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黄土高原地区277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揭示其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格局分异特征,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其冷热点分布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冷点区变化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地区经济空间分异中随机性占比不断减小,全方向上的空间差异程度渐趋加深,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质性愈发显著,各方向上的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资本投入与工业化发展始终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影响,各影响因素与地区经济热点区、冷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耦合性,但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4个年份中,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董俊鸷  简子菡  丁志伟  张改素 《河南科学》2020,38(11):1860-1867
以中原城市群中的194个县(市)作为研究单元,基于创新水平指标体系,运用Jenks Natural Breaks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7年、2017年中原城市群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总体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东南-西北分异,高低区组合形成"一极三片区"的结构特点.②空间关联格局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以巩义市为核心的中部;显著LL主要在南部、东南部形成低值连片区.③从影响因素看,科技实力对创新水平分异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经济实力和科技投入分别发挥着动力支撑和关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收集2018年7月份南昌市主城区的720个住宅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南昌市主城区房价的空间分异以及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昌市主城区的房价显著聚类,且呈多中心分布的模式;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存在空间变异性;总体而言,建筑特征中容积率对房价影响最显著,区位特征中地铁因素对房价影响最大,邻里特征中重点中学对房价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核算2005—2019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利用重心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迁移轨迹及空间集聚特征,发现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后向东北方向迁移,建筑业碳排放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利用GTWR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数量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业碳排放,而降低能源强度与调整能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空间趋势分析法和局部莫兰指数法,揭示广州市2020年二手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在综合考虑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和教育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可视化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二手住宅价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广州市二手住宅价格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呈现“倒U型”的趋势分布,在整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点,并在房价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空间聚类程度和关联程度。各影响因素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作用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商场和小学对住宅价格的作用表现出商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服务的局域性;而且,教育资源对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差异程度受政策变化的影响。此外,GWR模型中部分住宅价格样本点的拟合效果不足与局部区域集中的资源优势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累积分布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2015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及不同类型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提炼出主导因素,得到如下结果。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呈现"低值集聚、高值离散"的特征,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同质集聚性。其中,显著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皖北和苏北地区,显著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和山东临海县域。综合考虑空间约束和粮食产量分布差异,将黄淮海地区分为粮食高产区、中高产区、中低产区和低产区4个类型区。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一,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属于社会经济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区域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中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折纯),表现为地理环境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植被指数、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提...  相似文献   

9.
以行政区划中的地区为最小空间单元,利用2015年中国343个地区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价了驱动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中国的空气污染具有"双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分别存在华北区和西北区两个高值中心与华南区和东北区两个低值中心.②影响我国AQI分布的自然因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响我国AQI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可分为人口、工业、生活消费和环境维护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应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六盘山贫困地区乡镇用电量空间分异特征,揭示了地区海拔高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对电力消费量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在贫困地区应通过实施电价补贴、推进人口城镇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政策措施来完善地区电力供给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浙西山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区农机化的现状和特点,相关的有利和制约因素;阐述了推进农机化,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巩固、壮大服务组织,推行经济特产“名牌战略”和有效地转移劳力,以及筹集资金的有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加权指数模型测度河南省18地市2005-2013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空间聚集的态势在减弱,地市间差异逐渐缩小;(2)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中豫西地区与豫东地区局部空间正相关显著,豫西地区是"高-高"聚集区,豫东地区是"低-低"聚集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上呈现非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但在区域尺度高中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对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将影响农机化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归纳为3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机化规模经营影响强弱的次序为耕地面积、农机装备水平及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5.
该文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2010—2017年的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福利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福利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区域间呈现出三极化格局,其区域间差距是影响总体差距的最主要来源; 各类因素对不同水平的城市绿色发展福利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水平城市中,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促进绿色发展福利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2者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为正; 在高水平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福利水平上升的关键因素,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互项显著为负,其与社会福利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偏低且发展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旅游核心企业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 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城镇化率是影响重庆市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因子间存在"1+12"和"弱+弱强"的现象;都市旅游区、渝东北旅游区、渝东南旅游区和环城旅游区内部的旅游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子呈现出部分服从整体且个体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揭示当前多重因素驱动作用下,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探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对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年、2017年landSat高清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通过土地利用动态相关指标以及转移矩阵计算,揭示出了碧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率的演变规律,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差异。结果显示:碧江区土地利用主要是以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旱地为主,其次是以城镇用地、水田和农村居民用地为主。2009—2017年,碧江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速率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和差异,其中城镇用地利用幅度最大,道路和城镇用地利用变化速率最快,其率值分别为59%、16.81%。碧江区土地利用转换较大的是以城镇建设用地和道路为主,旱地转为城镇用地的面积最多,其转换面积为90.40 km~2;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演变呈现出3种变化模式,其主要以城乡向外扩展、道路指向性和农村居民点就近利用模式存在,土地利用空间集聚主要集中于碧江区中部向东部移动趋势。影响碧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以社会经济、地形地貌、政府政策、人口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定福建省9个设区市共计67个气象站点的3项指标(温度、湿度、风速)30 a统计资料,在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对福建省12个月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全省旅游适宜期主要集中在3-5和10-11月份两个阶段,不舒适期主要集中在12、1-2和7-8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