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主要包括:(含粉砂)藻灰岩、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3类储层岩性,其中以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为主,其次为(含粉砂)藻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溶孔、成岩缝、粒间孔、微孔隙.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四类储集空间类型,其中溶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物性最好的为(含粉砂)藻灰岩,其次为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南翼山浅油藏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既有碎屑岩又有碳酸盐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浅湖区,主要发育砂岩及粉砂岩。碳酸盐岩分为5种类型:颗粒灰岩、泥晶灰岩、颗粒云岩、泥晶云岩、藻粘结岩。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地震、构造、露头、岩心及其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翼山浅油藏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翼山构造形成始于N21,N21末成雏形,N22末已初步形成现今形态,N23末期最终定型,南翼山构造为典型的背斜构造,是由翼北2号、翼南2号断层相向逆冲形成,在此基础上主要形成了14条断裂,分别分析了各断裂的基本特征。裂缝以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对该区油气的渗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多层合采时各层注水推进速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为准确计算各层水驱前缘的位置,利用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推导了考虑油相非线性渗流特征的水驱前缘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渗透率级差、注采井距、非线性渗流特征对水驱前缘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越小,水驱前缘距注水井的距离越小,且考虑非线性渗流特征计算出的水驱前缘更小;注采井距越大,水驱前缘位置与注水井距离变大,但是无因次水驱前缘变小,而不考虑非线性的无因次水驱前缘保持不变,反映出非线性渗流特征使油藏开发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桥口油田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以室内实验为基础,对多层水驱油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自身物性不同,多层系油藏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在开发实践中,通过合理地细分开发层系,改善注水结构和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挖掘薄差层潜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层间吸水状况、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水驱动用储量,提高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陈永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49-52
介绍了地球化学指纹技术在油藏连通性和流动单元划分、合采井单层产量贡献、剩余油分布等方面的应用,剖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思路,展望了该技术新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油藏主力高渗层见效水淹,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使得综合含水急剧上升,年产油量大幅度减少.根据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物性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的研究,采取开发对策,对有利的河道微相带(T)部署调整井挖掘水动力滞流区剩余油.对储层物性较差的河间砂及远砂微相带(Q,Y)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分干层、未解层、油水层重新认识,从中优选后进行挖潜.对微相过渡带,引入"隔相注水"模式,提高了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开发实践证实: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微相带系统开发,可以较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沉积微相研究是挖掘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层间潜力,实现开发层系由高渗层向低渗层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复杂环境条件下浅孔爆破技术在建筑物基岩开挖中的应用实例.对爆破方案选择、爆破参数、爆破网路设计以及爆破飞石、地震波危害控制的主要安全措施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结果表明,该爆破工程方案选择合理,参数计算准确,在距建筑物只有4 m的情况下,取得了岩石运动距离不超过2 m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空区是金属矿山作业施工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源之一,准确探明采空区的分布特征是保障矿山安全开采的重要支撑。为探明隶属于鞍钢集团的弓长岭铁矿和眼前山铁矿作业巷道前方的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用巷道地震波法(Seismic Ahead-prospecting , SAP)进行远距离探测。通过对震动信号反射波的提取与偏移成像处理,获取了巷道前方120 m范围内的采空区分布情况,揭示了弓长岭铁矿盲斜井54 m深度巷道前方存在的椭球形民采空区和眼前山铁矿中茨采区22-30 m深度主斜坡道前方存在的矿压致采空区探测结果,为作业提供安全支撑。在此基础上,针对弓长岭铁矿巷道非平整边墙,进行了巷道地震波数值模拟与分析,揭示了非平整边墙产生散射波场对探测结果的影响特征,进一步优化采空区探测结果解译。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在地震波引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引信中微弱信号的检测部分采用自适应消噪技术进行研究,并采用自适应LMS算法对强背荣噪声中的目标信号有效提取。最后用Matlab进行仿真并比较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岩心观察描述、电性、生产测试及开发动态等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了蒙古林砂岩油藏的沉积相,并在单井微相划分及各微相对应电性特征研究等的基础上,进行了油藏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的划分。分析认为,各微相具有不同的岩性、电性、物性、产能特征以及不同的砂体与油层发育规律,纵向上不同微相结合、平面上不同微相注采井组合对油田开发以及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明确了油藏潜力的分布与挖潜方向。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蒙古林砂岩油藏施行了合理的纵、横向注采结构调整等调水增油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确保了油田长期超开发方案指标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同时具有剖面调整、储层深部液流转向以及驱替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驱替方式有效解决非均质性较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后期水驱开发问题。矿场先导试验实施5年来已累积增油5.88×104t,获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1-65
在微水含量研究的基础上,一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微水含量专家诊断系统被建立,并充分利用该系统来分析SF6断路器的故障,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分析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这样诊断准确率被提高,用户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诊断结果,如故障类别、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具体位置及维护意见等,使得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港油田南部油区大多为复杂断块、多层系、稠油油藏,断块面积小且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较强,目前大多进入高含水阶段,水驱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问题。通过采用井下人工地震技术,利用地震波产生的超声波,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在南部地区的王官屯油田和枣园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改善高含水阶段的水驱效果,降低含水上升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4口井、6次试验,累积增油8499t ,投入产出比为1∶9.3,井下人工地震驱油技术为改善复杂断块稠油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作用范围大,对油藏伤害小,投入产出比低等优点,是一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运用岩心观察描述、电性、生产测试及开发动态等动静态资料 ,综合分析了蒙古林砂岩油藏的沉积相 ,并在单井微相划分及各微相对应电性特征研究等的基础上 ,进行了油藏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的划分 .分析认为 ,各微相具有不同的岩性、电性、物性、产能特征以及不同的砂体与油层发育规律 ,纵向上不同微相组合、平面上不同微相注采井组合对油田开发以及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 ,从而明确了油藏潜力的分布与挖潜方向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对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蒙古林砂岩油藏施行了合理的纵、横向注采结构调整等调水增油措施 ,收到良好效果 ,确保了油田长期超开发方案指标运行 相似文献
16.
微构造研究目前已是相当成熟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技术,在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微构造研究被赋予了新的研究内容和特色。本文主要介绍微构造的定义和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是降低施工过程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原理,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及全息岩土成像技术的新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文中介绍了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对新建大瑞铁路尖山岭隧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果良好,准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对地震波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成果整理和预报效果评价。通过对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石家山及卧牛山隧道的检测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现场施工,针对不同的地质病害,对地震波预报隧道地质病害的各种结果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和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19.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在三角洲前缘微相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鄱阳湖三角洲现代沉积的研究确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微相的平面形态与结构特征,结合永安镇油田密井网区资料统计的两种微相宽度建立定量的训练图像。以此为基础,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isim算法进行三角洲前缘的微相模拟。模拟结果具有忠实于井点数据、不同微相平面形态与发育规模受训练图像定量约束的特点;能够再现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几何特征与空间结构。利用该方法可以建立反映现代沉积特征与地下实际情况的沉积微相模型。 相似文献
20.
孙贵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7)
无源微地震技术根据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地面监测技术和井下监测技术,对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便对用于采矿安全检测中的微地震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