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川柳はで時代の「写し絵」である。「サラ川」は「第一生命サラリーマン川柳コンクール」の通称である。サラリーマンは日本社会の中堅であり、彼らの書いた川柳からは日本の世相を良く反映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って、本稿はサラ川から日本の世相への考察にした。  相似文献   

2.
中梦冬 《科技信息》2010,(16):115-115
日本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甘え」文化,它构成了日本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省略暧昧表达是「甘え」日语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它避免冗长,言简意赅,通过以心传心,给交际双方带来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的「甘え」意识。  相似文献   

3.
包亚男 《科技信息》2010,(16):I0159-I0159
「あたたかい」用汉字来表示的话,通常为「暖かい」或「温かい」。像这样的用不同的汉子书写发音相同意义不同或相近的日本固有词汇的现象叫做"异字同训"。动词有「量る,計る、測る」,形容词有「堅い、硬い、固い」。  相似文献   

4.
在成千成万的名词当中,意义最含混、最矛盾的,莫过于现在通行于日本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所谓「革新」.什么「革新主义」,「革新思想」,「革新运动」,乃至「革新派」等等,充满于杂志及报章上.但若从字面来玩味这两个字,就无法了解它的本义.在右派势力狂暴发展的今日,日本所谓「革新」,差不多可以和右派一切的玩艺儿联在一起.「革新主义」就是「日本主义」;「革新思想」就是「狭隘的国家主义思想」,「侵略的军国主义思想」;「革新运动」就是排斥左派及自由主义者的保守运动,「革新派」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陈秀林 《海峡科学》2012,(11):78-80
当初日本从中国引入汉字时,按照中文汉字的发音而引入.虽然经历了这么久的文字变化,还是不难发现日语的汉字音读与中文的发音有众多相似之处.该文通过日本常用汉字的音读与拼音的比较,从中发现拼音的声母与日语音读的子音有着相对完整的对称关系.而韵母与日语母音之间的关系虽然较为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韵母「ang」、「iang」、「uang」的日语音读的母音为「ou」,韵母[er」的母音为[i」,而且没有例外.  相似文献   

6.
叶柳青 《科技信息》2011,(4):174-175
日本語の学習では、「は」と「が」の使い分けがとても重要である。本稿では、いままで読んできた研究成果を踏まえ、また筆者が日本語を教える間の経験も加え、「は」と「が」の使い分けを整理する。これが日本語学習者や日本語教師のみなさんに役立てば幸いと思う。  相似文献   

7.
闫朝华 《科技信息》2013,(23):155-155,164
在日语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表示自发性的动作行为表现方式,经常使用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动词「なる」等等都表现出日本人在思维和伦理构造上对于自发性的尊重和喜好。本文通过对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动词「なる」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考查,来进一步探究自发性对于日本人内在的思维构造的影响,以及潜藏在日本文化中的自发性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峰 《科技信息》2009,(12):111-113
日本語の「来る」「行く」と中国語の「来」「去」は文法的作用は同じ部分があるが、用法が違う部分もある。形態は同じ部分があるが、語意が違う部分もある。本稿は日本語の「来る」「行く」と中国語の「来」「去」の用法について論じていく。  相似文献   

9.
基于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和Lago语言研究所共同开发的日语在线检索系统NLB对近义词「小さい」和「小さな」后续名词的词配异同进行了考察.通过对NLB系统自动呈现的各词配的频数、MI值和LD值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与「小さい」「小さな」搭配均显著的名词有「子供」「声」「女の子」「虫」,二者语感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客观表述,后者则包含爱心、眷恋等心理倾向;(2)与「小さい」搭配显著的名词多表年龄、成长的意义,如:「頃/ころ」「とき」「お子さん」「娘」等;(3)与「小さな」搭配显著的名词多表示形态、容量的大小,如「町」「花」「穴」「村」「店」「島」等,「小さな」修饰名词,主要用于对对象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对形态小的事物暗示爱心或眷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語には「すみません」を初めとする詫び表現が多くの場面で多用される。「すみません」は中国語では「ドウィプーチ〈對不起〉」であるが、中日における詫びの意識にはいろいろな違いがあると考  相似文献   

11.
李霞 《科技信息》2011,(21):I0203-I0203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中国学习者会发现,同样一个中文的词语在日语的词汇中,既有外来语这一词类,又有汉语这一词类。例如「スポーツ」、「体育」、「運動」也就是说外来语单词「スポーツ」翻译成中文后,与汉语词汇「体育」、「運動」翻译成中文后意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点滴     
吉田的「赔偿」计划吉田政府最近向菲律宾提出所谓「永野赔偿计划」,作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菲律宾造成的战争损失的「赔偿」。根据这个计划,日本将开采菲律宾的铁矿、木材、盐、大麻等日本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这些原料在日本加工制成工业品后再运回菲律宾作为「赔偿」。计划还规定由日本在菲律宾的棉兰姥岛开(?)二十万公顷稻田,使每年可以从那里运大米三百万吨到日本.吉田的主意的确高妙,它不仅可以藉此了结其久久拖延的老账,并且还保证了日本所需要的原料的供应以及为日本的工业品和商品提供了市场。但是别人都是傻子吗?菲律宾的人民甘愿接受这样的「赔偿」吗?打如意算盘是一回事,作事如意又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原料供给地的争夺是帝国主义经济斗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一个重要动因.谁都知道,原料之于工业的发展乃至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确是主要基本条件之一,就像食物之于人类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谁都知道,日本「地小物缺,」中国「地大物博,」帝国主义的日本「先天」异常不足经济落后的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幸福.所以,跟日本近在咫尺的中国,就必然要成为日帝国主义争取原料供给地的最主要的一个对象.然而,照这样的说法,有人就以为:日本口口声声要求「中日经济提携,」倒也未始不是它的「真心实话;」日本因为原料缺乏,情  相似文献   

14.
读者通讯     
编者先生:贵刊三卷十二号瞭望台里的「日本政局的突变」一节里,对于日本军部与外务省对立与否的观察是这样的:「有些汉奸的政论家,常常认为日本外务省与军部对立……但是这次日本政变的事实却粉粹了这种「政论」证明日本外务的对华政策是跟军部一鼻孔出气的.」但是在『最近日苏纠纷的透视』一篇里,赵汉齐先生却说『这两大对立意见反映到政论中心便表现为陆军省与外务省的「尖锐的对立.」』虽则前者指对华后者指对苏可是日本对华与对苏同样是对外收策,那末日本军部与外务省究属「一鼻孔出气」呢?还是「尖锐的对立?」此外还有一封郑之纲先生的来信,所询问题相同,不另重录原文.  相似文献   

15.
一打出了「最后一张牌」一九三七年六月三日,日本举国久已期望的近卫内阁,居然产生了。贵族公子近卫文麿袍笏登台,伸一伸懒腰,坐上了首相的椅子。叫嚣,怒骂,撩乱,「东洋随一」的日本政潮,顿时变成了「万籁无声」的状态,屏息着注视时局的发展,注视这政界的「神样」将怎样施展它的手腕。  相似文献   

16.
纪念过了「七七」,现在我们又在纪念「八一三」了.「七七」的芦沟桥事件,是日本侵略者大众进攻华北的第一个信号:「八一三」的淞芦冲突,则是我们发动全面抗战的第一响炮声.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全面抗战已经满一年了!「八一三」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发动了我们全面的抗战。侵略者的用心是狠毒的,他企图利用虹桥飞机场事件,把我们上海这个国防、经济与文化重要中心,突然攫在手中;然而「玩火」究竟是危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社论中,表达"必要性"的「べきだ」、「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系列是使用最多的评价语气形式。其语义功能主要是通过当为性判断提出建议,多出现在社论语篇的首尾段,用于提示社论的主要观点。从表达"必要性"的语气强弱上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系列强于「べきだ」。二者还可与认识语气形式结合使用,呈现更多变化;使用者需根据事项、对象和行文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日本にぉけゐ道德教育は、日本の近代的学样の発足(1872年)から「教育术语」の発布(1890年)までは、主に儒教思想に基づぃて行われたが、「教育术语」の発布から终战(1945年)までは、「教育术语」を道德教育の目标として忠君爱国の国民の育成を强化してぃた。その最终的目的は、天皇と皇国を守るために献身できる良民を作り出すことでめった。  相似文献   

19.
楚焕焕 《科技信息》2012,(16):182-183
はじめに初めて日本語を勉強した日から謝る時の言葉は「すみません」であると分かった。勉強につれて、「すみません」という言葉の多義性が分かった。謝る場合だけではなく、日本人は平日、「すみません」を使う場合が非常に多いと言える。でも、いったいどんな場合でそれを使えばいいか、それに日本人が「すみません」を使っている時のそれぞれの意味と気持ちはどうであるか、今までもうまく答えられな  相似文献   

20.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0,(6):153-153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