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4个年份中,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种植基地,研究河南省花生种植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8年中国和河南省花生种植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探讨河南省花生种植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从2010-2018年间持续增加,且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1,专业化集聚水平自2016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主导地位不断增强;花生种植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豫南花生种植地区主导着河南省花生种植业的变化;花生种植重心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趋势;花生种植的集聚水平自2010年呈缓慢增加趋势,高-高集聚区逐渐在驻马店的正阳县以及南阳的唐河县等县域周边集聚,低-低集聚区数量在中部地区有所增加,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区变化不大;化肥施用量、花生单产、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对花生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研究结果可以为花生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福建省84个县域数据,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索县域体育场地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福建县域体育场地面积(存量)发展在空间上存在集聚分布特征,而人均场地面积(相对量)在空间上则呈随机分布;东部沿海县域的场地面积发展快于内陆山区,而南部内陆山区又快于北部;构建的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回归模型,提高了对县域场地面积的解释力;与县域场地面积相比,影响县域人均场地面积发展的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1994-2008年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各因子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子,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文化程度的间接影响比较大,这对于制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选取了人均GDP、二三产业所占比例等12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136个县域划分为发达、较发达、中等及欠发达等4种类型;发现河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到产业结构等综合实力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发展县域农业将是河北省提高县域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县域空间差异研究中,发现了发达县域对区位、资源条件等初级生产要素依赖性强,提出了转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 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 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 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 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9.
运用突变级数法,从空间集聚水平、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4个方面构建县域城市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2009年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强弱,并将其分为5个级别。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福建省县域城市性发展水平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现象,具有城市性发展水平高和城市性发展水平低的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闽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呈现"高-高"正关联,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呈现"低-低"正关联。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综合经济实力、农业因素、地形条件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来解释各因素对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经济实力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呈由冀北分别向冀东、冀中南(冀南)两侧递减的趋势;农业因素的影响强度由冀中北分别向东南、西南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地形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一方面是从冀北向冀东逐渐递减,另一方面是从冀中向冀南、冀中南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原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近15年来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异规律,利用克里金(Kriging)法绘制了两个时段地下水水位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具体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方法很好地模拟了不同时期河北省地下水水位的空间结构和变异特征,得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在中尺度上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1986~1990年时段地下水水位具有明显的方向变异性,而1996~2000年的方向变异性不明显.Kriging插值表明,河北省地下水水位具有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从东向西、从滨海平原到山麓平原地下水水位逐渐增高,西部和中部平原地下水埋深较大,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而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12.
以2007年统计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建立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体系,探讨河南省农用地保护水平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平原区普遍高于西部山区;影响河南省各区域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子也是不同的.最后,分析了河南省各个区域农用地集约利用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4个五年发展战略的截止年份为时间节点, 基于径向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测度2000, 2005, 2010和2015年中国337个市级行政单元(不含港澳台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 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ESDA)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 2000—2015年,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且空间差异显著, 高强度的利用水平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各大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 2)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呈现空间自相关性, 且全局分异格局与冷热点分布格局及空间异质性的态势基本上吻合; 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的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政府经济调控4 种因素影响, 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4.
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对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将影响农机化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归纳为3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机化规模经营影响强弱的次序为耕地面积、农机装备水平及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2000年—2017年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不佳,说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态欠佳;2) 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时间上表现为稳步提升,空间上,县域分异格局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于鄂中和鄂北岗地,传统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板块分异格局表现为咸宁板块〉孝荆板块〉襄随板块〉黄鄂黄板块〉宜荆板块;3) 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地形和土壤;人文因素则包括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区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岁老人比率及其地理分布是判断长寿区的重要指标,长江上游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呈空间集聚型分布,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为长寿老人集中区;其百岁老人比率总体上由西向东递减而呈梯度型分布,其中川西北高原和成都平原百岁老人比率最高,为我国长寿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空间趋势分析法和局部莫兰指数法,揭示广州市2020年二手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在综合考虑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和教育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可视化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二手住宅价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广州市二手住宅价格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呈现“倒U型”的趋势分布,在整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点,并在房价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空间聚类程度和关联程度。各影响因素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作用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商场和小学对住宅价格的作用表现出商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服务的局域性;而且,教育资源对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差异程度受政策变化的影响。此外,GWR模型中部分住宅价格样本点的拟合效果不足与局部区域集中的资源优势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效的森林经营必须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可为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为研究对象,以1979—2012年148块8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构建生态功能指数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生态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①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提高的样地数多于降低的样地数,中高等级样地数的比例呈稳步增加趋势,低等级样地比例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②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的空间聚集性呈现先增大后急剧下降、又缓慢增强的复杂变化历程,生态功能高值点地理分布中心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偏移的趋势;③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前4个主要驱动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植被覆盖度>坡度>人均GDP。【结论】城市化、工业化引发的林地占用与退化,林业政策法规变动对林农森林经营积极性的影响,是导致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加强森林经营与林地保护,是提高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日渐成为经济学和现代区域科学领域的关注重点,运用因子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河北省各县市创新效率,采用ESDA方法和克里金法探索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创新效率有效区少、无效区多;各功能区调整幅度和侧重不同,环京津区、沿海区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好,冀中南区规模效率最佳,而冀西北区需做出全方位调整;创新效率存在集聚效应,热点区位于区域中部,冷点区位于西北部;河北省创新发展整体呈现多中心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区位因素影响明显;环京津地区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