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蜜枣太阳能对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蜜枣太阳能对流干燥特性的因素,探讨了难干物料密枣在间歇干燥时传热传质特性的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干燥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田孟 《科技信息》2012,(16):260-261
本文为无辅助加热装置的太阳能干燥装置设计了基于MCGS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的太阳能干燥控制界面,经运行检验,该图形界面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可及时帮助操作人员了解系统实时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用太阳能红外综合干燥装置和自动测试仪器,对秦艽(Gentiana macraphylla)、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丹参(Salvia miliorrhiza)进行干燥特性试验,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物料脱水量的动态连续测量。结果表明,较合理的工艺是在干燥初期将空气流体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匀速干燥阶段控制在40%-45%,降速干燥阶段迅速将室内空气温度降至与  相似文献   

4.
多孔物料干燥中物料体积的收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姜、胡萝卜、土豆和香蕉为实验材料,引入体积收缩系数和各向同性率的概念,研究了多孔物料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性,分析了脱水量与物料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强度越大则物料的体积收缩率越大,且多孔物料的微观结构也对收缩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无量纲化方法建立了考虑收缩特性的土豆-水分扩散模型,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四种中药材的干燥性能试验,探讨了影响物料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为设计物料干燥装置和提高热能利用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在物料干燥中应用广泛.以集热器型、温室-集热器型、集热-热水器型系统为代表,并结合具体的研究工作,从结构、机理及其应用等方面对太阳能干燥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作了更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含湿低强度太阳能对流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Luikov‘s热湿迁移基础上,在低强度和高含湿量的条件下,建立 了一个一维无限大平板太阳能对流干燥的热湿迁移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太阳能的干燥过程,同时,使用太阳能温室型集热器对流干燥装置对泡沫塑料进行连续干燥实验,所测温度和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计算结果相一致,表明这个理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和蒸汽源红外中草药干燥装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一种将太阳能干燥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与蒸气采暖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干燥装置。就其设计原理、基本构思以及有关设计参数的选定,进行了论述与计算。并对淮山、杏仁、当归等7种中草药红外吸收光谱曲线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它们与该装置所用的低温远红外涂料的发射光谱曲线的匹配情况。文中还给出了利用太阳能干燥装置对几种中草药进行干燥加工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红外干燥中草药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药用部分不同的中草药25种,分别用传统干燥方法和温室型太阳能远红外踪合干燥装置干燥同种样品,研究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干燥设备的干燥实验及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太阳能干燥设备,对干湿梅进行自然对流干燥,测定了相关的实验参数,并进行整体物料及能量衡算.通过改变单位有效太阳辐射能,建立自然对流干燥模型.结果表明:太阳能干燥设备自然对流干燥样品的干燥效率为61.60%,干燥于14h内完成,较自然日晒干燥时间缩短72.0%;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对偏差低...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干燥技术的应用近十年来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多数太阳能干燥器在工业生产中不能持久地应用而被闲置,以致太阳能干燥技术的推广应用未能持续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至今尚未有太阳能干燥的优化理论的指导,太阳能干燥过程不能优化调控,节能效果不明显。本文以蜜枣为干燥对象进行了太阳能对流干燥情况下的模拟测定,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蜜枣的干燥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以能耗为优化目标求得了蜜枣太阳能对流干燥时的最佳工况,可用于指导蜜枣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发展状况,与传统的自然干燥和采用常规能源的干燥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其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该技术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炼化三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搭建薄层干化实验台,以兰州石化某炼厂炼化三泥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干化过程的物料厚度、干化风速和干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于干化效果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模型参数与三个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干化温度提高、干化风速增大、薄层厚度减小时,被干化的物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干化平衡状态。干化温度和风速主要作用于干化的升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薄层厚度主要作用于降速阶段。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干化温度120 ℃,干化风速2.75 m/s,干化厚度3 mm。经过薄层干化后的样品含水率<2%,体积明显减小,研磨后呈粉末状,基本无粘性,实现了减量化,也为资源化奠定基础。此外,利用Karathanos干化模型建立了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活化能和扩散因子,为三泥的薄层干燥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从介质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利用有关文献所提供的数学模型,对介质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在乳粉加工中的使用进行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垂直-倾斜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对撞流干燥的干燥幅度,改善物料在半环中的粘壁和流动特性,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了新型垂直半环组合对撞流干燥实验台·该实验台结构新颖、紧凑,以小米为物料进行的干燥和流动特性实验表明:该干燥器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干燥介质的干燥能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料的干燥幅度,而且还避免了半环中的粘壁和堆积问题;物料降水率主要受进气温度和载带率的影响;对撞面随着上、下进气流量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对撞区内物料的向下运动速度大于向上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产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大量的污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并引起了二次污染。脱水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也高达80%,使得污泥处置困难。污泥干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前提,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污泥干化是一个耗能过程。热泵辅助太阳能污泥干化可以降低干化能耗。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污泥太阳能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太阳能蓄热和热泵辅助的污泥太阳能干化技术,并认为这是今后太阳能干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谷物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探索和掌握谷物在不同大气条件下的干燥规律对谷物烘干机的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研究开发的粮食烘干过程的温度在线监测和烘干自动控制系统,可在室内模拟谷物的干燥过程,进而为烘干机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污泥的干燥速度变化是干燥过程中水分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内部微观的传热传质动力学机制有重要揭示。利用功率谱分析对实验所得间接式加热的污泥干燥速度变化进行分形和混沌特性的判别,并提出Hausdorff维数和整体盒维数的计算方法,以分析其分形规律。通过判断得知,污泥的干燥速度变化具有分形特性。速度变化的Hausdofff维数随参数N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波动范围变小,且随着干燥过程进行,其值逐渐减小.另一种反映整体变化的维数——盒维数可以采用变换法计算得出,可用于判别干燥过程的整体分形特性。2种方法所得维数显示,污泥种类和干燥温度等对干燥速度变化的分形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