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4,(11):13-15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一直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无论是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还是技术集成、产品门类,中国高铁都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具备全面"走出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高铁"走出去"发展,旨在打造"中国高铁"国际品牌,力塑"中国创造"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继2013年向泰国以及中东欧16国推荐中国高铁技术之后,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非时再次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批量生产对全世界高铁行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先进的技术、稳定的性能、超高的性价比等优点在国际铁路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中国高铁产业国际化步伐并非一帆风顺,提升中国高铁核心竞争力对于"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比分析中国高铁与其他国家高铁系统的优劣以及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回答中国高铁为何能够"走出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经剪贴     
<正>1中国赢得印尼高铁项目成铁路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  相似文献   

4.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3,(23):14-20
中国高铁作为“大国重器”的核心代表,以显著的技术、集成等优势一跃成为全球高速铁路领域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后起之秀”,在被世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中国高端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引领。截至2013年10月,我国以1.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着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国。然而,中国高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也并非一片坦途,  相似文献   

5.
高铁“走出去”:世界的召唤与中国的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0,(23):14-22
12月7日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欧洲以外国家举办高速铁路大会。"鉴于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国际铁路联盟决定与中国铁道部共同举办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如是说。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已不是传统低端层面的劳务输出、初级产品输出、半成品输出以及"贴牌"成品的输出,而是真正高端领域的全面合作。中国高铁"走出去",已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更能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是推进世界铁路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更短时间内享受到高速铁路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科技界声音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重载铁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成果,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水平整体上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全球铁路合作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铁路支撑,铁路也有效拉动城镇化与就业率,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尤其是邻近的东南亚,从长远看是中国自身和东南亚发展的需要,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不能超出中国与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以及超越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而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着国际风险、国内体制束缚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局限的障碍。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并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法律体系,提供金融和财政支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中国企业自身必须提升以风险管理能力、品牌竞争力、环境适应力等为内容的综合竞争力,突破障碍"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引进来"的基础上,为提升对世界双向开放水准实施的更新一轮的重要决定。以"一带一路"政策环境下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讨论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走出去"企业升级转型策略的可能性。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引导、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总先想到春运。一年前的春运,因为高铁"复兴号"的加入,让很多人的返乡旅途变得从未有过的快捷和舒适。"复兴号"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制造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成为中国科技"走出去"的主力军。2019年的开局时刻,又到了一个创新的突破口。新的一年,我们再次从长三角这片神奇的土地出发,这一期,我们想借着科技资源共享去"解锁"长三角。长三角区域仅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却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且是我国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和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但由于在宏观上我国激励和保护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有待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也未建立,在微观上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竞争力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种种困难,前景不能盲目乐观。文章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新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跨国经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进程的研究著作。作者借助相关理论工具,系统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动因、风险及"走出去"的模式,并提出了系统的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全面履行开放承诺.可以说,中国入世的5年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5年.全面入世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影响深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是科技兴贸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视觉艺术的概念、"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谈起,探讨分析了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的方法、策略,探讨了科技、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视觉艺术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方法。主张采用校、政、企合作方式推进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强调将视觉艺术与数字媒体结合起来、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教育方法"走出去",以促进学生创作国际一流的设计作品,使中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出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版权贸易可以直接反映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情况。克服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步伐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实施"走出去"是保证我国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对外资的开发利用,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静 《科技资讯》2011,(23):249-249,251
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回顾;阐述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走出去"战略意义以及确立其为国家战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力的日益增强,使国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形成热点,开放融合的时代背景和鲜活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出去"的可行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质态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好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传播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而中国社会科学能否真正"走出去",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至关重要。当今,国内外学术期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就要求我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不仅要有质量的保证,更需要良好的经营管理和宣传推广,成功跻身国际主流学术市场。具体来说,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经营战略包括:集团化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强国际合作战略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中国企业"走出去"频繁遭遇挫折,甚至有企业界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国企的国际化道路几无成功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任李荣融表示,无论哪个国家的企业,"走出去"都有失败的案例,对中国企业来讲,这不是人才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