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海明  谭荔 《科技信息》2012,(32):42+44-42,44
赣州红色艺术经典文化是在赣南革命历史上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具有中国红色艺术文化的共性,也具有赣南红色艺术文化自身的特点。文化符号学认为文本包括连续性文本与离散性文本,具有信息传递、信息生成与信息记忆功能,且文本的意义是动态变化的,这在赣州红色艺术经典文化英译策略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的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共同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当前,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严峻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顺利实现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打造一批典型的红色文化大众传媒与工作队伍,实现红色经典的时代转型,并努力创制新经典;整合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红色文化产业整体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是一个欠科学的流行词语,它在近年来之所以形成一道"红色风景线",在于它契合了中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和青少年的期许心理,也缘于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共谋。它能救赎精神的危机吗?这是一个令人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明显迥异于北方中原儒家文化系统中的长幼尊卑、循规蹈矩的文化面貌,而建立在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的基础之上;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兼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地域蕴涵积淀而成的独特文化属性;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继承了古往今来地域优秀传统精神的现代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富有现实创新精神和转化能力的文化,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厘清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地为现实服务的优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由于种种因素,对同属红色文化范畴的八一精神研究和运用,却相对滞后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不仅与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和现实作用不相符合,而且极不利于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全面、完整和深入地研究与运用。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核心前沿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纠正对八一精神的偏见与错误,阐述八一精神形成的科学解读、承继的战略意义、能量的释放路径和品牌的塑造环节。  相似文献   

7.
武夷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闽北优秀文化的时代构成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闽北革命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闽北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助推器.马克思主义在闽北的传播和中共闽北党组织的建立为武夷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武夷红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不仅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先进的外来文化,更以其巨大的历史包容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红色文化对于我们在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沂蒙地区这一广义的地理与文化空间内,近代沂蒙人民在革命进程中所有文化创造的总和。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深厚的沂蒙红色文化同样是稀缺而有用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依托沂蒙红色资源,当前临沂的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已经形成了经典文学、音乐、电影、电视、戏曲等作品构成的文化产品链条,造就了不朽的红色文化经典;并在经营理念、投资主体、制作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和巨大成功。在红色资源学视野下,重新思考沂蒙红色资源观、红色资源形态、红色资源价值、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保护与培植、红色资源与区域社会发展论等理论论题,可以为临沂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必要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儿童经典阅读素养是阅读经典的态度动机、诠释能力、运用智慧等因素的综合体。较高的阅读素养是儿童精神成长与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本体诠释学看,视觉文化具有视觉快感与消费欲望、人生感与历史感、全球化与宇宙感三个层面。面对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培育儿童经典阅读素养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深入理解儿童经典阅读素养与视觉文化本体诠释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培育儿童经典阅读的"超融"素养。其次,需要教师在视觉文化诠释中引导儿童阅读经典的兴趣;家长在视觉文化的包围中设法鼓励儿童阅读经典;儿童抵御视觉文化的诱惑,静心投入经典阅读活动;政府和社会群体加强视觉文化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赣鄱文化与“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出“赣鄱文化”一词,并着重探讨了“赣鄱文化”中“鄱文化”的独立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文化都是人的活动,既是一种历史,又是一种环境,且具有实践性和层次性,影视文化是狭义文化的类存在,具有普及性、实践性特点,又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感知方式和广义文化意义上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是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三种区域文化形态.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对文化、图书馆文化、书文化做了考证论述,进而得出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图书馆文化已愈来愈趋于“复合”;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大汶口文化说明大汶口及其周边地区是远古人类活动的地域。其中泰山曲阜最为耀眼。泰山封禅祭天地形成中国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天地神祗崇拜的发展和延续。孔子学说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中国农耕社会的伦理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整个农耕社会的主流文化,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介便是封建帝王及其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文化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处理好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使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以达成实现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这一共同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从发展的立场出发,二者应该各取所长,互为补充.为了我国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了让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更好的交融,更应该加强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庙会起源于原始的社祭,受宗教影响发展形成以围绕庙宇祈禳活动为主题的商业贸易、娱乐活动的综合文化活动。庙会承担着一定文化普及、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运用庙会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为当下社会生活服务,研究庙会文化如何创意来适应现当代语境,才能传承和发展庙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发明篮球的最初目的是教育青年,足球诞生的原动力是满足人类的攻击性和征服欲;足球比赛较篮球比赛连贯,即刻判罚为比赛增添了额外的魅力,而篮球比赛应用高科技的判罚更准确;篮球比赛对观众心理的刺激频率高,足球比赛对观众心理的刺激强度大;篮球运动员以力量耐力方面为主,而足球运动员更长于速度耐力;足球运动较篮球运动更具攻击性,身体对抗更激烈;篮球文化与足球文化本原上的共通性表现为社会规范的教育功能,个性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功能以及竞争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感受是很慎重的,对文化的感受要考虑它的形态,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文化不能在意识形态上来进行,要学会用事实的角度去考量,文化感受是重事实的,感受文化的思路还受到文化自身特点的制约,文化是在血缘和地缘这两种天然关系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它的基本职能就在于维持和发展一个民族的生活。现在我们将以这样的情绪,向大家展示部分中西方文化的画卷,从中领悟到仁者文化和智者文化的中西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