而且间接效益更大,同时为今后的基岩疏干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基岩岩相学的观察研究,确定了冀东南堡凹陷基岩花岗质混合岩岩性,并给予适当的划分与命名,基岩储集性能为V型非储集层.  相似文献   

7.
该文叙述了智能大厦的实际意义和基本组成,介绍了智能大厦工程设计与选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际的例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智能化的大厦,其必要条件就是由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对大厦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介绍了智能大厦的集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段佳 《科技信息》2011,(33):I0022-I0022,I0097
石嘴山西靠贺兰山,贺兰山区主要由前三叠系基岩组成,构造断裂、节理裂隙发育,为基岩裂隙水提供良好的贮水空间,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储存和运移,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平原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孔隙水的赋存与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地下水是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与基岩加速度反应谱.1对比分析了美国西部地区烈度衰减关系,选取了合理的衰减关系.2根据美国NGA强地震动观测数据库得到的美国西部地区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和中国东部地区烈度衰减关系,确定了中国东部地区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3研究了临沂地区的基岩加速度反应谱.提出的中国东部地区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可以生成东部任意场点的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生成的临沂地区基岩加速度反应谱可为该地区地震动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龙岩盆地某高层建筑地基中土洞的成因,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处理的原理及本场地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即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其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岩溶范畴内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远大于岩洞。  相似文献   

13.
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初始化工作至关重要,初始化不恰当所导致的后果在后续的电算化工作中往往无法弥补.初始化工作较复杂,需要有完整而细致的工作思路,同时应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关注初始化中具体模块的建立和代码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速单片机控制的电气设备智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基于DS89C450嵌入式高速单片机、带数据掉电保护及实时时钟记录等功能的电气设备智能测试系统,同时针对其在电脑刺绣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做了一些功能细化.系统采用上下位架构设计理念,通过通信方法有机联接系统,借用流行的单片机技术与VB技术加于实现.实践证明该系统有较高的性价比及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晴隆—贞丰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该地区岩溶以形成时期分为近代岩溶与古岩溶,近代岩溶出露地表而古岩溶大部分深埋地下.通过对该地区地表岩溶与钻孔揭露古岩溶发育特征统计,进而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发育特征主要是地质构造作用控制:近代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发育强烈;古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深埋地下,岩溶发育作用停止.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性质的溶洞其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往往会导致实际勘探出现困难。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三个溶洞模型:充水型溶洞、充泥型溶洞及未充填型溶洞。对三个溶洞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模型的地电响应特征;然后对每个溶洞模型表面增加一层破碎状溶壳,分析了溶壳对溶洞正反演结果的影响;最后将实际资料与数值模型结果对比分析,进而解释了实际资料中溶洞异常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充填型溶洞在反演结果中的反应比未充填型溶洞灵敏很多,破碎状溶壳对未充填型溶洞探测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充填型溶洞,破碎状溶壳包围的空洞在反演结果中表现的异常形态不明显,在野外实际探测中很难准确探测。  相似文献   

18.
岩溶是大气淡水溶解作用形成的自然构造.古岩溶是地质历史时间产生的岩溶.岩溶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相对于围岩来说,流体是未饱和的;(2)不饱和碳酸盐的流体能有效地将溶解产物搬运至远离反应的地方.在岩溶地区以潜水面为标准,把岩溶作用带分为渗流带和潜流带.岩溶的物质基础,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形成于南北纬40°之间的温暖的、清洁的、浅水海洋环境.不整合面,溶蚀孔洞缝,岩溶砾岩和岩溶角砾岩,岩溶地貌是古岩溶的宏观特征.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均表现淡水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岩溶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支撑点.西南岩溶地区降水丰富,岩溶水资源总量大,但由于强烈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植被的破坏,西南岩溶地区成为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认识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赋存特点和时空演变规律,认清目前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利于今后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对实现西南岩溶地区脱贫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胁迫两方面分析了岩溶含水层的特点以及目前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贵港覃塘区不断发生岩溶地面塌陷。通过野外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手段,综合分析地面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塌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采用明渠灌溉且无防渗措施和短时间内大量抽排岩溶地下水是地面塌陷的直接诱因。还对塌陷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地面塌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