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用DYNA3D(研究版)有限元软件对无缝钢管局部径向模具塑性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钢管成形时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与物理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和物理模拟结果吻合很好,说明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车轮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弯曲和径向疲劳物理试验,检验是否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为解决这种开发模式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基于弯曲和径向疲劳物理试验的方法,使用Creo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材质为A356、规格为16×7 J的某型铝合金车轮,建立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给出仿真流程和仿真思路,采取静态分析模拟动态分析的方式,预测车轮疲劳寿命和安全系数。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试验仿真中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与物理试验的位置相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方法预估车轮寿命的有效性,从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车轮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汤川核力场为例,说明用有效势方法讨论有心力场中圆形轨道的稳定性,数学处理比较简明,物理图象也比较清晰。进而指出非径向微扰引起的速度矩变化对稳定圆轨道半径r_0的影响,导出两者变化的数量关系,说明在汤川核力场中维持稳定圆运动对微扰量所加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对非线性椭圆问题正解的研究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拓扑度理论和变分方法。当非线性项是次临界超线性增长时,极小极大定理最为有力的工具。即使超线性项是临界增长的,仍可在某能量面以下重建紧性以保证极小极大定理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径向粘滞力对含三维磁场等温薄盘不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积盘中由于吸积物质的径向运动,盘内物质间沿径向的粘滞力将会对盘的性质产生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径向粘滞力对三维磁场的等温薄盘稳定性的影响问题,结果发现,径向粘滞力的引入不会产生新的稳定或不稳定模式,且不改变粘滞模式的稳定性质,但对磁声波模式的稳定生有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的大小与扰动波长和盘的不同区域有关,本文还对径向粘滞力对盘的稳定性影响作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径向剃齿刀最小宽度的求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利用单自由度啮合原理推出径向剃齿刀齿面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径向剃齿刀最小宽度求解方法,采用弦截法计算出刀具各端截面所对应的被剃齿轮齿面上的剃削痕迹的参数值,根据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范围可反推出径向剃齿刀轴截面的极限位置,两个极限位置坐标之差即为径向剃齿刀最小理论宽度,考虑到径向剃齿刀的加工特点,给出了径向剃齿刀实际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反挤压凹模内壁径向压力的影响规律及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以1060铝合金为例,变形程度由16%变化到81%,压力值由48MPa增加到872 MPa;高径比由0.4变化到1.2,其值增加70 MPa;摩擦因数由0.05变化到0.50,其值增加400 MPa;挤压速度对凹模内壁压力的影响很不明显,屈服应力与其的变化关系近似为线性。其中,挤压材料性能对内壁影响最大,高径比的影响最弱。最后,通过对1060铝合金进行物理模拟可知:各测点应变值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最大为13.30%,最小为0.38%。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二维等离子体晶格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 在射频等离子体环境下进行了一组实验. 以一次实验所得到的等离子体晶格的数据为基础, 计算出径向分布函数、角相关函数和平均平方位移. 通过对3个函数曲线图的分析, 发现角相关函数随晶格间距的增加呈振荡减小的趋势与e−r的曲线拟合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平方位移随时间单调增加; 结合径向分布函数随晶格间距的变化规律, 可以得出此二维等离子体晶格处于“液态”. 文中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对研究凝聚态物理和胶体物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单自由度啮合原理推导出径向剃齿刀齿面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径向剃齿刀最小宽度求解方法.采用弦截法计算出刀具各端截面所对应的被剃齿轮齿面上的剃削痕迹的参数值,根据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范围可反推出径向剃齿刀轴截面的极限位置,两个极限位置坐标之差即为径向剃齿刀最小理论宽度.考虑到径向剃齿刀的加工特点,给出了径向剃齿刀实际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径向基函数方法,我们将常用的几种原子核质量模型的精度提高了约10%~40%.留一交叉验证与AME03-11测试表明径向基函数方法是一种非常强大并且实用的工具.考虑径向基函数修正后,原子核质量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实验新测量原子核质量的数据.这一工作对于核天体物理、超重核合成及原子核对称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径向封严腔几何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对转/静叶片之间带有封严腔的某高负荷单级涡轮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对气动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轴向重叠度,几何参数改变导致轮毂二次流损失的变化是影响气动效率的主要因素。轴向间隙对封严效率的影响最大,径向间隙次之,轴向重叠度最小。气流在发卡弯加速后膨胀形成的大尺度旋涡,是轴向间隙能够产生较好封严效果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瓦斯径向非线性流动理论为基础,对钻孔径向物理网格均匀化处理,选取预估—校正差分算法推导线性差分方程组,获得钻孔径向瓦斯压力分布曲线,比较物理网格和网格均匀化差分迭代的计算误差.为使钻孔径向瓦斯压力分布曲线光滑、降低差分迭代的计算误差,选取拉伸-压缩变换函数使钻孔周边自然生成的非均匀物理网格经过对数变换变成均匀的计算网格,选取预估—校正平均稳式差分算法推导径向瓦斯不稳定流动线性差分方程组,并模拟不同透气性、不同时间钻孔径向瓦斯压力分布;钻孔径向6 m范围内物理网格与网格均匀化瓦斯压力最大差值达到1 MPa.  相似文献   

13.
裂缝滤失和堵漏是油气田开发与增产改造的关键,但目前对裂缝中液固两相径向渗流缺少物理模拟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基于Eascan-D光电扫描技术和MATLAB建模方法成功设计了地层裂缝径向流动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能更佳符合真实的地层裂缝空间形态特征、可视化模拟井眼和地层裂缝的径向流动。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颗粒在孔喉较小处沉积并堵塞,且流速越小,堵塞效果越好;平均开度相同的模拟天然裂缝出口流量较小,说明了在解决裂缝漏失问题时需要考虑裂缝面形态特征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实验装置对堵漏颗粒的选择与堵漏剂的堵漏效果评价,以及认识井下裂缝内液固两相流动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氢原子为例,根据电子运动的波函数Ψ的径向部分R(r)所遵循的微分方程,与电子饶核转动无关这一特点,经过简单的初等计算,就可以求出电子轨道角动量公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思想,采用奇异值分解法(SVD),将物理问题的求解空间分解为几何子空间和设计子空间,通过线性组合几何与设计子空间获得随机变量响应结果.与传统加速算法不同,采用径向基函数(RBF)近似设计子空间响应,实现了系统信息的压缩表达,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采用边界元法(BEM)求解二维位势问题,并结合S...  相似文献   

16.
渡槽水体受激晃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液体在晃动条件下产生的晃动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物理实验模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物理模型部分对支撑结构上安装储水箱,并在振动台上进行加载;数值模型部分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新兴数值方法——基于径向基函数的近似特别解方法(the method of approximate particular solutions,MAPS)。对水槽侧壁上动水压力的最大值分布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将有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解析解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LMAPS方法可以准确描述液体晃荡的形态与压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有望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内线圈径向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变压器线圈动态稳定性研究极其复杂,本文在漏磁场基础上以动态振动方法分析内线圈径向受动态压力时振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雷达飞机识别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尝试将目标分解算法用于高分辨率极化目标的识别。基于 Krogager目标分解法 ,将各距离分辨单元的极化散射矩阵分解为 3个简单散射体的散射矩阵 ,分别代表球形散射体、二面角散射体和螺旋体散射体的散射机理。并利用求得的 3个幅度参量随径向距离的变化波形 ,提取反映目标散射中心位置和物理结构特性的特征。进一步采用 Fisher可分性准则作判据 ,从原始特征集中选取最佳特征组。对 5种飞机模型的识别结果表明 ,此基于矩阵分解的识别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9.
从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含烃向对流吸积盘的径向。-环向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并根据盘的不同结构研究了四种模的不稳定性质,着重研究了径向粘滞力对含径向对流吸积的径向-环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粘滞力对声模有较大的影响,但不改变粘滞模和热模的稳定性质,这一模型有利于解释银河系中黑洞候选体的QPO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氢原子为例,根据电子运动的波函数Ψ的径向部分R(r)所遵循的微分方程,与电子饶核转动无关这一特点,经过简单的初等计算,就可以求出电子轨道角动量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