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测量液体的浓度、折射率、表面张力、接触角和粘滞系数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光纤液体分析仪,介绍了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光纤探头的结构设计,给出了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光纤探头周围的液体形状变化过程.分析了接收到的光强信号的变化规律,并对纯水、饮料、酒精和油等液体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对不同液体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是一种新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柱分级分离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柱中溶解的聚合物分子按其大小被分离,本文对GPC的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LB膜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从微米至分子量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测沉积在固体表面的硬脂酸LB膜微观结构,范围从微米-纳米-分子量级.AFM图象直接表征了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以及膜中存在的缺陷.实验中首次获得了较清晰、重复性好的硬脂酸分子结构AFM图象.将AFM探针作工具,通过增大针尖与样品间的作用力和控制扫描方式,有能力在LB膜表面微区进行直接的细微划刻,产生出特定的图形.实验中利用该方法直接测定了单分子膜的厚度.  相似文献   

4.
液体输运现象新理论Ⅰ液体粘度理论方程和2个定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张克武气体氩模型理论微分方程加以发展,推广应用到凝聚态物理学前沿基础研究中,导出液体粘度理论方程,并据理论分析引出两个定理。以42类328种无机、有机、极性与非极性纯质1928个实验数据检验,平均误差1.64%,达到实验容许误差范围内。其精度比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著名院士Prausnitz[2001]推荐的最优公式高8倍。在一些情况下,仅需给出熔点和沸点就可准确地从理论上计算出粘度值。解决了过去百年来国际分子物理学中无可靠方法计算液体粘度的科学难题,是百年来工程科技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 用废糖液和豆腐水酿酒,实际上就是液体曲造酒的原理。关于液体曲的研究,国内外早有报导,用废豆腐水和废糖液酿酒的做法如下: 一、原料、方法和工艺流程 (1) 原料: 1.制药厂生产葡萄糖后的废液,其成分是:干物质38%,灰分7%,还原糖24—28%,氯化钠1.396%。 2.废豆腐水,其成分为:还原糖0.5%总氮0.2%,总磷0.54%,无机磷0.2%。 (2) 菌种培养方法: 红曲菌种3193,黑曲是鸟衣红曲分离菌种,酒精酵母(代号K)。  相似文献   

6.
<正>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发展可再生资源成为人们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太阳能在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优点显著,因而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染料敏化电池是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其原理为:染料受光照激发,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半导体电极的导带中,从而使电子被输运到外电路;同时激发态的染料分子被电解质还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模仿光合作用的原理而研制出来的新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化学实验中防止液体的倒流一直是由人工控制的.在全封闭式化学实验中,若仍用人工控制的方法防止液体倒流那是很困难的.在避免不了的气——液相反应中,关键在于能否制做一种防止液体倒流的自控装置,此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使全封闭式化学实验做到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又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由于沸石具有非线性的吸附等温线,因此,它为太阳能固态气体吸附冷冻系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实验表明,这种系统具有极好的工程效率,既能用于致冷和致冰,也能用于空间加热和冷却。沸石冷冻系统的工作原理常用吸附致冷循环利用的是气体(如水中的氨气或溴化锂中的水蒸气)在液体中溶解温度的变化。这种循环系统,在热源大  相似文献   

9.
阐明发表在2001年<化工学报>第6期的"正常沸点下液体蒸发焓的基团贡献计算法"中的"阻碍因子是液体密度的函数"等理论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分析了将van der Waals方程中的a,b两个参数都加以忽略,实际上就已经变为理想气体方程,与该文所谓"用分子热力学方法建立了纯物质的气液平衡的推广van der Waals模型"的提法是矛盾的,该文自报"平均误差为1.39%,优于文献发表的其它方法"经证明并不符合实际.结合已经造成严重局限性的具体事实揭示出国际上著名的Benson基团法在理论上的缺陷,提出应用有机分子半金属结构理论加以改进的若干例证,作为今后基团法发展新方向的先例,也是使基团法经验式发展成为理论式或半理论式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电磁式井下液体流速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研制样品的实验结果.研制的电磁式井下液体流速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线性好、高稳定和低噪声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油田井下液体流速和工业管道中液体流速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正> 厌氧微生物从原理上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性厌氧菌,它的生长不需要分子氧,只能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培养生长,氧气本身对其生长有明显毒害作用。另一种是耐气性厌氧菌,氧气对它没有毒害作用,所以它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都能正常生长。也就是说它具有—定的耐受性。由此可以得知,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其实验方法以及设备设施的安装正确与否,与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要认真研究、反复实践、熟鳅掌握其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上建立了测量液体表面波振幅的激光探测系统。实验中用CCD每隔0.0625s采集一次图样。利用计算机软件扫描、分析采集到的图样,求出了液体表面波的振幅,其大小在微米量级,对于一定深度的液体,研究了液体表面波衰减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表面波衰减过程中其振幅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减小,计算得到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13.
<正> 沸石的一条派含有钾、钠、钙、镁和水的硅铝酸盐矿物。按其成份可分为方沸石、钙沸石和镁沸石等;按其形状可分为丝发沸石、斜发沸石、多孔沸石和叶状沸石等。沸石一般都具有浅色光泽,比重为2.0~2.4。沸石最初应用于液体蒸馏,投放于乙醇、丙酮等液体之内形  相似文献   

14.
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一类的化学实验,笔者已设计出一套全封闭式实验装置,本文针对其中有的装置比较复杂,初用者难于掌握的缺点,又对它做了改进,使之更为简单和操作更为方便.同时,还增设了自动防止液体倒流装置,使化学实验中长期以来存在的液体倒流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原理粮食(小麦、大麦等)中淀粉的测定,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理想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在通用的弗林氏法,是具有权威的国外引进的化学分析方法,但应用起来缺点很多,其主要缺点是分析试液必须始终在保持沸腾的状态下进行滴定,终点很不易掌握,实验重现性差,因此试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现在根据淀粉水解或为葡萄糖进而又能被氧化生成葡萄糖酸的原理,拟定出一种应用中和原理的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数十次的试验证明,此方法不但分析快速(在1小时内可以完成),重视性佳,而且分析的准确度完全  相似文献   

16.
以Clapeyron理论方程为基础,结合流体分子热力学理论提出一个能精确地计算纯质的汽化热的理论方法,经以32种结构类型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的208个量热法实测值数据验证,平均误差仅0.94%,误差小于2%的占总数的91%,其精度比最著名的Vetere式高2.倍,比Riedel式及Chen式约高2.5倍。极显著地优于文献中各式,解决了液体汽化热与液态分子间力的函数关系的难题,是相变热计算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硼酸钠含量测定中,为消除碳酸钠的干扰,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①在硼酸钠含量测定中,首先加盐酸分解碳酸钠,然后加多元醇,待给合酸生成之后,再加热驱赶二氧化碳。从而消除碳酸钠的干扰;②选用甘油作络合剂,加热温度控制在130—138℃之间,加热二十分钟,即可测得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液体折射率测量实验仪是采用一个密封的空气膜浸入液体,利用全反射原理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具有结构简单、现象直观的特点,测量误差≤0.003,可作为大专院校光学 实验用仪器,也可供中学物理实验和演示教学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概述羧甲基纤维素(CMC)系天然纤维素的衍生物。本世纪初由德人詹森制备成功,五十年代末引入国内。由于在天然纤维素分子上引入强极性羧甲基钠,使它具有增稠、悬浮、乳化、粘结、稳定、分散、抗盐、保水及保护胶体等多种功能,其本身无毒、无嗅、热稳定性好,能与水溶性胶和浆料相溶。它可以用来作石油和地质钻井中泥浆稳定剂,冶金工业浮选剂、造纸工业添加剂,耐火纤维成型剂、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气体透过性有机硅树脂的优良特性之一,就是具有可使气体透过的性能。在一般情况下,应用高分子薄膜并使之两侧保持有化学位梯度,则物质就将以薄膜为筛子,向化学位低的方向移动。现在利用这一原理,应用薄膜进行液体分离的处理方法已经实用化了。同样,可利用薄膜来进行分离气体的工作,利用薄膜分离物质的关键问题,是其对拟分离物质的透过性和选择性。从下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和其他的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树脂具有非常优良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