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沂山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次报道沂山苔鲜植物148种,隶属于79属,34科,其中藓类植物123种,1亚种、1变种,63属,22科;苔类植物21种、1亚种、1变种,16属,12科。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广东鼎湖山叶附生苔类植物14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0个鼎湖山叶附生苔类植物新记录.文章对新种一鼎湖疣鳞苔(Cololejeunea dinghuiana Zhu&Wang)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特征图.作者对仅鼎湖山有报导过的侧蒴疣鳞苔[Cololejeuneayoshinagana (Hatt.)Mizut.]作了订正,认为侧蒴疣鳞苔在我国尚无记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广东鼎湖山叶附生苔类植物14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0个鼎湖山叶附生苔类植物新记录。文章对新种一鼎湖疣鳞苔(Cololejeunea dinghuiana Zhu & Wang)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特征图。作者对仅鼎湖山有报导过的侧蒴疣鳞苔[Cololejeunea yoshinagana(Hatt.)Mizut.]作了订正,认为侧蒴疣鳞苔在我国尚无记录。  相似文献   

4.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考察和文献考证,发现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6科20属59种,并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类型和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Radula cavifolia和Radula gedena为海南苔类新记录.霸王岭的典型性叶附生苔类植物有37种,占总数的62.71%.细鳞苔科(Lejeuneaceae)是最大的科,其中种数最多的是疣鳞苔属(Cololejeunea),共21种,占总种数的35.59%.该区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48种,处主导地位,占总种数的81.36%,东亚成分10种,占总种数的16.95%.  相似文献   

5.
首次系统调查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通过野外考察和文献考证, 发现猫儿山现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8属19种, 其中16种为猫儿山首次发现, 15 种属于典型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细角管叶苔(Colura tenuicornis)和叶生角鳞苔(Drepanolejeunea foliicola)为广西苔类植物新记录.叶附生的管叶苔属(Colura)为广西新记录属.猫儿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为东亚成分(占36.84%), 这反映了猫儿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东亚特点.异胞扁萼苔为Radula gedena Gottsche ex Steph.的新拟名.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疆苔类植物区系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疆小叶苔与长胞苔新记录各1种,分别名为Fossomobronia pusilla (L.) Dumort和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小叶苔植物属于小叶苔纲(Fossombroniopsida)、小叶苔科( Fossombroniaceae )、小叶苔属( Fossombronia Raddi. ),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长胞苔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属于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 全世界有2种,我国有1种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 ,本属首次发现在新疆的分布.这些新记录在新疆的发现,既丰富了新疆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又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为我国苔类植物区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新疆的苔类植物资源调查及系统整理,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发现,耳叶苔属植物在新疆共分布有2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和盔瓣耳叶苔(Frullariana muscicola Steph.),其中新疆新记录种为1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  相似文献   

8.
福建鹫峰山东麓的叶附生苔类植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该文报道了福建鹫峰山东麓的叶附生苔植物计3科,8属,20种。依据文献资料和目前的研究,福建叶附生苔类植物有10科,22属,61种,该文提供了名录和分布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 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皖南叶附生苔研究——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浙江省藓类植物1个新纪录属台湾藓属(Taiwanobryum)及4个新记录种:草黄湿原藓(Calliergon stramineum(Brid.)Kindb.)、小凤尾藓侧蒴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lateralis(Broth.)Z.Iwats.& T.Suzuki.)、矮平藓(Neckera humilis Mitt.)和台湾藓(Taiwanobryum speciosum Nog.),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浙江省西天目山是台湾藓目前已知我国分布的最北界.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木灵藓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报道了河北省产木录藓属植物5种,即木录藓(Orthotrichum anomalum Hedw.)。钝叶木灵藓(O.obtusifolium Brid.),灰色木灵藓(O.pallens Brid.),黄木灵藓(O.SPECIOSUM nees.),小木录藓(O.pumilum Sw.),其中的前4种为河北省植物首次记录。现对它们的生境、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做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河北省木灵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熊源新  潘玉 《贵州科学》2007,25(2):68-71
贵州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省份之一,发现了约34.42%的苔藓种类.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人口的增加, 森林的砍伐以及环境的污染, 贵州苔藓植物严重地减少.因此,对贵州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特性进行研究非常必要.需要探究其生境和保护途径.本文列出了27种珍稀濒危苔藓植物, 其中, 中华细指苔、粗瓣疣鳞苔和中华厚边藓已经列入 2000年版<世界苔藓植物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西藏色季拉山苔藓植物野外采集和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了采自西藏的两种叶状体苔类植物新记录种——叉苔(Metzgeria furcata (L.) Dumort.)和壶苞苔(Blasia pusilla L.),并提供其形态特征描述和显微形态结构照片.这两个物种均为世界广布种,但这次发现提高了其分布的海拔上限,其中叉苔为3 740 m,壶苞苔为3 584 m,为苔类植物生境信息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室BAU.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江西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31种,其中江西新记录6种,中国新记录1种。  相似文献   

18.
对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的裂齿苔属(Odentoschisma)进行了分类研究。该属在中国有3种,O.denudatum(Nees)Dum.,O.grosseuerrucosum Steph.,O.sphagni(Dicks.)Dum.,其中O.sphagni(Dicks.)Dum.为首次在中国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