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麦胚凝集素的提取和纯化,并试验了麦胚凝集素对小麦叶锈病菌及条锈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它能抑制该病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经建立了禾谷镰刀菌侵染模式植物拟南芥分析系统,本研究采用禾谷镰刀菌-拟南芥的相互作用作为模型来研究植物如何防御禾谷镰刀菌的侵染机制,以拟南芥突变体edr3为基本材料来研究植物应对禾谷镰刀菌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edr3可以加强拟南芥对禾谷镰刀菌的感病性,并且通过对双突变体edr3/ein2、edr3/coi1、edr3/sid2、edr3/pad4抗性检测表明edr3的感病性从而证实EDR3在拟南芥对禾谷镰刀菌抗性中起正调控作用,依赖ET/JA途径,而不依赖SA途径。EDR3介导的致病机理的研究也将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 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尖孢镰刀菌侵染后, 人参皂苷Rb1的质量比升高, Re,Rg1的质量比未发生显著改变;人参皂苷Rb1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 Rb1的质量浓度越大, 萌发率越低, 抑制率越高, Rg1和Re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 因此, Rb1可能是人参根部对抗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用本省栽培的小麦品种制备了麦胚凝集素粗提液及部分纯化的制品。用制备的凝集素制品检测了它对几种引起小麦病害的病原菌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发现麦胚凝集素能抑制小麦条绣病菌及叶鳞病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4):506-510
为了弄清河南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禾谷镰刀菌所产的毒素化学型和SCAR类型,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病穗进行了广泛采样,共分离出47株禾谷镰刀菌菌株.经镰刀菌毒素特异性引物测定,27株菌株产15-AcDON型毒素,占分离出的禾谷镰刀菌菌株的57.45%;19株菌株产3-AcDON型毒素,占40.43%;仅有1株菌株产NIV型毒素,占2.13%.其中,产15-AcDON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Ⅰ类型,产3-AcDON和NIV型毒素的菌株属于SCARⅤ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产15-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是优势种群,产3-AcDON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次之,产NIV型毒素的禾谷镰刀菌种群所占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的7 个鉴别品种为材料,对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水稻稻瘟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 个鉴别品种,不论抵抗或感染稻瘟病品种的稻胚凝集素都有较高的凝集活性(25~28),在SDSPAGE中都呈4 条带,且位置相同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可溶性水稻凝集素活性均测不到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表面结构检测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壁表面糖外被是半乳糖,可溶性稻胚凝集素是与N乙酰葡萄糖胺专性结合以上结果说明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稻瘟病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提取并纯化了番茄早疫病、黑根霉、棉花立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等8个植物病原菌菌株的凝集素,试验观察凝集素与供试19个木霉菌株的凝集反应效价,结果表明除番茄早疫病外,木霉菌分生孢子不同浓度悬浮液与植物病原菌产生的凝集素均有凝集反应,并且木霉菌分生孢子与病原菌凝集素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其防效有显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镰刀菌产生的凝集素与木霉菌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它的防效具有显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凝集素筛选木霉高效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8.
影响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试验发现空心莲子镰刀菌草生长产孢对光照、通气及淹水与否不敏感的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测定营养培养基、温度和酸碱度因子对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因子对此真菌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都有极显著的作用,所以认为它们是影响真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真菌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在25℃时生长最快而产孢最多;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是20℃~35℃,在30℃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对6种培养基的测定结果显示,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胡萝卜培养基(CAA)、空心莲子草根茎煎汁培养基(ARS)和空心莲子草叶片煎汁培养基(ALA)上都能够正常生长、产孢和萌发,而在清水洋菜培养基(WA)上不能生长发育,但是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是该真菌的最佳培养基.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酸碱度范围是pH 4.5~pH 11.0,最适约为pH 7.0,在pH 4.0和pH 12.0时生长和产孢都明显减缓;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 4.0~pH 9.0,在pH 10.0~pH 12.0范围内孢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在25℃和pH 7.0条件下使用PSA,是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凝集素对产生它们自身的生物体究竟有什么功能,目前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植物凝集素的功能是抵御微生物的侵袭。但在本实验中发现麦胚凝集素活性在种子萌发40小时即完全消失。从本实验得到的WGA在体内消失的时间与形成的情况看,WGA在小麦体内的主要功能可能并不是抵御微生物侵袭,而可能是与其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种子-胶膜菌属菌根真菌共生体为实验材料,利用4种真菌特异性染剂,包括苯胺蓝(aniline blue)、氯唑黑E(chlorazol black E)、台盼蓝(trypan blue)和麦胚凝集素-异硫氰酸荧光素(wheat-germ agglutinin-fluorescein isothiocyante,WGA-FITC)染剂,整体透明试剂(Hoyer′s溶液)和多种显微观察仪器对共生萌发种子和原球茎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4种真菌特异性染剂能有效检测菌根真菌在共生萌发种子和原球茎中的定殖,共生原球茎经过整体透明试剂处理后,最大程度展示了菌根真菌在皮层细胞内的结构和真实定殖情况.本研究为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检测提供了多种简单有效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和壳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在维持细胞稳定性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细胞壁中几丁质和壳聚糖的构成,本研究以强致病力菌株V592为研究对象,依托CFW染色和壳聚糖抗体标记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大丽轮枝菌细胞壁中几丁质和壳聚糖的构成进行了显微观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细胞壁中几丁质和壳聚糖的构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除了分生孢子萌发点细胞壁以外,其它各个阶段的细胞壁中都有几丁质的存在,而壳聚糖主要存在于的分生孢子萌发点位置和芽管细胞壁上,另外侵染结构细胞壁上也存在壳聚糖。本研究对深入了解大丽轮枝菌细胞壁的发育生物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蝴蝶花枯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重庆地区绿化植物蝴蝶花上分离出引起枯斑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6~36℃均能生长,最适温度是28℃.菌落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10~11.80,最适pH值为7.11.分生孢子在5~35℃,pH3~10,相对湿度90%~100%范围内均能萌发,且在最适温度24℃,最适pH7和相对湿度100%时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落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8℃(10min).该菌能利用多种糖、醇类作碳源和多种有机氮、无机氮作氮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蜡蚧轮枝菌侵染黑刺粉虱成虫的过程。结果表明:接种蜡蚧轮枝菌孢子12h后,附着在虫体上的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24h后,在复眼、腹部气孔、足的基节和翅的基部等部位菌丝侵入黑刺粉虱体内,接种72h后虫体被厚厚的菌丝层覆盖。分生孢子可以直接以芽管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入。分生孢子在黑刺粉虱体表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可形成附着胞,附着胞再形成侵入钉穿透寄主体壁。寄主体表结构影响形成附着胞的形状及穿透体壁时芽管长度。穿刺点处的小孔及附着胞周围发现粘状分泌物,为蜡蚧轮枝菌在入侵黑刺粉虱过程中穿透体壁时对寄主表皮产生降解作用的酶。  相似文献   

15.
茯砖茶“金花”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作易  秦京 《贵州科学》1991,9(1):20-24
茯砖茶“金花”菌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生长的pH值范围在pH3—pH6,最适生长为pH5:最高生长温度为3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两种单孢子萌发率接近,前者为17%,后者为18.5%,两种单孢菌落特征一致,长势一致,均能产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子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该菌为同宗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基中以rye、大豆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该菌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5min、55℃5min或60℃5min。在pH5-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pH6-7,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5-6,全黑暗有利于病菌生长,分生孢子在饱各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葡萄糖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能萌发,病菌对葡萄糖和蛋白胨的利用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禾谷类植物胚凝集素的基因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该基因有4个hevein(结合域)编码区,研究表明,禾谷类植物胚凝集素基因是由1个较小的带单个hevein的祖先基因(或片段)经过2次顺接重复产生的,第一次重复产生1个双hevein结构,然后以这个双hevein结构为单位再次发生重复,最终产生了具有4个hevein的禾谷类胚凝集素基因的原型。对42个不同来源的hevein DNA序列进化关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初步发现,小麦B组染色体编码的麦胚凝集素WGA-B基因可能是该类禾谷类凝集素基因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植物hevein的氨基酸通式可以表述为:CXXXXCCSXXGXCGXXXXXC。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棉腐镰刀菌Fu2和弯角镰刀菌尖F1接种于已灭菌的玉米碎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28d后,从培养物中提取获得毒素粗提物.进行豌豆萌发抑制试验,家兔皮肤反应试验,对大口黑鲈、百花鲫和海鲤鱼苗的毒性试验,均表明Fu2和尖F1玉米碎培养物是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质.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测,尚未发现Fu2和尖F1玉米碎培养物中含有9种常见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相似文献   

19.
入夏期在陕西杨凌室外小气候环境下设置小麦白粉菌越夏试验,人工夏播感白粉病小麦品种7期.结果表明,每播期麦苗均能以病菌无性世代分生孢子形态感染罹病,使白粉病菌顺利越夏.越夏期最热,旬平均气温为31℃、平均湿度为62.55%.从关中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麦区病菌越夏带调查分析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夏存活;病菌越夏存活数量的多寡与当地越冬前菌源基础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正>华东地区杨树黑斑病是由杨盘单格孢菌(Marssonina populi)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白杨派树种和黑杨派树种以及它们的杂交种。杨盘单格孢菌根据孢子萌发的形态、生理和寄主范围可以分为两个专化型。单芽管专化型(M.populi f.sp.monogermtubi)的分生孢子萌发时产生 1个芽管;在蒸馏水中基本上不萌发,在自来水中萌发良好,2小时开始萌发,9小时即达高峰;孢子萌发温度为12-28℃;孢子表面无萌发抑制物质;寄主以白杨派树种及派内杂交种为主。多芽管专化型(M.populi f.sp.multigermtubi)的分生孢子萌发时产生1-5个芽管,多为2-3个;蒸馏水中能萌发但不及自来水中萌发率高;在自来水中4小时开始萌发,13小时以后才达高峰;萌发温度为16-32℃;孢子表面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须用清水洗涤后才能萌发;寄主以黑杨派树种及派内杂交种和黑杨派与青杨派杂交种为主。两种专化型用孢子萌发试验即可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