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戏剧创作中,冲突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戏剧情节是在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消解过程中发展的,换句话说,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的灵魂。而《罗剧》中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两个世仇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封建与反封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消解主要是通过暴力这个中介而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暴力成了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的对立物。本文将就《罗剧》中的暴力冲突描写进行分析,进而挖掘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悲剧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的许多层面:艺术上它有机地聚合了传统艺术技巧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成为美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戏剧的空间艺术方面涵括了哪些内容?在戏剧理论史中一直没有明确。本文试图通过戏剧中的人物群、戏剧冲突、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心理空间、对话、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插科打诨与诗词歌赋、潜台词等等方面的阐述,对戏剧空间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作简要解说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制约下,曹禺后期戏剧的艺术建构逻辑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矛盾冲突类型由家庭转向社会,主题取代人物成为戏剧创作的最高目的,艺术风格与技巧也由沉郁丰赡转向明朗简淡。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曹禺后期戏剧的艺术魅力消退。  相似文献   

5.
始于悲情 终于团圆——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者,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煮,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根据剧本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典范。剧中表现出作者对美国南方的怀旧心理,反映了南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反映了幻想与现实、男女两性、死亡与欲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解析剧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作为戏剧重要要素之一的“冲突”(conflict)在不同语境的戏剧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征。西方戏剧认为,所谓冲突,便是现实人类由于立场、观点等相迥而产生的矛盾(contradiction),这种矛盾在戏剧中的反映,便是冲突。而中国传统戏曲认为,所谓冲突,乃是在一个链状的叙述模式中,出现顺序进行的点状“场子”,而构成这种特殊的“场子”的冲突,则被笔者称为“吊诡”(paradox)。从这两种源自于不同戏剧结构的矛盾元素出发,笔者认为,无论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戏剧,在情节上都存在着“吊诡”这种叙事模式的美学共同。  相似文献   

9.
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塑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展现思想和主题。 曹禺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精于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各种形式的矛盾冲突,精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物关系中具有戏剧性的因素;而他更善于通过精彩的戏剧语言使它们获得直观的体现。他的代表作《雷雨》,之所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深表忧虑,关注他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并成功地将传统表现主义手法和现代心理学技巧结合起来写作,擅长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冲突斗争。文章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对剧中主要人物的需求及需求层次是如何发展的进行了探索,旨在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主要角色的欲望发展,重温奥尼尔的现代悲剧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他的剧作以别具特色的表现方法生动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的社会现实,剖析了复杂的人性。本文主要从主题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奥尼尔戏剧的悲剧性和表现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他的剧作以别具特色的表现方法生动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的社会现实,剖析了复杂的人性。本文主要从主题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奥尼尔戏剧的悲剧性和表现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谈《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该剧展现了一个普通美国人盲目信奉"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为了表现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成功与失败的主题,米勒在该剧中巧妙地运用了人物对比的写作手法。主人公威利父子在多重角度上与哥哥本和邻居查利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了幻想与失败,后者代表了现实与成功。通过这样的对比,戏剧的主题得到深化,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剧作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在戏剧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由主要冲突来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多种戏剧冲突来表现的;戏剧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充实人物性格的过程;人物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环;设计人物自身言行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尤晓洁 《科技信息》2009,(15):203-203
戏剧独白是勃朗宁诗歌的一大重要特色。戏剧独白赋予了诗歌戏剧性,使诗歌具备了戏剧的某些特性,例如:戏剧场景、戏剧冲突等。所以本文以《我的已故公爵夫人》为探讨对象,研究戏剧冲突对诗歌人物关系发展和人物个性展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5-107
文章主要从家庭自传体戏剧主题与人物刻画两个方面探讨了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位美国戏剧史上著名剧作家的代表作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与The Glass Menagerie的共性与差异。虽然两者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其叙事风格却不同:威廉斯更崇尚人物的内心刻画与神秘浪漫气氛的营造,而奥尼尔则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注重由小见大,由一个家庭的矛盾折射整个社会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茱帕·拉希里以及玛格丽特·狄洛威皆是当代著名的亚裔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着重描写亚裔美国女性在美国大熔炉里生活以及由于身份二元性所带来的困扰。此外,亚裔美国女性的婚姻生活也是这些作家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体现了亚裔美国女性在婚姻里所受到的歧视与束缚。而这种状况是由于社会环境、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一起所造成的。新一代的亚裔美国女性在与第一代乃至第二代亚裔美国母亲的冲突交流中,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并与母亲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18.
剖析了<威尼斯商人>的两组戏剧冲突,指出两组戏剧冲突构成了喜剧的艺术整体.冲突的结果是夏洛克彻底失败,鲍西娅获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9.
冲突是戏剧不可替代的重要构成要素。但长期以来喜剧冲突一直被忽视。本文旨在证明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通过误会局面设置,深化了揭示阶级差距的主题性并产生张弛有度的戏剧节奏关感,体现了喜剧冲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蜕变,才有了二十世纪的辉煌。本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戏剧在其黄金时期之前的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和戏剧类型,以及战争等因素对美国戏剧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有助于人们对二十世纪前的美国戏剧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