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1年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市民还处在香甜的睡梦中,几架外形奇特、颜色漆黑的飞机悄无声息地突然出现在巴格达的上空.向位于市中心的通讯大楼投下了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45分钟以后.巴格达的空袭警报才响起。成功完成这次空袭任务的神秘飞机便是美国空军鼎鼎大名的F-117隐形飞机。  相似文献   

2.
巴格达是一座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横跨底格里斯河两岸,河上有5座大桥。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景便是巴格达,因此巴格达又称《一千零一夜》的故乡。不过,如今发生在这座历史古城的却是21世纪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新编,至少在眼下,我还不知道故事的结局(战争已结束——编者)。  相似文献   

3.
在攻伊作战中,美军投入了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兵力。他们是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第3远征队。他们负责东部战线迂回巴士拉沿底格里斯河东岸突击,攻克或绕过库特,并从东南部逼近巴格达,抢占底格里斯河渡河点或桥梁,并攻占巴格达南部的拉希德军用机场。  相似文献   

4.
正1938年,由德国考古学家发现的"巴格达电池",可能已有2000年历史。它由一个黏土罐、一只铜圆筒和一根铁棒组成。有研究者认为,如果黏土罐中充满像醋那样的弱酸,就能发电大约1伏特。不过,虽然就连一些专家也把这个装置称为电池,但它的真正来源和用途依然不明。一种猜测是,它被用于为器物镀上稀有金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为了给士兵提神专门发明了一种眼镜装置,其原理是在一副特制的眼镜框上装上光纤。该光纤放出的白色强光与日出时的晨曦光谱一样,令士兵既提神而又不影响视觉。这种新发明的眼镜在北约空袭南斯拉夫期间投入使用,美国的轰炸机飞行员使用此眼镜由密苏里的轰炸机基地飞往欧洲,全程36小时都保持了清醒的状态。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英联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其推进速度是海湾战争的3倍,难道美军是铜墙铁臂般的机械人,具有连续作战的能力?其实不然,美军也不得不与另一个敌人进行战斗:疲劳!由于最初的地面进攻及向巴格达推进的速度太快…  相似文献   

6.
海湾战争之初,美军的第一枚激光制导炸弹投在了巴格达的电信大楼顶部,紧接着,各种电子战斗机和轰炸机对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实施了强有力的干扰和大规摸的轰炸。仅仅几个小时,就一举摧毁了伊拉克的通信指挥和雷达系统,割断了萨达姆  相似文献   

7.
这是海湾战争中的一幕:美军的一架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飞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一枚炸弹直奔大楼而去。伊拉克空军司令部的大楼是一幢十分坚固的建筑,一两枚炸弹对它来说并没有大的伤害。然而,F-117战斗轰炸机投下的可不是普通的炸弹,它是一枚激光制导炸弹,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一种。只见它一头钻进了伊拉克空军司令部大楼的烟囱里,顺着烟囱落进了室内,在大楼里面爆炸了。 精确制导武器是常规武器中那些命中精度很高的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武器的总称。这些武器能在很远的距离之外十分精确地击中目标,具有“万米之外能穿心”的本领。“精确制导武器”这个词是7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当时微电子技  相似文献   

8.
1936年6月,巴格达城郊,同往常一样,一群筑路工人一大早开始在这里修筑公路.大概过了有1 h左右,一个工人突然铲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怎么也掘不动,于是呼唤同伴帮忙.大家齐心合力,在这周围用力挖掘,结果竟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石棺.  相似文献   

9.
最近,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美国好莱坞大片《拆弹部队》全球公映,让人们了解到美国大兵的拆弹秘密。《拆弹部队》讲述的是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攻击与防御,是一对针尖对麦芒的存在.有矛就有盾,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必定有另一种对付它的武器诞生.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就呈现出不断交替上升的趋势. 在海湾战争期间,F-117A隐身战机独领风骚,成为多国部队空军中唯一一种能避开伊军雷达监视、突破密集防空火力进入巴格达上空实施突击的战机.那场战争中装备的44架F-117A隐身战机,仅占多国部队飞机总数的2%,出动架次也只有总架次的1%,但摧毁的目标却占多国部队空军摧毁目标总数的40%.这与它优异的隐身性能和独特的战术特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地球气候的未来而言,不管全球变暖的典型模式预示着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全球变暖永远也不可能使冬季消失,对于热带以外的地区来说尤其如此.从今年初巴格达的飘雪天气到中国的特大暴风雪,过去的几个月见证了各地的反常天气.  相似文献   

12.
巴格达大街尽头的一个小货摊上,摆着许多精致光亮的罐子。夏日的阳光照耀着它们有白有黑。货主不停地吆喝着,招揽来往行人。路过这里的一个盲人听到喊声,便顺着声音走了过来,他正想买个罐子。货主作了一番介绍之后说:“先生这是巴格达最好的罐子,几十个罐子卖得就只剩这么几个了。你听,这声音多清脆。”货主边说边敲罐子。盲人听后又问:“你的罐子是什么颜色的?”“黑白都有,白的4个,黑的1个,一共5个,”货主说,“白的2元一个,黑的3元一个。一分钱一分货,黑的结实耐用。”“那就买一个黑色的吧。”盲人边说边掏钱递给货主。奸诈的货主收下钱…  相似文献   

13.
全球博览     
《科学之友》2005,(4):17-17
俄罗斯将裁军20万2008年底前保留100万;《国际先驱导报》称俄罗斯可能成为第三个西方;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中美现代化差距100年2080年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全球最安全城市榜揭晓卢森堡第一 巴格达居末;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5年,美国空袭作战通常需要出动100架飞机、发射650枚炸弹才能确保摧毁一个地面目标。而今天,随着智能炸弹的使用,只需一架飞机和一两枚炸弹,就可达到预期的轰炸效果。1991年1月27日凌晨,美军的一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夜幕的掩护下,随编队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飞行员瞄准了伊拉克司令部的大楼,按动了投弹按钮,一枚2000磅  相似文献   

15.
人类面临网络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载,美同总统布什也很喜欢玩电子游戏,2007年11月8日与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美军士兵大玩电子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大战伊拉克反美武装,游戏内容模拟伊拉克巴格达郊区发生的枪战.诚然,布什玩的不过是虚拟世界中的网络游戏,但现实世界的网络战争却正在逼近人类.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在3周内攻下巴格达,不可谓不快。仅用相当于5个整师的兵力——第3机步师、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第3装甲骑兵团+173空降旅、第101空中突击师、英军的一个整师(第7装甲旅+第3突击旅),就实现了各个战役战术战略目标。损失也不大,美军阵亡120余人,英军30余人。  相似文献   

17.
巴格达郊外,阿布格里市监狱戒备森严.2003年11月8日晚,从这所监狱的1A监区传来阵阵笑声,这是美国女兵英格兰与阿名士兵正在折磨囚犯.美国兵强迫囚犯脱光衣服叠罗汉和做各种动作,时而还殴打他们.5个月后,美国士兵拍下的这些照片在世人面前曝光,英格兰在全世界一举"成名".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9时整,布什总统对萨达姆发出的最后通牒到期.3月21日凌晨2时零5分左右,美军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大规模空袭,在随后的几天里,美军主要使用了有"最致命"武器之称的B-1、B-2、B-52战略轰炸机,对伊拉克境内重要目标实施高强度的轰炸,基本削弱了伊拉克地面的防空能力,为地面进攻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2月17日的夜晚,对于巴格达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夜晚。美、英两国的军队向伊拉克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 “沙漠之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军败将隆美尔的绰号,美国人这一次把这个绰号拿过来是要向世人证明:今日之“狐”非昨日之“狐”。昨天的“沙漠之狐”见人不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战场上的“四面楚歌”,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摇滚乐”,“沙漠风暴”中的“海湾之声”与“巴格达玫瑰”等,无不堪称战场心理战运用的经典。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性化”战争理论日渐成熟,“借声攻心”已成为兵家必备的战法之一,催生了一批批“声”武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