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云:"上善若水".寥寥几字,却真实的反映了水的自然属性和化学性质,"性柔"、"不与争",更深层次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倡导自然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中学化学教学中渗入德育观念、国学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学"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发生在20世纪初,曾经与"围学"交替使用的"中学""旧学""国故""国粹"等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位于"国学",与梁启超对国学的独特阐释有着一定的关联.粱启超把国学与"旧学"从区分到合并,确立了"国学"的学统;国学与"新学"的对立,树立了"国学"的中心位置;"新国学"与国故运动的交锋,标明了"国学"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国学教育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社会意义及其独特优势;分析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国学教育的现状;针对现状重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依赖环境、资源、文献优势,开展各种国学主题活动,依靠互联网技术持,引进国学教育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国学教育大众化,让国民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终身学校"感受华夏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厚重传统文化,并体会其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国学”认识的日趋深刻和理性,国学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仍然存在着教育材料随机选取、教育师资短缺严重、教育活动形式味浓、教育教学存在误区等问题,笔者建议从赋予国学教育应有地位、多方位培训国学师资、精心编制国学教育系列教材、注重研究国学学习方法、坚持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等方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和谐和进步,近几年来,教育者又将国学传统教育重新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对国学传统教育更加的重视,同时也在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国学传统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让中国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入教育的殿堂。而小学教育是抓好一切教育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在这个时段,对加强国学传统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就加入国学传统的教育,是我们现在应该要追求把握争取的。在小学阶段就加强中国国学传统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坚韧正直的性格品行,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所谓人才,不仅具备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国学教育,将会让学生在做学问、强技能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砥砺美好品行。开展国学教育要注意知行合一,将国学知识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同时拓展国学教育的课外渠道,为国学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7.
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对丰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剖析了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教育原则和方法,意在真正发挥出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的问题。在剖析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大学国学教育的具体途径,认为可以从国学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辅助性的网络教育和系列讲座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梁启超与私立南开学校的互动中,国学教育是重要的媒介。梁启超与严修、张伯苓的早期互动为其在私立南开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演讲或讲座以及文化学院的筹建是梁启超在私立南开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具体实践。虽然最终文化学院以失败告终,但梁启超与私立南开学校的互动富有深意,它是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国学教育时代境遇的缩影与写照。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中的国学教育是近代国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私立大学国学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国学教育在近代社会的时代命运,也有助于为现代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将国学教育纳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地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国学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以借助于地理教学这一载体,发掘国学素材,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等融入和渗透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